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教育国际比较的研究范式是指研究者在从事数学教育国际比较时所遵循的基本规范.不同的研究者从事研究的目的、方法会有所不同,从而会形成不同的研究范式.中国的数学教育国际比较已基本上形成了“现实—理论—实证”、“理论—实证”、“实践—思辨”3种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2.
本土化教学理论的建构需要在重视理论思辨的同时,立足变革性教育教学实践。从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出发,通过把握现实教学问题建构本土化的教学理论。这既是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教学论学科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彰显教学论实践品格的需要。本土化教学理论的建构应立足变革性实践,围绕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介入、教育教学实验的开展以及“研究共同体”的建立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3.
德国古典哲学关于“自我”的思辨哲学的建构,经历了康德的“先验自我”、费希特的“行动自我”、谢林的“绝对同一”的“自我”的逻辑发展过程,并在黑格尔哲学中达到最高、最抽象的同一。德国古典哲学关于“自我”的思辨哲学的建构历程,实际上就是德国思辨哲学的发展史;黑格尔哲学的解体意味着整个思辨哲学的解体;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本质之处就是以“现实的个人”、以现实的个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呈现出“先验自我”的现实根基。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传统教育很大程度上适应了以自然经济、宗法制为基础的封建社会的需要,培养了大批的人才。然而,却又造成了中国传统教育重背诵记忆轻思辨理解,重事经而轻自然科学的缺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传统教育的缺陷逐步显露。到了明末,中国传统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育既是化的产物,又是化的动因”。本拟从中西化交流的角度来谈一谈“西学东渐”对中国传统教育早期转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政治理论课“兴奋点”教学法是指通过教学中各个要素之间的互动,以对话、思辨和体验为手段,将教育的着力点与学生思想的兴奋点完全“对接”而产生共鸣,从而将政治理论内化为学生的信念,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法。“兴奋点”教学主要由“发现—对话—思辨—体验”四个环节构成。  相似文献   

6.
“五化一体”教学模式是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项教学模式创新,其基本内涵是内容专题化、学习问题化、思辨团队化、感悟现实化、考评实践化,五个方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作用于一门课或每次课的教学实践。其内在逻辑结构体现“感性一理性一实践“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基本框架,它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内在要求,是优化教学资源的需要,是适应当代大学生特点的需要,是加强和改进教学手段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教育以开发人的精神、引导人的发展为旨意。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谈教育促进人的发展似乎是一个“假问题”。事实并非如此,现实的教育充满了工具化、功利化、规训化、异化等因素和气息。呐喊了近百年的教育促进人的发展问题遇到了尴尬:理论总是“怀才不遇”,实践总是“有眼不识泰山”。看来,教育促进人的发展问题在批评当今社会和当代教育的“缺陷”的同时,对自身的反思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教育学现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简要反思中国教育学发展历程,揭示了“中国教育学现象”背后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偏向。认为,“被教育学化”、“教科书化”、“体系化”是中国教育学起步时的原初特点。这也是当今教育学研究中的一种偏好和追求。产生这种倾向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意识形态的泛化和理性批判精神的丧缺。本文认为,教育理论是“选择性”理论,正视意识形态的存在,面对教育现实问题进行理性的选择,正是教育者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教育以开发人的精神、引导人的发展为旨意。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谈教育促进人的发展似乎是一个“假问题”。事实并非如此,现实的教育充满了工具化、功利化、规训化、异化等因素和气息。呐喊了近百年的教育促进人的发展问题遇到了尴尬:理论总是“怀才不遇”,实践总是“有眼不识泰山”。看来,教育促进人的发展问题在批评当今社会和当代教育的“缺陷”的同时,对自身的反思显得尤为重要。一、改革中的呼告:学生自能发展的理论假设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教育中没有什么东西的价值比“生命的成长”价值更为重要。然而,学…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一些新技术不断应用到教育领域中来,有力地带动了教育的发展。人们把现代新技术在教育中的推广应用通常称为教育的电子化(电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等。这些“化”综合起来就是教育的“新技术化”。在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新技术化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各种教育的过程和结果,产生了新技术化教育,如我们当前所从事的电化教育、信息化教育等。历史上已经完成了新技术化过程而且仍然存在的,人们称之为传统的。教育新技术化与新技术化教育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用这两个术语表达这种现实,更恰当、更有概括性,也明白易懂。因此,探索教育新技术化和新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非常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立足鲁迅先生提出的“立人”教育思想,提出《变色龙》的教学可通过“教育戏剧”“智慧思辨”“对比看客”等活动,立人于与文本的生动联结之中,立人于语文开启的喜悲现实之中,立人于人格的自由发展之中,展现语文之风骨,激励个体成人之美。  相似文献   

