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媒》2005,(9)
.《成都商报》正成都刊于1994年1日,一直秉承新、务实、理开朗”的办报总编辑陈舒平湖北总编辑蔡华东四川.《华西都市报》1995年诞生在成都,办报宗旨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党和人民都喜欢”。市民之所想、解市民之所难”。16.《深圳晚1994年元旦,特区唯一大型综以“服务社会、面注民生”为办报总编辑王田良总编总编辑刘为民广州2.《南方都市报》创刊于1997年,是面向中国最富庶的珠三角地区主流人群所创办的综合类日报,其办报宗旨为“及时生动地还原新闻,客观准确地再现事件,具体周到地服务生活”。9.1957年创刊的《羊城晚报》,创办之初按照“…  相似文献   

2.
《新闻前哨》2004,(9):45-45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是高达‘000米的“桅杆,’,还是,向太空发射通讯波环的“宇宙灯塔”?是破土而出的“春,笋”,还是涵盖了人类、城市、国家等主题概念的“世纪公,园”?将盗立在珠江新城的广州新电视塔究竟会是什么模样,‘受到了广州市民的普遍关注。近日,广州新电视塔的13套设.计方案,已经开始在广州市规划局网站以及广州市交易会9,号展馆公开展示,并接受市民的投票及意见。广州新电视塔方案接受市民投票  相似文献   

3.
吴韡 《出版参考》2015,(8):14-15
2015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当人们还在为微信红包等新兴拜年方式而津津乐道的时候,一篇以《喜事:福州首个全免费的公益书吧开业了》为题的微信文在福州微信朋友圈和微博圈引起大量转发传播,文中称该书吧免费提供图书借阅、茶点,场地也能供人免费使用,有需要的市民还可自配钥匙,消息经过网络平台的疯传,立即引起了阅读人群及社会大众对这家书吧的关注,不少人慕名而来参观阅读,新闻媒体争相报道书吧,挖掘公益书吧背后的故事,在福州这个被称作“文化沙漠”的城市,第一次让人感受到阅读所激发的社会关注度和热度.然而事情急转直下,第二天该书吧就被曝出因为书吧公益模式被质疑炒作,发起人匆匆“关门大吉”,让不少阅读粉丝唏嘘不已.  相似文献   

4.
“都市报”的勃兴与挑战,正成为新闻界的热门话题。这里所说的“都市报”有特定的含义,大抵是指由省级党委机关报主办,在省会城市里出版,以省会城市报纸为主要竞争对手的都市生活类报纸。京、津、沪三直辖市不计,广州有省办《羊城晚报》是特例,以前各省会城市市民主要读市办机关报和晚报。一些省委机关报创办晚报成功,特别是《新华日报》创办《扬  相似文献   

5.
根据区委要求,为进一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高市民道德素质,提升城市明形象,为创建和谐社区服务,青山区档案局积极为实施社区精神明建设,加强市民道德建设服务,与区明委办公室联手,完成了在社区建立规范的市民“道德档案”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6.
2009年5月18日,《城市信报》编辑部从炎热的济南搬到了清爽的海滨城市青岛.作为《半岛都市报》的一个“小兄弟”,报业竞争的一堵防火墙,《城市信报》一开始的定位,就让这张小报纸走进了极端的“夹缝”. 按照要求,《城市信报》与《半岛都市报》合并发行,新闻选题须完全“区别化”.也就是说,在信息源本就了了的二线城市青岛,同样一个新闻事件,《半岛都市报》有的,《城市信报》就不能碰,这绝对让人纠结.但正是这个“夹缝”,让《城市信报》“无心插柳柳成荫”.  相似文献   

7.
2006年度全国两会刚落幕,广州市两会随即于3月21日开幕。在媒体竞争集中的广州,《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和《羊城晚报》等各大报社自然不放过这一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各大报社在广州市两会报道中各显神通,精彩纷呈。定位在“面向家庭、办市民报纸、服务小康社会”的《羊城晚报》“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敢为天下先,精彩报道层出不穷。近几年多次改版,风格与时俱进,日趋时尚,赢得大量都市年轻主流家庭读者,优化了读者群结构。在广州市今年的两会报道中以“独门法术”在同城大报竞争中大放异彩。一、《羊城晚报》在“2006广州两会…  相似文献   

8.
短视频作为受众喜闻乐见的新媒体样式,在媒体融合中展现了强劲发展势头。信息时报社推出《烟火广州》系列短视频,以视角独特、内容生动、制作精良的美食节目传递出市民生活的“烟火气”,从街头巷尾的平凡场景中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彰显城市发展活力,为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9.
梁雪梅 《新闻世界》2011,(7):208-210
本文通过对《广州日报》在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期间涉及广州城市形象构建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广州日报》对广州城市形象的构建虽然呈现出广州政府和行政机关的勤政、廉洁、高效的形象,呈现出良好的市民风貌,以及广州经济的快速发展的特点,却未能体现城市人文气息和自然环境、城市的国际化程度等方面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0.
唐璐 《视听界》2009,(3):104-105
目前在各城市台形成一定气候的帮忙节目,实际上是各城市台在与央视、省台的竞争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本土特色鲜明的土特产。如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的《凡哥帮你忙》、教科频道的《陆姐帮忙团》,沈阳电视台生活频道的《彬斌有礼》,石家庄电视台都市生活频道的《小吴帮忙》,温州广电总台新闻综合频道《闲事婆·和事佬》等,都以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为特点,有的则干脆打出了“为人民服务”、“帮忙就是我的工作”这样的口号,立足为市民办实事。  相似文献   

