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学章 《山东教育》2006,(10):43-44
《历史课程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是:“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有人这样比喻:倘若历史是滚滚的长河,那么时间就是长河的里程碑;倘若无数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是一盘散乱的珠子,那么时间就是串起珠子的线索。可见,指导学生熟记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时间,是学生牢固掌握历史知识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2.
张宏 《甘肃教育》2007,(11X):31-31
历史人物是历史知识的三个要素之一,是中学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讲好历史人物不仅是学生学好历史课的主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方式,那么应该如何讲解历史人物呢?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3.
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学得好与坏首先取决于对知识的掌握。如何掌握知识?我认为,建立历史知识网络体系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历史网络体系的建立到底有多大的作用呢?请大家先浏览一下这些题目:1.评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二战后美国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原因。  相似文献   

4.
活动目的:1.以了解“张之洞在武汉的建设成就”为例,通过对教材中的内容——“洋务运动”的延伸,引导学生客观地评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2.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深入挖掘武汉地方特色化,培养学生知乡、爱乡的情感和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3.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增强学生个人体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我认为阅读能力应该是最基础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注意训练学生学会如何阅读.从阅读中摄取知识、掌握知识、品析知识。比较阅读法是有利于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教学方法.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尝试.认为运用比较阅读法的依据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历史知识也是很紧密的,为了让学生掌握某一时期某一历史知识的发展线索及其内在联系,形成条块知识结构。笔者依据线索整合知识,其方法为:将教材中各章节中出现的同一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构筑成科学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在感知中有深刻的印象,形成立体空间概念,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198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制订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这是传授知识的任务。大纲还要求,中学历史教学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训练  相似文献   

8.
策略一:突出主干知识 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切的本源都是教材的基础知识。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其主干知识是指那些对历史发展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历史内容,如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典章制度等。因此复习中把握历史主干知识,必须建立主干知识的知识体系或知识的相互联系,把大量分散的或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阶段特征等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形成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知识网络。  相似文献   

9.
任家林 《新高考》2005,(7):91-92
在高考历史复习的冲刺阶段,如何将复习迎考的效率发挥到最大化,我们不仅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回顾,解题能力的训练,还要学会归纳总结历史学科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内容应牢固掌握:  相似文献   

10.
1.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误区。历史知识包罗万象,但它不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活动的简单堆砌和集合,而是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有其客观的发展规律和阶段特征。如何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有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11.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强调了阅读在教学过程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隐形知识,是指潜藏于历史课本中不易为人注意而考试中又常考到的知识。教师在历史学科教学中,要注意隐形知识点的挖掘和掌握.这样不但能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利于历史学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一、目录标题和导语中的隐形知识这类知识隐形于中学历史各册教材的目录单元标题及各课导语之中。  相似文献   

13.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和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在教学内容和问题情境上运用新理念,把历史课上得生动,让历史课魅力纷呈。  相似文献   

14.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比较的过程就是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分析并找出异同的过程。通过比较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等,学生在剖析历史的过程中认识历史、掌握历史,同时发展了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近一两个月来,围绕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育话题,历史教育界同仁和网友们自发地在本刊博客(http://blog.cersp.com/userlog6/80343/1ndex.shtml)上,掀起了“历史有什么用处”“我们使历史更有用”的大讨论,从题目变化即可看出,讨论从理论到实践,已经有了一定升华,值得欣喜。这样的讨论,本刊将分专题继续深入讨论下去,祈能对大家的有效教学实践有所启示和帮助。 这里选登德罗伊森《历史知识理论》的片段(只反映了德氏的部分观点),仅供读者思考讨论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育时作参考。德氏强调“历史”是由今日所关怀的问题出发而回溯重建过去,他说:“历史研究的对象不是过去;因为过去已经逝去。历史研究的对象是此时此地,还没有完全逝去的过去。”认为历史知识是活着的有生命的,“历史知识是现今(社会及个人)借着过去事迹为媒介的自我认识”。其意图似在彰显历史学和历史教育的实用功能和现代意义。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并非意味着德氏主张“影射史学”——把历史按现实需要而随意取舍、任意打扮——这一贻害无穷的做法,我们应当倍加警惕和戒绝。全面了解德氏观点,还是去阅读他的原著吧。  相似文献   

16.
历史概念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本质的、内在联系的反映或概括,或者说是对历史基本史实实质的抽象慨括,“是历史表象到历史规律的中间环节,掌握了符个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就掌握了规律”。因此,历史概念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笔者认为,运用材料进行历史概念教学,既能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学科思维能力,下面就以美国“新经济”教学为例谈一些实践性认识.  相似文献   

17.
人们在掌握了系统、扎实的历史知识之后,就需要借助一些理论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把纷繁复杂、零散的历史知识穿成线、连成面、结成体,从而使趣味性的知识变为教育性的知识.使具体的史实焕发出思想的光芒.使人们能够从中感知并感受历史的价值和魅力。而用来对史实进行意义建构的理论和观点就是史观。  相似文献   

18.
初中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即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高中历史的内容较初中历史有较大的加深和扩展,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它要求在初中历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9.
历史学是一门综合性、趣昧性很强的学科,学习历史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而如何使学生获得所学的历史知识,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关键,因此我认为要教好一堂历史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一、历史教学改革的新取向1.对学生所学知识与综合能力的考核新世纪的历史课程标准确立了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突破了传统的知识观中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有准确、牢固和熟练的掌握,使学生准确识记和再现历史知识的目标。历史课要注重教给学生认知历史的方法和途径,也就是让学生直接去接触原始文献,掌握认知历史的方法与手段。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教师可以提出很多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