12.
目前,虽然人工智能时代编程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但编程教育多将重心放在训练儿童的编码操作技能,忽视了编程思维培养的重要意义,进而偏离了儿童编程教育的本真之意,而探索创生多元化的编程教学方式以发展儿童编程思维才是儿童编程教育的价值所在。基于此,文章首先从编程发展历史和教学现实的角度出发,提出“非计算机化”儿童编程教育理念,并对其概念内涵与教育价值展开论述;然后文章以建造主义为理论视角并以活动理论作为实践承接,结合具身化、游戏化、叙事化和协作化的活动实践原则,构建了“非计算机化”儿童编程教育教学模式;最后文章通过详细介绍教学设计示例,并辅以教学应用效果,说明了“非计算机化”儿童编程教育促进儿童计算思维发展的有效性,以期为儿童编程教育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学界对于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的争论从未停止。从实证研究和思辨研究的发展历史溯源,深入探析两种研究范式的内涵与分类,发现实证研究与思辨研究正从“非此即彼”走向“融合并存”,教育研究需要平衡思辨和事实证据在研究中的比例,避免两种极端情况,系统文献综述法即反映了实证与思辨研究的融合。通过梳理建构清晰的教育研究图景,旨在解决当前教育研究领域的争论,为促进我国教育研究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及其基本依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有其特定涵义,它的推行是建立在对现实的审视和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在现实上,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由于推行市场经济、社会开放程度提高、经济全球化冲击、现代科技综合化趋势,以及人的社会化程度提高的必然要求;在理论上,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有哲学上和思想政治教育学上的依据,即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系统科学理论、邓小平教育“三个面向”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等。  相似文献   

15.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组成部分,在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构平民化、平等化、人本化和社会化的教育理念,构建从理论体系经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向素质体系的教育内容体系;重新配置体现“民主化”方向与“组合化”原则的教学方法体系;完善在统一知识与价值、内在与外在、现实与潜在、个体与社会评价基础上的,侧重价值、外在、潜在和社会方面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学研究的“整体感受”,是从现实感出发对历史的感受和最大程度地“客观”化了的“主观”感受所形成的学史“语境”感中对人的生命感。但是,感受欲望中意志、情感与理性内在相联系,在当下研究中,现实人生体验和感受生成的精神资源如何转化为对史料的理性思辨力和理性概括力,以实现微观层面感性形态的学史感受向宏观视野中理性形态的学史话语的转换,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国内音乐教育研究方法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使得音乐教育研究水平得到提高。本文以“哲学思辨”“历史思辨”“调查法”“个案研究”等八类研究方法,对这一时期的组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归纳。其目的在于,梳理音乐教育理论研究方法的现状,并促进研究方法在学科领域中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教研员是我国区域教学质量的保障者。长期以来,我国学界缺乏对教研员素质的大型调查,导致教研员的专业发展长期停留在理论思辨和区域经验探索的层面。“全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现状调研”对教研员的学历、职称、荣誉、知识、能力等进行了大型调研,发现教研员拥有较高的学历和职称,扎实的学科教学知识和能力,教学指导职能突出。相应的问题是,教研员荣誉评定受限,区县教研员职称上升空间有限;缺乏自身发展规划,教育理论知识薄弱;指导内容偏技能化和经验化。故发展针对性强的教研员专业培训,改进教育管理制度,提高教研员的工作认同感,支持中西部、区县教研员是其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从黑格尔的追随者到跨越黑格尔的“思辨的人”和费尔巴哈的“自然的人”,马克思的人学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把人的实践活动与人的社会性联系起来对人进行考察,完成对传统人学理论的超越和新的世界的人学理论的创造。  相似文献   

20.
施世杰 《福建教育》2023,(11):12-13
<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割裂始终是教师培训中最明显的问题,“培训者重视理论知识教学,一线教师渴望实操方法”的现实矛盾影响着培训口碑的提升。常有人调侃教师培训是“听着感动,想着激动,回去一动也不动”,这虽有点绝对,但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状。面对各种诟病,作为培训管理者,我们一直试图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打通”,努力去找寻教师培训提质的“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