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张明生 《科技通报》1990,6(2):114-118
通过7个水稻品种各个生育时期地上、地下部的动态观察表明:水稻生育前中期地上、地下部的生长总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生育后期地上部的生长情况主要与表层根的发育状况关系密切,成熟期的表层根量分别与抽穗期、乳熟期的下位绿叶干重,与乳熟期、成熟期的伤流强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成熟期的总根量、表层根量与产量,以及表层根量占总根量的百分数与结实率有显著的正相关。阐明促进生育中期、特别是幼穗分化初期至孕穗期的根系生长对高产更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径阶平均标准木法,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红椎人工林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6年生红椎人工林乔木层的生物量为114.933t/hm2,年均净生产量为4.421t/(hm2.a);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格局为干材(59.57%)〉根(17.15%)〉枝(13.98%)〉干皮(6.29%)〉叶(3.01%);其地上部分生物量主要集中分布于树高12m以下,占66.49%;林木径级为20cm~36cm范围的生物量占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的75.01%;根系生物量的分配是以根兜的最大(57.81%),吸收根的最小(3.10%)。  相似文献   

3.
童潼 《大众科技》2009,(12):137-138
对体长1.75cm的褐篮子鱼稚鱼分别以发酵虾片(A组)、对虾配合饲料(B组)、车元配合饲料(C组)和海带粉(D组)投喂14d。结果显示褐篮子鱼稚鱼喜欢逐食运动中颗粒饲料。4组稚鱼的成活率依次为96.7%、85.0%、61.7%和30.0%:试验鱼结束平均体长为2.63cm、2.51cm、238cm和2.12cm;平均体重为0.72g、0.62g、0.51g和0,43g;不同组的稚鱼生长差异显著F〉F0.975。  相似文献   

4.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模糊综合性评判分析方法,对来自西藏各地野生芥菜类型油菜植株主要性状的优势及各县(区)植株综合性状的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对植株高度影响最大的性状依次为主花序长度(y3)〉主茎粗(y5)〉角果粒数(y6)〉主花序角果数(y4)〉角果长度(y7)〉分枝个数(y2)〉分枝部位(y1)。说明各县(区)植株主要性状对植株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性状为主花序长度。主花序长植株高、分枝多、结角多、产量高。(2)各地野生芥菜类型油菜以拉萨达孜县植株综合性状最好,其次为堆龙德庆县〉左贡县〉当雄县羊八井〉工布江达县〉墨竹工卡县。(3)生产上芥菜类型油菜育种可选用拉萨达孜县野生芥菜作杂交亲本资源,利用其主花序长度增加单株角果数,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本报告为盛满丰一号抗重茬肥料增效剂在黄芩上的用量试验,第一年资料小结。通过整理,初步看出从适量氮磷肥减20%加增效剂2kg,对黄芩根部有影响,根下根系鲜重增幅4%,地下根系干重增7.3%;但是,在黄芩增效剂肥料选择时应综合考虑,根据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以及不同收获目的,合理选择与搭配不同肥料、施肥量和施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激素配比及培养基硬度对银白杨组培苗发根情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  周进 《西藏科技》2000,(5):67-68,73
银白杨试管苗愈伤组织的分化方向主要受细胞分裂素与萘乙酸(6-BA/NAA)比值影响;培养基硬度是决定银白杨试管苗根系生长发育速度的主导因素之一。试验结果表明:生根培养过程,激素配比为细胞分裂素(6-BA)0.15mg/l,萘乙酸(NAA)0.30mg/l时,试管苗发根早且根系发达;生根培养过程中,当培养基硬度适中即琼脂含量为6g/l时,对苗木根系发育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7.
模拟根系分区交替滴灌对茄子生长与水分利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贤赵  宿庆  衣华鹏  谭春英 《科技通报》2005,21(2):147-152,165
通过玻璃土箱试验模拟了交替滴灌方式、固定滴灌方式和常规滴灌方式对茄子生长、根系分布和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替滴灌使灌溉用水效率明显增加,产量水平上的水分利用效率达58.0kg/m^3,可节约用水30%以上并增加产量;交替滴灌减少水分入渗深度,刺激根系生长,明显提高根密度.并在土壤中分布均匀:交替滴灌通过部分根区干燥产生根源信号调节气孔行为,使蒸腾速率明显降低,而植株光合作用没有受到明显影响,使单叶水分利用效率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8.
城市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栽植行道树也是城市绿化的组成部分。调查观测了北京市行道树生长状况和生境土壤性状,结果表明:行道树根际(0.8~1.2m^3)土壤体积密度在1.55g/cm^3左右,紧实度在2.5~3.0kg/cm^2之间,尚能满足树木生长的基本需求;而树坑外围的路基体积密度大于2.00g/cm^3、紧实度远大于4.5kg/cm^2,树木根系无法生存;行道树国槐根系生长方式有:根系强行生长伸展进入路基、根系及其躯干整体向上生长、根系在狭小的树坑之中蜗居等,并分析了行道树生长及其对城市交通设施及人群的潜在风险。指出了从树木生长发育过程来看,城市道路绿化切忌一味追求“林荫大道”和“见缝插针”栽植行道树的做法。  相似文献   

