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栻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在学术地位上张栻与朱熹并称"张朱"。张栻书院林立的宋代,为书院教育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他不仅在岳麓书院亲力亲为的执教数年,还在长沙创办了城南书院,堪称"名于一世"的书院教育家。  相似文献   

2.
吕祖谦是宋代著名学者,人称东莱先生,与朱熹、张栻并称"东南三贤",同时吕祖谦还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丽泽书院的创办者和主讲人。吕祖谦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著作颇丰,其创立的"婺学"学派,在当时颇具影响。  相似文献   

3.
曹俊明 《兰台世界》2014,(5):118-119
在举世闻名的东岳泰山上傲然挺立着一座“泰山书院”,这座书院就是有宋代大儒孙复主办的。孙复在历经多次仕途宦海沉浮以后,抱着著书立说,教化后人的宽广胸怀,离开家乡,踏进鲁迪,登上泰山,创办泰山书院,专心讲学。  相似文献   

4.
作为学术研究、授徒讲学以及时事议论的专业机构,书院对整个封建社会教育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宋代书院教育的互动特质,并且仔细分析了宋代书院的基本特征,对互动特质在宋代书院中的呈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湖南城南书院始建于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原址在古城长沙城南的妙高峰,是南宋大儒张栻之父张浚在潭州(古长沙的别称)的居所.因张拭和朱熹曾在此讲学论道,故而声名远扬. 始建城南书院 初建的城南书院名为书院,实为私家园林,张浚父子还精心营造了"城南十景".南宋淳熙年间,张械召为吏部员外郎,离开长沙,"十景"逐渐荒废.至元代,南阜上的"苍然观"改为"高峰寺",但张浚手书"城南书院"四字匾额仍保留在寺内.明正德二年(1507),湖广行省参议吴世忠、湖南提学道陈凤梧曾谋求在妙高峰恢复城南书院,但此地已被吉藩王府所据而未果.直至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长沙府推官翟台才在妙高峰寺下,建得学堂五间,并在明万历年中复圮.  相似文献   

6.
书 院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唐朝。清代袁枚在《随园随笔》中记:“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唐代的书院负责校刊书籍、征集遗书、辨明典章,尚不是教育组织。到了宋代,书院成了讲学的场所,或为公办,或为私办,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 曲阜为推崇孔子而设立的书院,有洙泗书院、尼山书院、春秋书院、石门书院,称为曲阜的“四大书院”。《曲阜县志》记载:“尼山为至圣诞生之地,洙泗乃至圣设教之区,历朝建有书院,并设世官享祀。”《阙里文献考》曰:“书院本为春秋讲学而设”。这四大书院…  相似文献   

7.
理学形成于北宋、兴盛在南宋,书院是宋代一种特殊的文化教育模式,是理学者寄予发展理学的传播媒介,研究理学的发展与书院的关系,可了解宋代理学兴衰鼎盛,亦可明了书院在宋代政治教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胡瑗是北宋著名思想家、理学家和教育家。胡瑗幼年聪颖,胸怀大志,饱读诗书,中年之后,胡瑗倾力于民间教育的发展,他耗费毕生心力,创办了安定书院,在当时的教育界和学术界都引起了轰动,对宋代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王茜 《兰台世界》2014,(12):155-156
胡瑗是北宋著名思想家、理学家和教育家,与当时著名的学者孙复、石介合称"宋初三先生"。中年之后,胡瑗心无旁骛,倾力于民间教育的发展,创办安定书院,在当时的教育界和学术界都引起了轰动,对宋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王茜 《兰台世界》2014,(7):30-31
胡瑗是北宋著名思想家、理学家和教育家。胡瑗幼年聪颖,胸怀大志,饱读诗书,中年之后,胡瑗倾力于民间教育的发展,他耗费毕生心力,创办了安定书院,在当时的教育界和学术界都引起了轰动,对宋代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胡瑗是北宋著名思想家、理学家和教育家,与当时著名的学者孙复、石介合称"宋初三先生"。中年之后,胡瑗心无旁骛,倾力于民间教育的发展,创办安定书院,在当时的教育界和学术界都引起了轰动,对宋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书院起源于唐代,而兴盛于宋代,宋代时期在书院的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在宋代,各类书院积极参与、引导了当时的社会教化活动,在社会教化活动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并对后世的社会教化与文化传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3.
书院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教育组织,它起源于唐而形成于宋,对中国古代的教育、文化和学术的发展,曾起过重要的作用。扬州书院创建较早,自宋代开始,历代均有兴废,而以清代书院最具规模。柳诒征《江苏书院志初稿》称:“江宁布政使所属各府之文化,以扬州称首”,“扬州之书院,与江宁省会相颉颃”,“其著者,有安定、梅花、广陵三书院。”这三所书院所以能闻名遐迩,主要得益于“两淮鹾利甲天下”。清代扬州为两淮盐运中心所在,书院划归盐务,“谕商捐修,并定每年经费,更新其制”。所以扬州书院的“廪之给,视他郡为优”。名师硕儒纷纷…  相似文献   

