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蓓 《报刊之友》2013,(8):49-50,71
当下社会,知识分工导致公众对专家话语的依赖。然而,调查数据显示公众对专家话语的信任度降低,现代传媒对此难辞其咎。科学话语与新闻话语的错位;现代传媒放大风险传播,追逐轰动效应;网络文化民粹主义,污名化知识精英造成了现代传媒在转述专家话语时的三重"误读"。摆脱误读,重建专家话语的公信力,现代传媒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2.
《新闻战线》2012,(10):93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均可当记者"的新媒体时代,职业新闻人的救赎之道究竟在哪里?如何用脚、用脑、用心做新闻?中国特色的全球化传播风格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新闻社8月31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新闻文风改革暨‘中新风格’"学术研讨会,试图与传媒精英、高校专家共解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探析当代中国新闻内容规制法治化的现实目标与路径,认为促进"权威下的多元表达",是新闻内容规制法治化的较为现实的目标.现阶段我们能够做的,一是要用试验性行政法规保障社会中下层公民的诉求能在传媒上得以充分展现;二是要在树立最高政治权威的核心话语权的同时,限制政治精英对新闻报道的不当干预,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保持新闻传媒对政治精英的有力监督.  相似文献   

4.
由西北大学、陕西省记协共同主办,陕西省传播学会、新闻知识杂志社、今传媒杂志社协办,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承办的“创新与发展:陕西新闻传媒改革30年”高层论坛暨学术研讨会9月27日至28日在西北大学召开。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任贤良、省记协主席尹维祖、西北大学副校长任宗哲出席研讨会并讲话。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10月22日,《新闻实践》编委会2010年度全体会议在海宁举行。会议认为,《新闻实践》去年改版以来,秉承为媒体改革服务、为新闻改革服务的宗旨,开设特色栏目,用心组稿,精心办刊,刊物的特色越来越鲜明,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广,呈现六大亮点:一是策划专题报道,紧扣传媒事件和传媒现象,推进传媒批评与传媒创新;二是推介传媒人物,展示媒体创新与锐意进取的标杆;  相似文献   

6.
在新媒体技术不断革新之下,新闻生产传播的流程被再造,数据新闻、VR新闻、AR新闻、传感器新闻等各种新的新闻报道形态层出不穷,它们在不断刷新我们认知的同时,也给传媒业界和新闻教育界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作为新闻人才摇篮的新闻教育界,如何紧密围绕需求侧的变化,通过有效的供给侧改革,培养适应传媒新业态的新闻传播人才,是近些年广泛讨论的话题,新闻采写技能的教学更因其在新闻学科中的核心地位而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施喆 《声屏世界》2004,(2):22-24
陆晔,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传播媒介与社会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中国传媒改革,传媒生态,传媒产业,新闻专业主义,新闻生产过程。1994年获法学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2年,分别在英国和香港做访问学者;2003年为奥地利萨尔斯堡研讨班成员。  相似文献   

8.
何平 《新闻传播》2010,(7):45-45
在大众传媒从业人员中,“舆论监督”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实行舆论监督不是我国的独有产物,而是中外传媒的共性。社会主义新闻传媒和资产阶段新闻传媒有许多不同,但在坚持真实报道、坚持批评揭露的传媒品质和传媒功能方面,却有惊人相似之处。社会主义新闻传媒把自己的职能建构在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一致的理念上。提出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新闻方针。同时,它被赋予实施舆论监督、适度批评的重任.  相似文献   

9.
新频率:定位明确特色明显 2002年上半年,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着手酝酿新一轮广播专业化频率的改革。7月15日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10套广播专业频率(上广:新闻、交通、戏剧、文艺;东广;新闻综合、流行音乐、综合音乐、财经、浦江之声、金色)启用新呼号全新亮相,上海的天空被焕然一新的电波覆盖,上海文广集团广播频率专业化改革架构基本完成。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呼号的文艺频率也于当天顺利开播。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传媒侵犯未成年权益的事例迭出,2009年,我为此曾写过文章《我国传媒关于未成年人的报道严重违法》(《新闻记者》第5期),当时抽查了一份大众化报纸(读者群尚属精英类)连续6天的新闻,总共17篇关于未成年人的报道中有12篇涉及未成年人被遗弃、生病、受伤、犯罪等负面内容,未成年人形象中立的4篇,未成年人正面积极形象的仅1篇. 有不少新闻从业人员出于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关心,积极为他们提供帮助,从言论支持到实际援助.然而也正是在这个似乎很好的选题下,相当多的传媒经常随意公开未成年人各方面的隐私,意识不到自己做错了事;其中也不乏借用未成年人的各种非正常状态吸引公众眼球的炒作.  相似文献   