9.
红掌组培苗生根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探讨了不同生根培养基对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亚历桑娜(Arizonn)和粉冠军(Pink champion)两个品种组培苗生根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培养基中红掌的生根数、根长、根重、生根率、植株长势等观察记录,结果表明:在激素浓度为NAA0.1mg/L+IBA0.5mg/L时,两个品种的生根效果较好;但亚历桑娜在1/4MS中的生根效果比在1/2MS中的较好,而粉冠军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0.
武陵山区小流域典型植被恢复模式产流产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武陵山区女儿寨小流域马尾松天然林(C1)、杉木人工林(C2)、杜仲人工林(C3)、油桐人工林(C4)、润楠次生林(C5)、毛竹杉木混交林(C6)及荒草灌丛(C7)等7种典型植被恢复模式坡面产流产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产流量大小排序为C4〉C1〉C2〉C6〉C3〉C7〉C5,产沙量大小排序为C4〉C1〉C2〉C6〉C7〉C5〉C7,润楠次生林具有良好的保水减沙效益,而油桐人工林最差;产流量与产沙量线性关系显著,降雨量与产流量、产沙量的回归关系以线性方程、二次多项式和三次多项式拟合效果最优。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结构与持水状况、植被盖度等下垫面因子对产流产沙的影响较大,而海拔、坡度的影响较小,其中产流量主导影响因子为毛管持水量和总孔隙度,产沙量主导影响因子为最小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西藏河谷农区农田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在持续6年的定位试验(撒播、条播、少耕、免耕)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期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条播方式土壤平均温度(7.03℃)明显高于撒播(6.48℃)和少耕(6.30℃);(2)在青稞分蘖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土壤含水量都表现为:条播<撒播<少耕<免耕;(3)土壤温度、水分含量和青稞根系发育状况共同影响土壤呼吸强度,在青稞分蘖期或孕穗期,土壤呼吸强度大;不同耕作方式比较,免耕方式土壤呼吸强度大。结论:少耕和免耕有利于保水保墒,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生长和活性。  相似文献   

12.
刘福春 《科技通报》2019,35(5):48-51,60
植物根系以人工湿地为媒介通过化学及生物等共同作用达到净化污染物的目的,文中以沧州市人工湿地为背景,研究湿地植物根系土壤酶活性分布及对硝化-反硝化促进作用。实验选取常见湿地植物分别为蝴蝶姜、万寿竹、红艳蕉等6种,将上述植物作为研究对象,获得了不同植物根际和非根际酶活性分布情况。实验结果显示:湿地植物根系对土壤酶产生影响,可描述为植物处于生长稳定期间时,植物根际酶活性高于非根际酶活性,其中以红艳蕉和蝴蝶姜表现较为明显;不同植物根系对土壤酶影响存在差异,红艳蕉、野菖蒲及万寿竹的根际酶活性相近并高于其他湿地植物。为研究植物脱氮作用,选择种植蝴蝶花及芦苇的人工湿地土壤样品,以不同C:N比例配置溶液进行实验,检测硝化及反硝化强度。结果表明:添加5倍碳源反硝化强度最佳,脱氮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李永春 《科教文汇》2013,(3):103-104
采用了T检验法.对第19届足球世界杯赛中参赛的欧亚球队球员的年龄、身高、体重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欧亚球员在年龄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身高、体重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欧洲球队不同位置球员和亚洲球队不同位置球员在年龄、身高、体重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欧亚球队同一位置的球员中.门将的身高方面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后卫的身高、体重,中场球员的年龄,前锋球员的身高、体重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得结果为我国足球运动员选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土壤湿度对玉米根系生长分布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土壤湿度对玉米根系生长分布的影响,本文基于辽宁锦州田间土壤湿度控制试验和根系观测实验,利用CERES-Maize作物模型的根系子模型,模拟了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玉米根系的生长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土壤湿度适宜条件下,根长密度(单位体积土壤内根的总体长度)模拟效果较好;2水分亏缺条件下,当三叶-拔节期水分亏缺,模拟效果也较好;但是,当拔节-吐丝期以及吐丝-乳熟期水分亏缺,模拟效果均相对较差。针对模拟效果相对较差的情况,发现了根系模型中根分布权重因子wr的计算存在一定的缺陷,即wr中的参数δ(根系分布负指数递减率参数)和参数Zmax(最大根系深度参数)始终为定值(δ=4、Zmax=200cm),没有考虑较差的土壤水分条件对δ和Zmax的影响。针对这一缺陷,探讨性地给出了参数化的改进方案,即适当减小δ或增大Zmax,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刻画出较差的土壤水分条件对根系生长分布的影响。该参数化的改进方案得到一定的验证:吐丝-乳熟期土壤水分亏缺,参数改进后(δ=1、Zmax=210cm),根长密度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增大了0.105,线性拟合的RMSE减小了0.119,模拟精度提高;拔节-吐丝期土壤水分亏缺,参数改进后(δ=0),根长密度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增大了0.078,线性拟合的RMSE减小了0.046,模拟精度也提高。  相似文献   

