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固体酸S04^2-/ZrO2-MoO3催化下,由马来酸酐和甲醇催化合成富马酸二甲酯(DMF)。探讨了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对DMF产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醇酸摩尔比为6:1,反应时间3h,催化剂用量1.5%,该条件下,产物收率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2.
以去甲氨噻肟酸乙酯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与α-澳代异丁酸叔丁酯合成了头孢他啶侧链酸乙酯,分析了不同溶剂、碱的用量对反应收率的影响.较佳的反应条件为:溶剂DMF350mL,摩尔比为去甲氨噻肟酸乙酯:α-澳代异丁酸叔丁酯:无水碳酸钾=1:1.2:2,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24h.在此条件下,反应收率达89.6%.  相似文献   

3.
硅钨酸催化合成富马酸二甲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硅钨酸为催化剂,以富马酸和甲醇为原料合成富马酸二甲酯的方法。讨论了影响酯化反应的各种因素,并得出了酯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醇酸比为6:1,催化剂硅钨酸用量为酸质量的6%,15ml环己烷为带水剂,反应时间4h,酯化率达92.7%。与浓硫酸、氯化铁、硫酸氢钠催化剂作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以硅钨酸为催化剂具有催化剂用量少、重复使用效果好,反应时间短,酯收率高,方法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对甲苯磺酸催化-氧化钙脱水法合成富马酸二甲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作用下,用氧化钙作脱水剂,采用索氏提取器来合成富马酸二甲酯(DMF),酯化反应仅需3h,收率可达到92%-93%,纯度在97%以上,同时探讨了影响酯化率的各种因素,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5.
以马来酸酐为原料二步法合成富马酸二甲酯.首先,马来酸酐水解异构化合成富马酸,采用一种新的异构化催化剂,反应的最优条件为:15g马来酸酐和25mL水反应,加入0.1g催化剂,回流1h,产率为93.2%.然后,富马酸酯化合成富马酸二甲酯,采用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富马酸15g,对甲苯磺酸3g,醇酸摩尔比12:1,回流4h,产率为67.5%.二步法的总产率可达62.9%.  相似文献   

6.
相转移催化合成溴代正辛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琴 《襄樊学院学报》2005,26(5):28-31,36
研究了相转移催化合成溴代正辛烷的工艺,分析了催化剂的用量、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通过实验我们得出,相转移催化合成溴代正辛烷时,催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催化效果要较聚乙二醇好,故在相转移催化合成溴代正辛烷时,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催化剂,适宜的合成条件为:正辛醇与氢溴酸与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的摩尔比为1:1.5:0.005,加热回流3h,此时蒸馏得199-201℃的馏分,反应的收率为99%.  相似文献   

7.
以间苯二甲酸二甲酯-5-磺酸钠(SIPM)和乙二醇(EG)为原料,在一定的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常用聚酯染色改性剂间苯二甲酸双羟乙酯-5-磺酸钠(SIPE)。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转化率,系统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催化剂类型及用量,物料的摩尔配比等因素对SIPE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获得较高SIPE转化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EG/SIPM摩尔比为10.6,0.4%的Zn(Ac)2做催化剂,175℃,反应2h。  相似文献   

8.
磷钨杂多酸催化合成富马酸二甲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以磷钨杂多酸为催化剂,以马来酸酐和甲醇为原料合成富马酸二甲酯.反应的最佳条件是:马来酸酐和甲醇的物质的量比为1∶6,催化剂用量为马来酸酐质量的8%,反应时间6h,产率达91.7%.  相似文献   

9.
用磷钨酸为催化剂,以α-甲基丙烯酸和月桂醇为原料合成了α-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研究了杂多酸的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酸醇摩尔比等因素对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法催化剂用量少,催化活性高,反应时间较短。酯收率较高,工艺较简单,最佳工艺条件是:醇/酸摩尔比为1.5: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0.4%,带水剂甲苯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24%,反应温度为155℃,反应时间2h,此条件下,酯收率为85%。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柠檬酸与正丁醇在盐类一水合硫酸氢纳,十二水合硫酸铁按催化作用下直接酯化合成柠檬酸三正丁酯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酸醇摩尔比为1:6.0~7.0,催化剂用量为酸、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1,反应温度在110℃~135℃,反应时间为1.5h,转比率达到95%以上,产品纯度达99%。  相似文献   