14.
白鹿洞书院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院,曾被誉为“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它有着颇具实力的师资,求知若渴的生徒;有完整的教规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它兴教以来,延续时间达1000余年,曾为封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人才。《白鹿洞书院学规》是世界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它不仅成为后续中国封建社会700年书院办学的模式,而且为世界教育界瞩目,成为国内外教育家研究教育制度的重要课题。白鹿洞书院环境优美,山石碑刻、松声泉韵无不渗透着深厚的文化气息。“莫问无空庵外事,此心聊与此山同”,白鹿洞书院正是以这样的独立精神和超逸…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宋代书院为研究对象,从宋代书院的教学组织管理、学生管理以及后勤管理等三大方面对宋代书院的管理制度进行了比较全面和客观探讨和分析,以期能够对当代教育管理产生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书院刻书与藏书自宋代开始,以下是本文对宋元书院刻书及藏书的初步探讨: 一宋元书院刻书宋代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时期,雕板印刷术在宋代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刻书的三大系统已经形成,在民间也比较普及流行,可以说,印刷术的发展,是促进书院刻书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书院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学者讲学、生徒学习都离不开书籍。为了适应这种需要,许多书院在讲学之余刻过不少书,书院成为封建社会刻书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7.
最近在合肥街头出现一家新出版的报纸《中外传奇》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买了一张,粗看一遍,不禁愕然。姑不说其内容有些荒诞不经,仅其错字、别字、颠倒字,就令人惊讶。例如:把“炎黄”子孙错成“黄帝”子孙;把“拭一拭”错成“试一试”;把“皇帝”错成“帝皇”;把“掼出去”错成“惯出去”;把“意”  相似文献   

18.
靳颖 《兰台世界》2017,(6):115-117
宋代书院是我国古代书院发展的繁荣时期,德育是宋代书院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指出宋代书院兼具官学和私学的双重性质,是实现稳固政权",求圣人之道",修身之道等多元化目标发展的结果。宋代书院形成了独特的德育实践方式,即建立学规,明确德育宗旨和目标;利用会讲传授精义,促进学术文化交流和传播;基于德行考核的奖励和惩罚,规范个人道德行为;利用已故贤人祭祀,彰显榜样示范性。  相似文献   

19.
最近在合肥街头出现一家新出版的报纸《中外传奇》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买了一张,粗看一遍,不禁愕然。姑不说其内容有些荒诞不经,仅其错字、别字、颠倒字,就令人惊讶。例如:把“炎黄”子孙错成“黄帝”子孙;把“拭一拭”错成“试一试”;把“皇帝”错成“帝皇”;把“掼出去”错成“惯出去”;把“意”  相似文献   

20.
张栻为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活跃于南宋乾淳盛世年间,积极倡导理学教育,并利用书院进行理学的研究和传播。张栻提倡的理学教育具有鲜明的特征,把道德教育放在很高的地位,提出办学的宗旨是传道济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