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新媒体社会已经曙光初露,未来社会是新媒体社会,未来的组织是新媒体组织,未来的人是新媒体人。在可预见的未来对世界影响最大的就是新媒体。创新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核心都是新媒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关注用户自主传播的媒体创意效应,借此探讨所谓新媒体现状及发展趋势.在查阅与翻译了大量中英文相关资料基础上,对腾讯、阿里、百视通、上海报业集团、上海广播电视台,以及韩国自媒体做了实地调研、访谈;参加相关学术会议,与相关业界专家进行交流、沟通;进行受众控制实验,并做了大量问卷调查,通过SPSS统计软件,结合相关深度访谈进行分析,本研究认为:应动态研究所谓新媒体(new media),是各类新兴媒体(emerging media),从媒介技术、用户需求、媒介生态与资金投入四维度宏观分析,结合传媒产业升级与转型的产业功能特性,同时关注媒体的社会整合功能(舆论引导、协调社会、娱乐大众、传承文化).综合分析下,本研究认为,媒体对人们未来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新媒体发展进入大数据时代,"智慧云"成为各类企业走向世界的路径;移动互联网持续创新改变着新媒体发展态势;社会化媒体依然是新媒体发展焦点,分享经济的媒体创意经济形成.上述是未来媒体突破的靶向,这些靶心较为明显地预示全球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对于新媒体.有人曾做过这样的描述:“新的互动媒体既对现实产生了威胁.又对未来承诺了激动人心的了解世界的新方法。”这较为形象地指出了新媒体给人类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新媒体技术浪潮的奔流涌动.有人看到的是媒介的革命与未来:也有人以为这不过是“一笑而过”的喧嚣.尘埃落定之后.还是会被主流媒体拉回到常规化、工具化、权力化的媒体形态。甚至有人预言:新媒体所表现出的简短、随性与非理性等特点可能会把人类社会带人到“碎片”化的思想荒芜时代,整个国家没有核心的声音。对新媒体“拍手”也罢.“唱衰”也罢.均源于我们自身对这一新型媒体形态及传播技术本质特征的认知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媒介新论     
《中国地市报人》2007,(7):25-25
未来媒体竞争的聚焦点;新媒体时代报纸的生存和发展策略;党报品牌的涵义;政府媒体互动是公众福音;媒体不应助推奢侈消费;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说新媒体,但究竟什么是新媒体,大家总是说不清楚,因为不断会有新的媒体形式出现,而一些媒体形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总会成为传统媒体。大量的特点不同的媒体形式,也使人无法对于新媒体进行界定和研究,如楼宇广告和博客,完全不是一回事,因此,研究媒体,新媒体这个概念并没有多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田丽 《青年记者》2024,(1):80-86
“何为新媒体”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厘清概念是深化认知的前提。本文摒弃本质主义的定义方式,用话语分析的方法考察中西方文献中的新媒体语境,提炼新媒体作为介质工具、媒介产品、传播方式、表达方式、产业组织和文化权力等六种话语,并从媒体演化的实践中总结演化规律和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7.
传统媒体纷纷挺进iPad,面对如此波澜壮阔的媒介图景,文章从传统媒体转型视野下详细梳理并试图勾勒我国当前iPad研究的版图:iPad是兼具移动网络终端和媒体融合平台的新兴媒介形态,也是奠定传统媒体转型的现实媒介基础;iPad引发诸种传统媒体的剧烈变革,为传统媒体发展带来新空间并催生出新的媒体形态,也为传统媒体开创了新的经营模式;但同时,iPad也遭到部分质疑,因其存在某些性能缺陷,盈利模式有效性也尚未验证,因而未必能许诺传统媒体的未来。iPad研究启发传统媒体要紧跟媒介生态变化而不断寻求革新路径,稳步加快与新媒体的创新融合之路。未来应当对iPad媒体实践进行更全面细致的观察分析,并对iPad媒体展开更深层次的理论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使得互联网网络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改变了传统的传媒环境和格局,尤其是新媒体的兴起,给传统的纸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纸媒体虽然拥有新媒体不可替代的优势,但相较于新媒体,其最明显的不足表现在传播的范围和速度上,新媒体在新闻信息的传递上更加具有时效性,传播范围更加广泛,人们阅读起来更加方便,这都是新媒体带给传统媒体的冲击。本文通过对新媒体和纸质媒体的优势进行分析,研究了在新媒体环境下地区性传统纸媒体的生存现状,并探讨了在新媒体环境下地区性传统纸媒体的生存与发展相关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媒体产生的影响力日益强大,也由此衍生出新媒体传播及其管理、舆沦引导、监督与当代中国社会的问题。新媒体的不断壮大,也改变了媒体生态,新媒体在相当程度上缺乏把关人的状态,也使得公众对媒体的社会责任更为关切。而我国新旧媒体比肩发展的格局,离不开文化体制改革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时代大众传播功能的充分释放是媒体正确履行社会责任发挥传播效能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媒体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为研究起点,从新闻的事件传播特点、情感传播特点和"积极受众"三个方面,分析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大众传播功能的消解,强调新媒体时代正确履行媒体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1.
正这是一个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新媒体的异军突起,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手机、互联网的兴起,极大改变了中国的传播生态。与传统纸质媒体"一对多"的单向传播方式不同,网络媒体实现了媒体与受众、受众之间的交互传播。在新媒体的包围和冲击下,传统纸质媒体如何突围,已成为事关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传统纸质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加速融合化发展,成为传统纸质媒体数字化、网络化、移动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与写作》2012,(9):6-17
本报告是中国体育报业总社新媒体中心根据有关数据和资料,对伦敦奥运会期间,包括电视、广播、通讯社与平面媒体、互联网媒体、自媒体以及移动媒体在内的中国媒体奥运报道进行的初步研究,目的是从新闻传播角度,分析中国媒体在奥运报道中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胡孝汉 《传媒》2020,(2):1-1
2018年年底,中国记协在北京成功举办了2018中国新媒体大会。笔者提出,要把一年一度的中国新媒体大会办成媒体融合工作推进会、融合精品“博览会”、新媒体同行的“研讨会”。2019中国新媒体大会的举办,既是为了践行一年前的约定,也是为了携手奔向未来的新征程。为办好一年一度的中国新媒体大会,笔者在大会上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聚焦内容建设,履行新媒体职责使命。全媒体时代,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还是内容创新,做好内容应当成为新媒体的主责和要务。本次大会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当前新媒体内容建设面临结构性矛盾:内容海量、信息过剩与权威信息稀缺、优质内容不足并存,推进新闻信息生产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媒体深度融合需要下大功夫突破的重大课题。中国新媒体大会就是要促进新媒体内容建设,引领媒体以权威信息营造主流舆论,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引导新媒体工作者练好看家本领,多出融合精品,让新闻报道更快、更活、更新、更优,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4.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点和抓手,媒体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随着媒体成为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被赋予了诸多新的角色内涵.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可以形成基层社会治理的合力,但新媒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需要通过媒体融合加快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使县级融媒体这样的新型传播平台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  相似文献   