11.
吴飞 《新闻实践》2014,(10):44-45
8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根据这十条《规定》,微信等即时通信将实行“后台实名制”,此外,未经批准的公众账号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这十条《规定》被称为“微信十条”,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师生也就此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2.
析广州三大报"非典型肺炎"事件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2月中旬,一场“非典型肺炎”的疫情降临广州,市民陷于极大的恐慌之中。面对危机,广东省委和省政府沉着应对、积极引导,及时平息了谣言,迅速稳定了大局。在此过程中,广州新闻传播媒介特别是《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和《广州日报》三大报及其所属子报《南方都市报》、《新快报》和《信息时报》密切配合党和政府,及时报道灾情,积极引导舆论,做出了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3.
沈敏 《新闻知识》2006,(8):55-56
深圳市委市政府将2006年确定为“基层基础年”和“城市管理年”,为配合市委市政府的这一中心工作,深圳晚报从2006年4月13日推出一个全新栏目——“天天热线”。每个工作日上午,报社开通8条线路,每天就一个近期市民关注的热门话题、热点问题,请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或相关窗口单位、行业协会、相关企业的负责人和专家,到本报接听热线电话,及时了解社情民意,为百姓答疑解惑,建起政府与市民之间沟通的桥梁。为了让更多的市民积极参与“天天热线”,《深圳晚报》对前来接听热线的单位和相关话题,提前两天在头版和“深圳新闻·热线”版登出预告,让市民…  相似文献   

14.
一、目中无“人” 关于古代中国城镇的风景,目前留下来的资料中,文字多而图像少,常常要依赖《清明上河图》之类的画卷去遥想古代市民生活,不免让人喟叹“文献不足征”,所以凡是遇到有关古代城市的图像,我总是很有兴趣。 据历史学家说,在古代中国,城市大多是州  相似文献   

15.
郑重声明     
《新闻传播》2005,(5):1-1
近日,生活报以“我们家乡我们爱,树立冰城新形象”为主题,连续刊发了&;lt;出租车司机的答卷不及格》、《市民细数部分的哥四大恶习》、《的哥,请擦亮冰城的窗口》等系列报道。报道说,出租车司机每天接待八方来客,不但承担着运送乘客的责任,还担负着树立和维护城市形象的使命,是城市最前沿的服务窗口,是开放的城市递出的第一张“名片”,记者通过暗访却发现哈市出租车司机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6.
羊城跨越"信息港"--让"数字广州"走向国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期间,广州市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和建设“国际信息港”的战略,全面推进“数字广州”建设,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城市信息化实现了质的跨越.2005年全市信息化综合指数达83.9%,市民对信息化满意度名列经济社会发展20项指标的前五名,对政府网站满意度为89.8%.  相似文献   

17.
杨萍  刘佳 《声屏世界》2016,(6):58-60
微信是中国最大的信息平台之一。因其具有及时性强、交互性等信息传播特点,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主流媒体为扭转颓势纷纷打造微信公众号,试点报刊、广播、电视的传播改革,与用户进行有效互动,涌现出大批时政新闻微信公众号,探索时政新闻报道的微信推送。诸如《人民日报》的“学习小组”、《北京青年报》的“政知圈”、上海东方报业的“澎湃新闻”、央视的“网络新闻联播”、湖南广播电视台的“湖南卫视新闻联播”、重庆广播电视台的“重庆电视台新闻频道”、江西广播电视台的“江西网络台”、赣州广播电视台的“GZTV赣州新闻联播”等。本文针对时政新闻微信推送编辑、内容选择、二手资料整理等内容,探析微信如何玩转时政类选题,让时政新闻微信公众号受到用户青睐,提升时政新闻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相似文献   

18.
读新华社记者曹永安、陈芸采写的消息《广州市民步行不比港人慢》后,我曾久久赞赏。此讯具备了消息的许多特点,简言之,它精炼、简洁、明快、具体。现在,推荐给新闻同行和新闻爱好者,并加以简单评点。下面,让我们首先看看此讯: 生活节奏加快难容懒散悠闲广州市民步行不比港人慢据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记者曹永安、陈芸)南下广州的北方客人几乎有个共同的感觉:广州市民的生活节奏明显比北方快,他们总是脚步匆  相似文献   

19.
“王帮办热线”、“有难事儿,找王帮办!”一个响亮的专栏名称、一句让成千上万名市民信赖的真诚话语在省城迅速地传播着。为把新闻做得更加贴近生活、服务百姓并服务到底,2003年6月10日,《生活报》正式推出“王帮办热线”,半年时间接听6000多个电话,6000多个问题几乎全部解决,承担这项工作的就是《生活报》的记者王海臣。羊年即将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全国第一家以城市管理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城市管理广播3月1日与市民见面。北京城市管理广播全天播音19小时。设置有《城市零距离》、《市民热线》等7大类节目。百姓关心的垃圾、污水、公共厕所、交通拥堵、供电供气供热、小区物业管理等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