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AHP的新疆煤炭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新疆煤炭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通过GEM模型得出其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低于国内平均水平的现实,并据此构建了新疆煤炭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专家意见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出各指标体系的权重,并对影响新疆煤炭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新疆煤炭产业应利用煤炭储量丰富的优势发展轮轴式等产业集群的结论,并提出了促进新疆煤炭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陕西拥有储量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资源.在陕西能源矿产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区位熵法对各地区的能源矿产资源产业进行测算和分析,可以识别这些地区是否形成了产业集群.通过区位熵分析可以认为,延安地区已经形成了石油产业集群,但需要强化电力供应、交通邮电、政府支持等方面的工作;榆林地区已经形成了石油天然气产业集群和煤炭产业集群,但需要在装备制造、煤化工、交通邮电、企业网络等方面加快配套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3.
陕北资源产业集群的区位熵和RIS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会新  杜跃平  白嘉 《资源科学》2009,31(7):1205-1210
近年来,资源问题和产业集群问题逐步成为经济研究的热点,而作为产业集群特殊组织形式的资源产业集群也开始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陕北地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丰富,运用区位熵法对该地区资源产业进行测算分析可以判断该地区资源产业的集聚程度。本文选取了陕西省主要资源集聚地延安、榆林、铜川、咸阳、渭南五个地区(统称为陕北地区)为研究样本,对这五个地区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产业的区位熵进行了计算,显示出陕北地区的煤、油、气具有很高的集聚程度,2007年的区位熵分别为7.1244、8.6308和7.2955。在产业集群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基于“资源集聚—产业网络—服务体系”的 “RIS模型”来进一步对陕北资源产业集群进行识别。“RIS模型”识别结果反映,陕北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资源产业集群,但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在调整产业结构、优化配套供应、延长产业链、强化技术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介服务能力以及加强政府支持等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基于AHP的新疆黑色能源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慧  张娜娜  刘媛媛 《软科学》2011,25(2):84-88
基于已有的产业集群理论基础,通过调查研究和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专家意见法构建了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Matlab软件测算出各分指标的权重,将影响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各因素综合排序,对新疆两大黑色能源产业的竞争力进行测评,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论表明:在新疆的黑色能源产业集群中,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竞争力远强于煤炭产业集群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首都机场临空产业集群的评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集中系数对首都机场临空产业集群进行识别,并采用基于熵权的多目标决策方法评估集群绩效,分析形成产业集群的产业类型和优势产业集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首都机场临空经济的发展阶段以及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进行界定;最后给出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制造业产业集群识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介绍和评价几种主要的国外的产业集群识别方法基础上,选取“地点系数”法(雇员集中度系数法)对我国制造业进行了产业集群识别的实证分析,得出了我国现有的制造业产业集群集聚度高和集聚度低的区域以及制造业产业集群程度增长快的地区,并且对识别结果进行了实证检验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构建中国工业产业集群辨识与评估的概念框架与理论模型,从产业的集聚能力、关联能力和竞争能力三个方面对中国16个二位码工业行业的集群发展状况进行辨识与评估,并进一步探讨了集群产业链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已具有较强的集群效应,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集群效应不明显,其他行业尚未形成产业集群;中国工业产业集群已由简单、单向、线性的"产业链"发展模式演变成复杂、双向、交织融汇的"产业网"发展模式。因此,为促进中国工业产业集群式发展,应因地制宜,重点培育主导产业;合理部署,积极扶持关联行业;转变方式,着力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  相似文献   

8.
许强  应翔君 《软科学》2012,26(6):10-15
从核心企业的视角出发,选择张江生物制药产业集群、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集群、顺德家电产业集群等4个典型案例,研究传统产业集群和高技术产业集群形成的协同创新网络的异同。从网络成员、网络结构和互动行为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核心企业主导下的传统产业集群与高技术产业集群在协同创新的范围与程度两方面存在差异,并揭示了造成两类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行为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相关理论,分析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引入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理论,阐述产业集群各阶段可持续发展的风险,并分析每一阶段的可持续发展条件,得出影响产业集群各阶段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用了区位商法、NESS模型、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识别和评价浙江省新能源产业集群水平.基于区位商法,2006-2010年浙江省新能源产业集聚水平居全国第一.温州、台州、杭州和宁波四个地区的新能源产业集聚程度最高.基于NESS模型,从新能源集聚、经济网络、社会网络和服务体系四个方面来看,浙江省新能源产业集群仍处于初级阶段.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有9.02%的专家认为浙江省新能源产业集群已经成熟,33.53%的专家认为浙江省新能源产业集群属于成长型,45.88%的专家认为浙江省新能源产业集群属于起步阶段,还有11.57%的专家认为浙江省新能源产业集群尚未形成或远未形成.综合三种识别和评价方法,认为浙江省新能源产业集群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双机热备实验在SAN网络基础课程中的重要性,阐述了利用Pluswell Cluster模拟双机热备实验的优势,并给出了实际的实验环境和步骤.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规模与集群效应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集群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从产业集群网络要素和结构关系的角度探讨了集群效应有限性的主要原因;分析集群规模与集群效应的关联性,提出在集群规模和集群效应之间存在着极限约束.在没有达到极限约束之前,扩大集群规模可以不断增强集群效应;如果超越了极限约束,集群效应将大幅度地递减.进一步阐明了产业集群规模与集群效应的相关性对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企业集群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昌跃  顾新建  韩永生 《软科学》2003,17(6):10-13,17
为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企业集群成为当今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企业集群建模是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促进企业集群信息系统建设和企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对企业集群及其特点,面向企业集群建模的需求,面向企业集群的建模及其应用等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弹性集群作为一个新概念,为集群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对国外弹性集群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以路径依赖理论和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为基础,从知识流动视角、复杂网络视角、生命周期与自适应周期视角对弹性集群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希望为我国的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以及高新区二次创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Google集群系统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oogle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网络搜索引擎,它在创办之初就发现并坚持了一个十分正确的搜索结果评价标准:精确率高于查全率,并设计了比较科学的网页评价算法。在分析了Google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其集群系统的逻辑和物理结构,并讨论了Google集群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以色列信息产业近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为后起国家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成功范例.从产业集群的崭新视角出发,由以色列发展信息产业的比较优势入手,深入分析了其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内部积累因素和外部催化因素,对我国发展信息产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合作营销到集群营销:兼论集群营销的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合作营销与集群营销的差异性,旨在区分类似的经济现象,探讨了产业集群从合作营销到集群营销发展阶段的规律性,从营销角度解释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8.
俞培果 《软科学》2008,22(1):27-31
在大规模文献调查的基础上,简述了Porter的集群概念及演变发展;分析了集群概念多样化的原因;对集群概念进行了定义元素的多维度分类,试图将已出现的所有集群概念都纳入其中;并对几个基本集群概念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9.
20.
科技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文章界定了科技集群和产业集群的概念,分析了科技集群与产业集群在地域、主体、领域、关联方式和涌现性五个方面的区别与联系,对科技集群与产业集群的三种互动发展模式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