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顺应世界潮流推进比较出版学的建立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出版学是以跨国度的出版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出版学分支学科。加强比较出版学研究有利于出版学研究的深化,有利于各国出版业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各国的对外文化交流。比较出版学研究要坚持可比性、客观性、动态性原则,比较出版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影响比较与平行比较,研究程序是描述、解释、并置、比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历史的比较研究、学科的比较研究和国际的比较研究三个方面对我国档案学方法论体系的构建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比较图书馆学的发展及在中国的研究情况,论述了西部图书馆学中东西部地区图书馆比较研究的重要性,对21世纪以来东西部地区图书馆比较研究的论文进行了统计和总结,指出东西部地区图书馆比较研究是比较图书馆学在中国发展的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西比较方法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中国古代书籍史研究,但迄今为止极少对这一方法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和反思。本研究通过梳理以中西比较方法开展中国古代书籍史研究的若干主要论题,回顾中西书籍史比较研究的重要成就,从理论层面对中西书籍史比较研究进行剖析,将相关研究区分为参照对象、观察视角、研究领域、分支学科四个层次,认为开展中西比较研究具有开阔研究视野、发现和提出问题、破除西方中心论等意义与功用,同时也需要规避简单移植西方书籍史理论、不对等比较、本土意识欠缺等陷阱和误区,书籍史领域的中西会通与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书籍史的书写,有赖于书籍史比较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5.
横向比较:中国新闻史研究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研究是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科学研究方法,它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纵向比较,一类是横向比较。 “纵向比较”是史学研究中最一般的、因而也是常规性的研究方法。它要求人们对某一性质的事物在其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相同点及其差异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认识该事物发展过程的内在规律性。“纵向比较”的目的正如胡绳所言:“认清历史是怎样发展过来的,可以帮助我们去观察现在的问题,帮助我们从现在的许多事实中间看出将来的发展前途”。 不过本文述及的比较研究是指史学研究中,尤其是新闻史学研究中容易被人们忽略、同时又是十分重要的另一类——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6.
我国文献信息开发利用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论述了比较与比较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了要充分理解比较图书馆学的涵义.不仅要看其研究方法是否运用了比较,同时还要看它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是否跨越国界、族界和学科界限.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其研究结果是否带有普遍性、科学性和借鉴性.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比较图书馆学是以图书馆事业中一切可比事物为研究内容的一门学科。而比较研究是形成出较图书馆学的基础。对各个历史时期或阶段的某种特定的图书馆活动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比较图书馆学研究的课题是多种多样的,所猎涉的范围也是相当广泛的。按研究课题的对象与范围来划分,可以区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两方面。横向研究是跨越空间界限相同时期的图书馆事业与理论所存在差异与同一性的比较研究。纵向研究是超越国度、民族、区域,在时间上相继的图书馆事业与理论所存在的差异与同一性的比较。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相辅相成,既相互制约、影响,又相互促进、发展,从而  相似文献   

8.
系统梳理海峡两岸乡村文化建设比较,重点比较有关两岸及闽台乡村文化传播、发展、利用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发现基于美丽乡村建设比较视角的相关研究阙如,结合闽台乡村文化传播策略和发展路径的应用对策比较研究匮乏。阐述闽台乡村文化传播策略的比较研究思路,主要包括福建美丽乡村建设与台湾乡村社区营造乡村文化建设的异同点,在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符号等方面的策略比较,闽台在乡村文化与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城市文化的互动发展的比较,采用比较研究、个案分析、扎根理论等方法,选择闽台的历史文化名村具体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9.
审美文化研究在当今美学界、文论界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审美文化研究的著作也层出不穷,聂振斌先生、滕守尧先生、章建刚先生合著的《艺术化生存》无疑在审美文化研究中是别开生面的。首先,作者运用中两审美文化比较的方法,显示了与其他研究者的不同之处。这种比较研究拓展了审美文化研究的视野,为审美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视角。中西审美文化比较是指一种比较活动,这种活动的目的不是比出孰高就低,谁前谁后。在作者看来,比较更像在“对话”,有了这个高度,审美文化比较可以看成是异质文化之间的对话。与审美文化比较相对应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了海峡两岸传媒比较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提出海峡两岸传媒比较研究的合理性不在于评价标准的一致性、公认性,而是合事实、合逻辑、合目的性。只有这样,海峡两岸传媒比较研究才有无限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科技期刊对于用E-mail退修稿件的编辑加工方法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提出了在用E-mail退修的Word和PDF格式2种形式电子文本稿件上的编辑加工方法,并进行了初步的实践,取得了好的效果,从而完善了整个编辑流程的电子化和网络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使用基于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和聚类用户事务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它们的优缺点,认为这两种获取用户个性化模式的方法都可实现提供个性化主动信息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王欣  王程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9):73-77
研究图书馆服务社会网络化的多种途径,提出两种最为普遍的社会网络化方式:嵌入社会网络化开放应用平台和创建基于文献资源传播的社会网络化平台。从图书馆所应具备的基本功能这一角度入手,分析以上两种方式存在的差别和各自优劣。最后提出构建图书馆社区联盟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Web文本挖掘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首先讨论Web挖掘与Web信息检索的关系,然后重点分析Web文本挖掘,并提出Web文本挖掘的方法,包括文本特征表示、文本分类和文本聚类。最后,提出了利用Web挖掘技术实现Web智能化服务和挖掘引擎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人终其一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们对其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内容进行掌握的一种心智活动。无论是电子阅读还是纸质文献阅读,对中小学生的成长都起着其他任何学习方式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少儿阅读情况调查及两种阅读方式的比较,对少儿读者阅读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培养少儿读者正确的阅读观念、方法等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古籍文献手工修复与纸浆补书的不同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并以山西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实例选择了两种方法路径分析其之优劣,希望藉此帮助古籍修复人员深入感知文献修复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编目途径提高西文文献的利用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祁平 《图书馆论坛》2005,25(1):159-160,200
文献编目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提供检索。提高文献的查全率或查准率,一是基于文献著录时检索点的确定和标引;二是基于文献著录时提供的增值服务。重视西文编目过程中每个检索点的确定和标引,以及提供编目增值服务,是提高西文编目效用,进而提高西文利用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高雪莲  刘菲 《编辑学报》2013,25(2):184-185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已经公布2年,试行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存在一定问题。将继续医学教育的举办形式和获取学分的途径,试推广到编辑的继续教育中,希望能有所借鉴,以增加编辑继续教育学时的获取途径,提高编辑继续教育的质量,最终提高编辑的职业素质,繁荣我国的出版事业。  相似文献   

19.
论数字馆藏评价指标的获取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数字馆藏评价的含义、内容和国外对数字馆藏评价的相关研究情况,在分析数字馆藏评价内容的基础上,将评价指标科学地分为定量指标、定性指标和半定量指标三大类。论述每类评价指标的获取方法,指出定量指标有三种获取方法,定性指标有两种获取方法,半定量指标则可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及分析来获取。  相似文献   

20.
Through an analysis of public discourse surrounding two different controversies featuring professional race car driver, Deborah Renshaw, this article foregrounds contemporary relationships between gender and (auto)mobility. It draws on both theories of gender performativity and media ecology to outline the ways in which the automobile as a technology influences gender performance and the ways in which the automobile is understood through cultural discourses that are already largely gendered. The essay uses the discourse surrounding the Renshaw case to problematize both contemporary gender norms and understanding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sthetic media and the bo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