15.
现场直播最能体现电视新闻的优势和魅力。过去.它对广播与平面媒体构成强势冲击;今天,它是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竞争的有效手段;未来,它将会在媒体整合与演进中持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关于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的冲击与影响、及媒体的未来发展的研究中,存在不少误区,我认为有必要予以厘清。  相似文献   

17.
传媒影响力是所有媒介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作为资讯传播渠道的媒体对其受众在社会认知、社会判断和社会行为上的潜在影响和控制力。本文以自贡市为例,通过探讨在当前媒介环境发生极大变化,新媒体层出不穷的背景下,传统主流媒体如何与新媒体实现融合,进而寻找增强主流媒体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论新媒体的产生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新媒体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受众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是新媒体产生的社会基础。新媒体正日益成为大众化的主流媒体;新旧媒介必将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19.
常珺宜 《声屏世界》2016,(10):62-64
社交媒体因其无缝接播和无筛选传播在突发性新闻事件中对传统媒体形成强烈冲击.传统媒体要应对社会交媒体的占位逆袭,就要扩大信息源,重构新闻生产流程;增强公信力,引领探究事件真相;做足深度,以独特、独到内容取胜.另外,还要放眼未来,融合新媒体,打造全媒体平台.  相似文献   

20.
聚焦2023年新媒体发展态势,本文从冲突博弈的新时代、智能汇聚的新科技、主流媒体的数智转型、网络媒体的稳健成长、多源整合的新未来五个维度绘制了新媒体发展版图。研究发现,在全球化信息挑战与科技创新的背景下,我国互联网和新媒体正处于快速发展与深刻变革的关键节点。全球政治、经济局势及技术变革推动了舆论战略资源化的新趋势;AIGC、元宇宙、人形机器人等新兴技术加速和深化了主流媒体现有数字化和智能化趋势;中国新媒体海外应用TikTok、ReelShort、Temu等在全球范围内大放异彩,成为我国文化软实力输出与对外贸易的重要途径;人工智能自动内容生产、高级人机交互体验及综合安全防护策略对于未来媒体形态和功能塑造具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