11.
当更多的受众与学院派专家、业内精英把目光更多地投注到电视业以及其他传媒的时候,笔者认为,广播媒体,尤其是新闻频率的生存与发展更多地要从“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深”这12个字入手,方才能实现新闻资源与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文章梳理了新闻圣徒沈颢的个人成长与跌落,对传媒精英沈颢跌落的原因进行了详细解读,分析了沈颢及21世纪报系新闻敲诈案件造成的影响,尝试为防止新闻敲诈提供有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阙维军 《当代传播》2005,(5):100-101
高校新闻传媒特指在高等院校这一特定“社会”中新闻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中介物,它具有新闻传媒普遍意义上的社会功能,并有其自身的特定意义。但就现状来说,其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其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因此,如何加强高校新闻传媒在校园信息生产与传播中的作用,是高校新闻从业人员面临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4.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传播系,地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北京,置身中央商务区(CBD)传媒精英汇聚地带,借助紧邻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上海文广集团、搜狐网络等知名媒体的地缘优势,自2004年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为国内传媒学界一支不可忽视的新锐力量。在传媒产业化风起云涌,传媒经营类人才日益走俏的今天,首经贸新闻传播系不失  相似文献   

15.
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文化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会、经济、文化全面转型和传媒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大众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的产生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传媒消费主义一方面体现为传媒对消费主义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传播,另一方面也表现为传媒自身的消费主义文化变异,即传媒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以消费为目的,围绕自身产品(传播内容)的“可消费性”来组织生产。这种变异使传媒既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同时又成为自身文化产品的推销者,传播者的角色变更正使它的运作理念、制度安排、生产流程、叙述模式等发生着消费化的改变。商业逻辑正入主新闻传播并成为其内在驱动力,使得新闻传播这种人类的精神交往活动被物化。传媒消费主义文化包含复杂的意味,不可持简单否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2014,(1)
正《今传媒》聚集专家学者及业界精英,以专业的眼光审视传媒现象,旨在建构"传媒学术研究"的平台,不断探索传媒发展新领域,透视传媒万象,弘扬学术精神。《今传媒》辛勤耕耘二十余载,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查漏补缺,坚守新闻出版业的文化担当,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培育学者,在与传媒业界学界交流中取得了长  相似文献   

17.
包东喜 《今传媒》2009,(7):32-33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的新闻传播媒体被定性为事业单位,对工作人员实行人事管理.我国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型后,传媒产业走向市场,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利于传媒产业的发展,必须深入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媒产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张文斌 《今传媒》2023,(3):42-45
榆林传媒中心新闻采访部是由原来的榆林日报社记者部、榆林广播电视台新闻部两大部门整合而来的。面对媒体融合改革,榆林传媒中心新闻采访部采用生产流程再造和量化考核管理,不仅提高了记者的工作积极性,也提高了新闻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还实现了“守正”与“创新”同步。本文通过介绍上述举措与经验,以事例佐证,用数据支撑,拿成效说话,力争为其他党报、电台电视台实施媒体融合改革和绩效评价提供可以借鉴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新闻改革有内外两种动力。内在源自对前苏联"真理报模式"的扬弃和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追求;外在源自传媒市场化。观察转型国家演变历程与中国的  相似文献   

20.
杨状振 《新闻界》2012,(6):8-11
本文以三网融合和3G技术条件下新闻信息传播面临的机制嬗变为切入点,分析了在移动通讯和网络化生存时代,UGC(用户生产内容)信息传播模式对PGC(专业媒体生产内容)新闻产制模式所产生的影响.并由此认为,在以UGC为中心的后传媒时代,重构知识分子启蒙精神,倡导人文精英重返社会,推动新闻教育理念由技术工具理性主义向人文思想回归,是当下及今后促进新闻媒体向基层回归、向民生回归、向专业回归的必由路径与必需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