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娟 《教学与管理》2009,(12):148-14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语言产生于特定的文化,不了解语言的背景,不懂得语言中包含的文化因素,就不能掌握这门语言。由于语言与文化之间呈现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教学中注意语言与文化并重就显得十分重要。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学生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在习得该民族的文化。因此,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  相似文献   

2.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不单纯是对语言语法的学习,它还承载和包含了对世界各地各民族文化的学习。为此,英语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和相互交融的社会,仅仅依靠本民族的文化传统难以培养和塑造一个人健全的人格。英语教学过程是介绍和传播外来文化的过程,它可以弥补和完善一个人的文化结构,提升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在中外文化的融合比较中,塑造和培养更加健全的人格,进  相似文献   

3.
随着各国经济、政治的往来和文化的交流,不同文化及其语言间的相互接触和影响不断加强。一个国家的特有事物渐渐进入另一个国家,而表示这些特有事物的词汇也渐渐融人到另一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之中。而文化间的差异造成的文化空缺会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带来困难,甚至会使人们产生困惑。由于文化的差异,一种语言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词,这种情况称为词汇空缺。因此,翻译时遇到词汇空缺现象要认真对待,将那些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外来词语及概念用本族语进行贴切的转换,更好地促进各国语言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4.
郑惠菊 《考试周刊》2012,(94):17-18
本文旨在对国内外对异化与归化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尤其着重异化翻译。异化翻译是使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中有价值的信息能够完整地融入另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使后者因吸收崭新成分而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更充分地发挥语言在当代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和渗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回族文化本身固有的兼容性,使回族话中保留了大量的借词,除了常见的阿拉伯语借词、波斯语借词外,还有维吾尔语借词、突厥语借词和蒙古语借词等。和汉语中的其它借词相比,这些借词产生于特殊的民族历史文化背景下,出于特殊的民族语用心理文化的需求,有着十分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一是来源于回族先民语言的沉淀,二是来源于民族宗教需求,三是来源于民族心理文化。回族话中借词的特殊来源及其基本特征,使这些借词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与现代汉语中其它借词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了解并掌握语言所置根的文化背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颜色词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反映了不同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同时使语言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幽默亲切。本文试就英汉语言中颜色词的不同用法和象征意义作一些对比和分析,探讨色彩词在中西文化中所涵栽意义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陆丹妮 《考试周刊》2015,(13):29-30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表达和传播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发展的重要工具,也是传播文化信息的重要渠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渊源,要把一种语言文字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文字,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大量文化内涵。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格,以及社会成员的人从社会中习得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语言是文化的产物,是整个文化的基础,是人类文化传递的工具和表现形式,语言现象本身就是一种民族的文化现象。因此,文化意识是成功翻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传播学及其理论研究是对于民族群体承载并传递民族文化信息、物质的传播行为、相互交往行为活动规律的理论建构,也是创建中国特色传播学的重要基础.民族文化传播学研究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传播与文化信息交往研究;民族文化传播学与民族文化遗存形态关系研究;人作为文化的媒介,成为传播的终极介质研究.用现代传播研究方法,对民族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传播方式、传播初识、传播行为、传播介质的研究.同时研究这些介质本身保留的民族文化.创建民族文化传播学,同西方大众传播学的规律性研究不同,它更加关注对于民族生活化传播行为的研究,并从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等视角进行传播内容的文化分析,以沟通文化传播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语言,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既是传统民族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是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从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化中,人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她厚重的历史渊源,可以说语言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本文以客家特有的语言文化-"门榜"文化,作为出发点,通过对"门榜"的解读来分析客家独特的民族文化与历史沉淀。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与文化之间始终存在着联系,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某个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教学离不开对它所表现的文化内涵的了解。在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都应充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否则就会把文化内容的学习仅仅作为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和英语教学的初衷相违背。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努力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西方文化,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与民族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学习外语,不仅是掌握语言知识本身的过程,也是接触、了解另一种民族文化的过程。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说,要恰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必须对所学语言国家的国情及语言文化有所了解。因此,在俄语教学中,在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向学生传授一定的俄罗斯国情和语言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而民族院校俄语专业的语言文化知识教学,还应该考虑民族院校学生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但对于如何开展却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文化和语言是两个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内容,其在对外汉语教学的不同阶段所处的地位和教学形式也不尽相同,而文化课教学作为系统的文化知识传授,在语言学习的中高级阶段必不可少.并且随着语言教学的深入而逐渐形成与之并驾齐驱的教学内容,共同形成对目标语环境的完整认知体系,也即针对有一定语言基础的学生开展内容为系统文化知识的文化课教学.  相似文献   