11.
以对氨基苯磺酸、苯酚和甲醛为主要原料,合成出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简称AH)。对掺AH的水泥净浆流动度进行测定,得出了合成工艺优化条件:摩尔比为n(对氨基苯磺酸):n(苯酚)=1:2-2.5,n(对氨基苯磺酸+苯酚):n(甲醛)=1:1.15-1.3;反应pH值7-10;反应温度75℃-95℃;反应物浓度35%;反应时间5h左右,此条件下的产物分散性能最佳。通过对优化工艺下合成的AH的红外谱图进行分析,表明AH是含有减水基团-SO3H、-OH和-NH2的理想高效减水剂。  相似文献   

12.
首先将羊毛脂与单乙醇胺反应得到酰胺化羊毛脂,再与马来酸酐反应得到单酯,然后与亚硫酸钠进行磺化反应得到磺化琥珀酸化改性羊毛脂加脂剂.酰胺化反应的优化条件为:温度125℃,时间3h,催化剂甲醇钠用量0.3%(基于羊毛脂的质量分数);单酯化反应的优化条件为:酰胺化羊毛脂与马来酸酐的摩尔比为1∶1.05,温度90℃,时间3h;磺化反应的优化条件为:单酯与亚硫酸钠的摩尔比为1∶1.05,温度80℃,时间2h.酰胺化羊毛脂羟值为119.07mg KOH·g^-1时,加脂革的油润感和柔软度最好.  相似文献   

13.
文章报道了以硫酸氢钠作催化剂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的研究结果,确定了酯化优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醇酸摩尔比为5.5:1,柠檬酸用量为21.0g的情况下,催化剂用量为1g,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116-126℃为最佳反应条件,收率达95.5%.  相似文献   

14.
以呋喃甲醛和乙酸酐为原料,采用Perkin反应合成α-呋喃丙烯酸,并对影响产物产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α-呋喃丙烯酸最佳的合成条件为:n(呋喃甲醛):n(无水K2CO3):n(乙酸酐)=1:0.56:2.33,在150℃下回流反应30min,α-呋喃丙烯酸产率可达71.6%.产物的结构用FT—IR进行了确证.  相似文献   

15.
以对羟基苯甲酸和十二醇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直接酯化合成尼泊金十二酯,通过对各影响因素的探讨,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对羟基苯甲酸与正十二醇的摩尔比为1∶3,反应时间为4 h ,反应温度为140℃,催化剂用量达到8%(相对于酸质量分数),产率可高达86.65%。  相似文献   

16.
以醋酸和乙二醇单乙醚为原料,活性白土负载磷钨酸作为催化剂,合成了乙二醇单乙醚醋酸酯。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磷钨酸固载量35%、催化剂焙烧温度180℃、催化剂用量为醇醚质量的5%、酸醇摩尔比为1.2:1、带水剂甲苯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15%和反应时间为1.5h,产率可达到99%。  相似文献   

17.
摘要:以1,8-二(十四烷基)-3,6-二噁-1,8辛烷二醇(/Z—C14 H29)2(CHCH2 OCH2 CH2 OCH2 CH)(OH)2,1,3-丙烷磺酸内酯1,3-(CH2)3SO3和NaH为原料合成了新型表面活性剂——磺酸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5,12-二(十四烷基)-4,7,10,13-四噁-1,16-十六烷二磺酸二钠(n—C14 H29)2(OCHCH2 OCH2 CH2 OCH2 CHO)(C3 H6 SO3 Na)2.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主要因素对反应产率的影响,优选出了最佳合成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在碱性条件下,原料配比(物质的量的比)n((n—C14 H29)2(CHCH2 OCH2 CH2 OCH2 CH)(OH)2):n(1,3-(CH2)3 SO3):n(NaH)=1:2.066:2.166,反应时间24h。反应温度60℃.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反应产率达98.0%.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邻二—(二氯甲基)苯在冰乙酸条件下,滴加少量浓硫酸,酸解合成邻苯二甲醛各反应条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邻二—(二氯甲基)苯与浓硫酸摩尔比为1:4,反应温度在90—100℃,反应时间为90min,邻苯二甲醛的收率可达92.3%.  相似文献   

19.
以柠檬酸和异丁醇作原料,KIP209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合成了柠檬酸三异丁酯(TIBC),经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了醇酸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柠檬酸三异丁酯的最佳条件为:醇酸摩尔比为4:1,反应时间4hr,反应温度150℃,催化剂用量为15%(以柠檬酸质量计)。酯化率达74.8%,且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20.
微波辐射固载固体酸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辐射技术,利用颗粒状活性炭固栽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由柠檬酸和正丁醇直接酯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实验结果最佳反应条件:微波辐射功率为550W,醇酸物质摩尔比为3.9:1,反应时间50min,w(催化剂)=4%,柠檬酸的转化率达95.2%。反应速率明显高于常规加热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