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在近几年发生的一些重大突发事件中,DV拍摄者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捕捉的影像显得弥足珍贵。在专业媒体缺位的情况下,DV新闻在网络上、电视上的传播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重大突发性事件中DV新闻的独特价值、传播功能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对DV新闻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DV创作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是DV影像文化的热爱者。他们热情地进行DV创作,以青春的视角观察社会,用数字的影像记录生活。本文分析了DV的优势,以笔者指导的学生DV创作为例,从作品题材选择、制作技术应用和创作收获三方面分析大学生DV创作现状,最后对大学生的DV创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DV的兴起给影像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低廉的成本和便捷的制作使得大学生找到了个人表达的传播渠道。本文以2009年金铅笔广告大赛视频类为例,阐述了大学生DV创作的现状,分析了其优势与缺点,并展望了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4.
DV摄影机的诞生和普及,给人们带了新的观察世界的“窗口”,使他们可以在主流影像话语之外用自己的视角来记录现实,反映原生态的生活本质,抒写自我,表现和记录社会底层、不被主流关注的边缘人物的生活现实,发出边缘者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作为媒介文化的新的分支,DV文化的生发因袭了媒介文化生发的机理,同时它也是由个人兴趣发展为社会实践运动的典型媒介文本。该文从媒介文化与DV文化的属种关系阐释了DV文化的内涵、表现形式、传播渠道及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6.
校园DV活动是带动中国非职业化DV影像运动的原动力,大学生DV是最具活力和文化理念的新生力量。本文以西北民族大学校园DV大赛作品为例,从自我表现、关注社会现实及娱乐性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DV短片在叙事主题上的特点,并从视听语言及叙事风格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DV短片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探求DV纪录片的发展和应用于教育教学的途径及其可能性,论述了网络作为传播途径与DV纪录片结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探讨未来DV纪录片走进校园将成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工具的前景,最后对在应用纪录片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内容时,提出了四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以当前流行的“微”时代为传播背景,对当下网络盛行的微电影进行研究,从微电影的产生背景、定义出发,分析了微电影的创作特征,进而总结了微电影模式对大学生DV创作的影响,探索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DV创作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展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关于独立制片、DV的含义及它们给纪录片创作传播带来的变化;其次对独立DV纪录片在纪录片创作传播方面的优势进行了探讨;第三分析了这一创作样式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DV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便捷实用的数字化视觉艺术创作工具已逐渐渗入到中小学教育领域,DV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是切实可行的。本文论述了开展DV教育教师应掌握的基本原则,DV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并通过实例说明DV教学应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1.
DV是一种新型的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播的工具。除了运用于教育教学外,DV在幼儿园常规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家园沟通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也具有较强的管理辅助功能。念好DV技术运用的“真”、“广”、“实”、“畅”、“新”五字经。对发挥DV技术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辅助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类传播的历史伴随人类文明的历史。从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从大众媒介到私人媒介,传播媒介见证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深度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虽然不同的传播学者对传播时代的划分方式不尽相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影像传播已成为当今社会受众最广泛、影响最深入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3.
Short Stay北京     
从2008年初,袁泉带上背包,还有玩偶小猴的陪伴,开始了Short Stay音乐之旅。一路走过了台北,冲绳两地,不仅以DV影像、定格的画面以及文字来记录对城市的丰富感受,感受城市气息的同时,袁泉还与当地的音乐人不论是与黄建为,吴青峰、许哲佩合作,以及翻唱日本冲绳当地民谣,一同完成了分别以“台北”、“冲绳”为概念的主题EP。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DV作为一种时尚、现代的信息技术产品,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之中。DV即一种数字化的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播的工具,通俗地讲,DV就是数字电影(DigitalVideo),DV机就是数码摄像机。DV也可以解释为用DV机拍摄,后期非线形编辑制作的影像记录和  相似文献   

15.
人类为什么要创造出影像作品?人类创造的影像作品之表征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发展演变及其如何反作用于人类自身?这是影像传播研究必须要回答的两个基本问题。本文作者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了独到的新观点。为了方便阐述和利于理解,作者将形态样式纷纭复杂的影像世界加以高度概括提炼,采用两种方法划分为不同的影像范畴,并对其意义加以深入阐述与解析。  相似文献   

16.
杨志华  龙菲菲 《考试周刊》2013,(29):172-173
如今,DV短片已经遍布于大学校园,大学生成为DV短片的主要创作者。然而,大学生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DV短片创作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以一个大学生的视点分析校园DV创作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一些优化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DV创作是一种普通大众都能参与的影视创作,近年来被当代大学生所喜爱并且创作热情空前高涨。但我们也看到大量的校园DV创作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指导,也显现出作品主题不够鲜明、思想性不强、题材单一、范围狭小等弱点。笔者针对上述特点提出了加强大学生DV创作选题指导的办法,同时在客观上也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发挥了校园DV作品的德育功效。  相似文献   

18.
文中对校园DV创作的选题、剧本制作、策划筹备、前期拍摄、后期制作、播放保存等几个阶段,以及DV创作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作了阐述,以便增强学生对校园DV创作的兴趣,提高创作质量.  相似文献   

19.
DV创作正在成为青年人新的时尚和潮流,也使得我们有必要对青年DV创作现状进行研究,引导其走向主流、走向正规。  相似文献   

20.
为丰富校园文化与学生的课余生活,很多学校都购置了DV数码摄像机,所拍摄的资料越来越多,这使如何保存所拍摄的众多影像资料成为一大难题。如以DV数字带保存,一是价格太贵,经济上承受不了,二是DV数字带的保存时间不够长,时间太长DV数字带可能损坏;如果把DV数字带转录成普通的VHS录像带保存,价格降低了,但图像质量下降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