13.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as well as the main forms of culture.Language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culture while culture depends on language.English teaching is the language teaching.It,of course,includes cultural teaching.In recent twenty years,Chinese scholars have made a lot studies about cultural teaching,which mainly involves in the content of cultural teaching and the methods of culture teaching.This paper centres on these two subjects,collects all articles about them written by Chinese researcher from important English journals as well as monographs,and makes a review of them so as to get a clear picture about the focus as well as the shortcomings of these studies.This provides a backcloth for future researchers.  相似文献   

14.
语言系统中处处都有文化系统的缩影,一门语言可以成为了解一种文化的钥匙.语言本身不可能产生性别歧视,所以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都是一定文化的缩影,在西方文化中也存在着很大的性别歧视现象,这也在英语语言上有很多的反映,主要体现在词汇、语法、谚语、语义和谚语中,这些表象的性别歧视都折射出英美文化中的文化背景、男女社会地位以及文化意识.全文将从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的角度,深入解读语言性别歧视中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出发,论述了语言因素和文化因素对翻译可接受性的影响。从语言角度看,英语的形合法与汉语的意合法、英汉互译时信息焦点的位移、不同语言具体某一方面编码能力的强弱对翻译可接受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文化角度看,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不同文化圈内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各民族的文化习俗、比喻、联想上的差异也为翻译可接受性造成一定的障碍  相似文献   

16.
作为语言符号系统之一的谚语能够清楚地显示某种社会意识的语言思维和言语行为的独特性和新奇性,并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化学特征。术语“概念”是语言学和语言文化学的关键概念之一。对概念的不同释义;把揭示相应文化价值先后顺序的概念统一到语言文化的显性中;在各种语言文化中,概念空间的焦点和切分以不同方式存在;对比美国和俄罗斯的概念范围,这些都是研究者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内涵的文化,影响并制约着语言系统,决定着语言的内容与形式,并作用于人类的语言思维与表达形式。由于自然环境、民情习俗、宗教信仰、历史背景与典故等方面的差异,中西文化也呈现出一些迥异的特征,在语言表达中主要体现在习语、句法和日常用语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外语教学不仅要注重语言教学,而且应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出发,阐述了文化教学的内容,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人,全面提高大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真正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廖珊珊 《海外英语》2012,(12):165-167
称谓语是语言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大多数情况下会传递给对方第一信息。不同的称谓可以反映交际双方年龄,性别,亲疏关系,社会地位,角色身份乃至说话场合等情况。语言交际所表达的意义,很多时候只需要通过称谓就可以了解清楚,因此称谓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而翻译通常会涉及俩种语言和文化。近年来,受到世界文化交流多元化的影响,翻译研究正逐渐加强对文化因素的关注,俩种语言对比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语言学层面上,也表现在文化层面上。该文试根据英汉社交称谓语的分类,以社交称谓的实际运用为研究对象,对它所体现的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同时,该文还探讨了社交称谓语在一定语境下的翻译策略,有助于人们了解英汉语言和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20.
王迪 《中国地质教育》2007,16(4):141-142
语言是一种特定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对文化有着本质的、不可替代的影响。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接触一种新的文化。文化教学是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英语教学实践的总结,强调语言教学应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同时实现目的语文化和主体文化并重;提出在文化教学中应遵循的几条原则,并就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中西方文化差异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