15.
孙仲秧  严玉萍  朱诚 《科技通报》2007,23(5):664-669,688
以16个水稻品种为材料,测定了铜对水稻种子萌发相关指标,并观察了根尖有丝分裂及分生区Ca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0.1mM和0.2mMCuSO4溶液处理对水稻根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芽长的抑制,且对不同品种根长的抑制作用存在明显差异;(2)随着铜处理浓度(25、50、75、100μM)的升高,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及相对有丝分裂指数皆呈下降趋势;(3)t常生长条件下,水稻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Ca主要分布在液泡和细胞间隙中,而细胞质、细胞核中分布很少;50μM铜处理下,根尖分生区细胞液泡和胞间的Ca沉淀颗粒明显减少,而胞质及核基质中的Ca沉淀颗粒增多。铜胁迫造成根尖细胞中原有Ca分布的变化可能是引起细胞功能的紊乱,进而影响根系生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对规模化养鸭场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中空气微生物气溶胶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养殖场夏季空气中细菌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季节(P〈0.05),发生葡萄球菌病的D场秋季的舍内、运动场、场区及场外空气细菌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鸭舍舍内、运动场、场区及场外细菌含量的季节平均值逐渐减少(P〈0.05),场外不同采样点空气细菌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不同浓度铬(Cr6+)对叶类蔬菜小白菜、上海青和甜芥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得出结论:不同浓度的Cr6+对小白菜种子的萌发、根长和苗高都表现出一定影响,且随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大;当浓度小于1.0mg/L时,Cr6+对小白菜发芽率、根长和苗高有促进作用,而当浓度小于2.0mg/L时,Cr6+对甜芥菜的发芽率、根长和苗高有促进作用,而当浓度大于2.0mg/L时则表现为抑制作用;Cr6+对上海青的总体影响不是很明显。总的来说,当Cr6+的浓度大于2.0mg/L时,三个实验蔬菜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根长及苗高都受到抑制,Cr6+的抑制作用强弱表现为:小白菜〉甜芥菜〉上海青。  相似文献   

18.
夏兰  邵涛 《内江科技》2009,30(2):54-55
利用盆栽法对江苏7个油田的不同浓度的油泥(砂)进行箩卜和大白菜生长和吸收影响,研究表明:含油污泥中的重金属对两种蔬菜的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明显不同,萝卜优于白菜,两种蔬菜吸收重金属的能力有很大不同,其中萝卜对重金属的吸收顺序为:PB〉Cd〉Cr〉Cu〉Zn,白菜为Cr〉Pb〉Cd〉Cu〉Zn,处理水平的蔬菜中重金属含量大都超过蔬菜食品卫生标准规定。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三个不同退化强度草原的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全磷含量的差异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春季和秋季未退化群落土壤含水量高于其他两个群落,夏季未退化群落含水量最低。不同群落土壤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大小顺序都为:未退化群落〉中退化群落〉重退化群落,方差分析指出中度退化群落与不退化群落土壤有机质的最大差异出现在0~10cm土层处.而重度退化群落与中度退化群落土壤有机质的最大差异出现在10~20cm土层处。在0~10cm层次三种群落全磷含量之间都没有显著差异。在10~20cm和20~40cm层次上,未退化群落与中度、重度退化群落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中、重度退化群落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以新疆天山中段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高寒草甸不同植被群落类型地下生物量、土壤有机碳(SOC)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地下生物量随深度增加均逐渐减少,表现为总的T字形趋势分布,主要分布在0~10cm深的土层中,95%~98%根系分布在0~5Ocm内。不同草甸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深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表现为总的T字形趋势分布。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明显深于根系的分布深度,三种草甸类型0~20cm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34%、58%、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