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形象德育是通过生活场景、道德情境、艺术形象、榜样示范等方式,将抽象乏味的道德理论融入生动形象、直观具体的场景、情境和事物的德育活动。形象德育能够化解传统德育困境,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对于德育理论创新、德育效果改善、人的全面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这启示我们应以榜样形象创造道德激励,以艺术形象培养道德情感,以生活形象丰富道德体验,推进新时期德育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德育过程是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统一。传统的德育模式只强调道德认知,而无道德行为的培养。指出了我国目前高校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德育目标的实现缺乏坚实的教学论根椐和合理性的培养目标,提高道德认识的实效和教育者的人格水平,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和普遍的伦理道德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传统德育是以“说教”和“灌输”为主,这种教育方法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德育改革中,我们必须将德育目标层次化与学生创新品质培养目标层次化结合起来,确立主体性德育思想,加强个性教育,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促进学生创新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邱哲 《天津教育》2007,(10):36-37
创新德育一般有两个层面上的含义。就理念层面而言,创新德育是现代德育中一种新的理念和发展方向,即把发展人的创造性、培养具有创造性的道德主体作为德育价值追求;就操作层面来说,创新德育就是德育创新活动,即使德育从禁锢人的头脑、抑制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灌输性德育,  相似文献   

5.
德育模式不仅仅是一种模式,它负载着更丰富的内容,传达着更深远的道德价值.探讨其道德价值有助于我们对德育模式的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作为以促进学生道德成长为宗旨的德育模式,它对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都产生重要的道德影响.它促进了校园伦理生活形态的形成,建构了一个道德的校园环境;它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教师不仅成为反思者,而且成为德育价值的行动者和创新者,形成了教师的实践智慧;它建设了学生的伦理生活世界,促进了学生的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国传统德育思想的分析和回顾 ,以及对中国现代德育内容发展的回顾 ,提出强调我国德育中道德主体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传统德育强调德育的功能在于维护集体利益,将规范性与约束性视为道德的真正本质,重视的是如何将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忽视德育对人的个体性、发展性功能,以及道德对人的自我肯定、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积极意义。这种观点在片面强调道德的社会功能的同时,否认或贬低了德育的个体性功能,也没有真正揭示道德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孟子的德育思想和德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德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作人性基础的论证,重视德育社会功能的发挥,是孟子德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强调“尚志”和树立道德理想,重视人的理性作用,在具体方法的运用中突出人的道德主体性,是其德育方法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9.
心理自由式德育指让学生在没有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情况下接受思想道德教育,自主形成品德的德育模式。德育实践表明,强制教育仅有外在压力,缺乏内在动力,最终只能培养言不由衷的人。而学生在心理自由状况下,能自主地根据自己的认知、情感去判断和选择社会思想道德规范和准则,并依据自由方式践行道德生活,主动获得道德经验,发展道德判断力和实践能力。所以,在心理自由下,学生的道德修养过程成为其在社会要求之下的自动化反应过程。一、心理自由式德育的依据(一)自主主义理论在西方德育史上存在着适应主义和自主主义两种德育倾向。…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德育模式试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不同程度存在主体性失落的误区: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德育目标当作德育起点;忽视受教育者自身的实践活动;德育功能认识片面。学校德育主体在道德接受中的心理机制是:道德需要是学生道德行为的心理动力和主要归因;在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中,道德信念是中心环节,道德修养是关键。在此基础上,试构学校主体性德育模式:学校德育主体道德接受通式,品德结构模式,德育观念转变模式  相似文献   

11.
现代远程教育中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远程教育实施过程中,教育伦理的问题显得非常突出,需要在辨析教育本体变革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思路。在主要依靠现代科技手段完成教学的过程中,远程教育的教学方式已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区别,在这样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同于一般高等教育的伦理要求,即建立一个既符合教育伦理的基本准则,同时又符合现代远程教育规律和具有可操作性的伦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1999年我国高校实行了扩招政策,历经多年但其结果仍褒贬不一。从教育政策伦理角度来看,由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高校扩招政策仍然面临着诸多政策伦理问题的挑战。该政策的矫正有赖于传统资源分配模式的转变以及政策伦理内涵的深化,同时政策主体伦理修养的提升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3.
从儒家生态观看高校生态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国波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0):145-147
生态道德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对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在面对前所未有的地球环境危机时,中国传统儒家生态道德思想在今天仍然体现出宝贵的时代价值,为人类提供着智慧和启迪。儒家生态观的一些积极理念是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补充,对提高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具有十分有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曾艳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165-167
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设中的未来工程,也是基础工程。在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教育模式的探讨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选择适当的道德教育模式,才能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道德叙事模式是中西方传统道德教育的基本模式,它遵循实事求是的道德教育原则,以故事的形式对未成人进行价值观、人生观渗透,使新时期的道德教育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伦理道德文化,这种伦理道德文化教育的基石和依托是家庭,家庭教育是人的德性和道德教育的历史始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导致中国传统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家庭结构嬗变、家庭道德教育功能弱化、家庭道德教育内容出现偏差,从而使人的德性生长和道德教育的基石发生了动摇,失去了人的德性的生发始点,这是造成我国道德教育低效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方传统道德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国的环道德思维与西方的线性道德思维、中国的保守性道德思维与西方的批判性道德思维、中国的直觉道德思维与西方的理性道德思维三个方面。中西方传统道德价值观的差异则主要表现在“天人、群己、义利、德力”这四对范畴上。要使中国的传统德育发扬光大.就必须使其思维方式培养出道德创新能力,使其价值观形成整合。  相似文献   

17.
性道德教育是高职生性教育的核心,也是高职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传统的性道德观念受到冲击,加强对青少年性道德教育的呼声日益强烈。本文在广泛的调查分析后认为,高职生性道德现状存在二大方面的问题:一是性道德观念陈旧与开放交织,二是性道德行为具有自主性、轻率性和可变性特点;而这些问题的成因与高职生的身心特点、学业特点、性道德教育的缺失以及大众传媒与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当前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使陶艺教育充满着生机,应抓住这一机遇,结合我国传统陶艺教育文化的特点,并吸取他国的经验,建设有我国民族特色的陶艺教育体系,从根本上促进现代陶艺与陶艺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网络技术的完善和成熟对当代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应看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给传统的教育方式带来的巨大冲击。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因此,结合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概念和特点,采取适当的途径和方法对网络时代的大学生进行教育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作为探索《思想道德修养》课教育教学效果的研究课题,对整个学科进行整体性的改革,改变教育观念,重新规划学校德育体系、调整和充实教育内容和拓宽教育途径。发挥“双功能”教师队伍的优势,有机地融教育于管理之中和活动之中,利用校园、家庭和社会多方位育人,延长教育时间,扩展教育空间,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环境,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为完成道德教育总进程的完整实施探索出一条可行性的路子,同时形成一个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