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近年来,笔者尝试以微型小说 猜 读 续写 的 形 式 培 养学 生 的 创 新 思维,效果良好,深受欢迎。 所谓微型小 说猜读续写,是指 将挑选出的微型小说的结尾(有时 是中间 部分)删 去,让学 生猜测 原 文,并续写出来,然后师生比较续篇 与原作结尾的优 劣,欣赏作品艺术 技巧的一种学习活动。选取微型小 说开展猜读续写,有着特殊的意义 首先,这切合了微型小说的文 体特征。微型小说比起其他的文体 更讲究 构思,其“创 作更 像一种 智 …  相似文献   

2.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很多老师都不陌生,特别是对“老师.我不想读”这句话。对于对这句话不太清楚的人而言.我还是有必要先讲一讲它的出处。这句话出自一个有名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在上一节公开课时.他请一位学生起来读一下课文.可是这位学生却以“老师,现在我不想读”拒绝了老师的要求。但是这位老师却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笑容依然”地请学生坐下,让他等到想读的时候再读。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执教的微型小说猜读续写课《再会》作为"发现与创新"板块的代表,入选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远程研修视频课程,将用于全国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师的业务  相似文献   

4.
崔成林 《教师》2011,(27):5-7
四、深入听课 4月21日上午,我开始了蹲点听课。这节是初一语文。上语文课的是一位男老师,这是一节“随笔写作”课,老师在黑板上给出的题目是“七色春天,____”,让学生“猜”今天的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5.
陈军 《江苏教育》2007,(3):58-58
离上课还有10分钟。我正在办公室反复斟酌着本节课的教学思路。这时.班长走了进来,“老师,今天的语文课,能否向你借10分钟?”“借10分钟?”我疑惑不解地望着他。“学校要举行演讲比赛,我不知道该选谁去.想利用这节课一点时间让大家推荐一下。”原来是这样.尽管我心里还是有点舍不得,因为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我已安排好了,时间紧,要教的内容可不少。但望着他那充满期待的眼光,我还是答应了他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学》2012年第4期刊登了倪岗老师的《〈窗〉教学实录》,其最大的亮点正如观察者胡根林老师所说,采用了猜读法,即先整体猜读,再给出一节内容,然后问作者写了什么,还会写什么,以此类推,逐片段进行。学生猜读的积极性很高,课堂上碰撞出不少思维火花。这篇小说倪老师通篇运用猜读法进行教学,确有示范意义。但也如胡老师所说,整堂课的猜读设计还不  相似文献   

7.
成语的妙用     
在一节晨会课上,一位教语的班主任老师平静地对学生说:“同学们,刚才校长叫我去了一趟校长室,他让我朝窗外看了一下,你们猜,我看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8.
“星期日的安排”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在常态课的状态下,许多老师认为这是一节很简单的课.因为学生已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有了整数或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学习经验,所以学生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是没有难度的。但是,如果作为公开课(或观摩研讨课).有些老师就感到为难了。这样的课很难有“波澜起伏”。这一点我却不敢苟同。我想,一堂简简单单、平平常常的课,只要用心去读教材、了解学生,精心选择学习材料、组织学习活动。同样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9.
微型小说是雅俗共赏、人人喜爱的文学样式。它构思精巧,内蕴丰厚,是引导学生学习写作的极好范本。其教学过程可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精选微型小说作品。要选择深度适当、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作品。第二步,教师在熟读深思作品后,对作品作恰当的处理,形成“空白”让学生猜读续写。在哪些地方造成“空白”呢?在情节发展的高潮,在抖出包袱的关口,在故事陡转的瞬间,在人物塑造的关键,在揭开主旨的肯綮,在思想升华的高峰。第三步,让学生猜读续写。前面的语言和故事材料是学生放飞思维的“跑道”,空白处则是思维展翅高飞的广阔天空。…  相似文献   

10.
“老师,他们又乱动您的教具。”一个男孩急匆匆地跑进办公室向他的数学老师告状。“把他们叫到我的办公室来。”正在批改作业的老师气愤地说。我顿时想起:上节课刚讲完圆柱体的认识.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圆柱体教具.可是下课时忘记把它们带回办公室了。留在教室里的教具不知怎样了?  相似文献   

11.
有趣的实验     
今天,科学课上,曹老师拿着白馒头问:“大家知道馒头是怎么做成的吗?”这一问,大家的心里都立刻充满了疑问,难道,这节课是要来教我们制作馒头吗?猜对了,这节课就要做馒头。  相似文献   

12.
欠课风波     
井绪军 《山东教育》2010,(12):21-21
“老师!”课刚上完,我还没有走下讲台,胖胖的凯奇就举着手,边喊着边朝我急步走来。我微笑着看着他,以为他要问我问题。“老师.上个星期您使用了一节微机课.什么时候还啊?”“上个星期?”我一时有点发蒙,  相似文献   

13.
吃晚饭的时候,女儿对我说:“妈妈,田家生今天一天都不高兴。”“怎么啦?”“不知道。”“那你问问他呀。”“我猜可能是因为老师让他读课文。”“读课文有什么不高兴的?”“妈妈你不知道,老师总是说,田家  相似文献   

14.
又是一节数学活动课。按照惯例,我出一些探索性的题目,大家进行讨论与交流,得出结论。今天的这节课好像有点不寻常,我刚走进教室,数学班长就被大家推向了讲台,红着脸说:“魏老师,这节课我们读书,可以吗?”下面的学生附和着。我想数学课读什么书呀,我本想用老师的威严制止这一切  相似文献   

15.
今天的语课要学习的是《峨眉道上》。依照惯例,先做猜词游戏。由于有实习老师在,学生们都想好好表现一下自己,不仅把上节课学习的新词全说到了,而且把一些常用短语也加了进来。从孩子们的兴奋程度,我知道这节课肯定又有戏了。我立马进入了“一级战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三千和尚念八百经,‘哟啊’一声收了场”。我认识一个学生,初中英语学了3年,上了600节课,但还是只学会讲一句Good morning。他也承认,老师把文法修辞重复过若干遍,每节课也跟着老师读单词读课文,但就是学不会,因为没有哪一句是他自己需要的。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这就难怪他  相似文献   

17.
一、建构与解构 听了曾宝俊老师执教的《蜡烛燃烧和空气体积》这节课,又读了他在《科学课》2014年第5期上发表的《体验自我否定,缜密理性思维》一文,感受到他一直在探索如何让学生认识到“逻辑”、“思想实验”也很重要,曾老师称这种打破常规观念的课是“解构”的课。  相似文献   

18.
2012年暑假我为北师大版教材培训活动准备一节示范课,选题初定为三年级上册“一天的时间”这节课。备课初期,很多老师善意提醒我不要选择这节课.因为这节课“很不好上”。其“不好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一些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已有经验积累较为丰富,另一些学生则较为薄弱:某些知识点或许对部分学生是需要探索的,而对另一些学生却是熟知的,由此造成了教学的“点”不好把握。  相似文献   

19.
驯“虎”符     
万继允 《山东教育》2005,(17):14-14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下课铃响过.我便匆匆走出教室.这时忽听见“老师,老师”的童稚声。我马上停住脚步,回头一看.只见我班王虎同学手上拿着一个本子正朝我奔来。他来到我面前,递过手中的本子说:“老师.麻烦您把我这几篇日记看看。”我很惊异,习惯地接过他递来的本子.正在我想说几句话时.他转身跑开了。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堪称“经典之经典”。书中讲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有着30多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受到普遍好评。当这位老师的同行问他花了多少时间备这节课时.他是这样回答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