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耕地经济产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魏  闵捷  张安录 《资源科学》2006,28(3):73-79
耕地的经济产出是评估耕地价值的重要参数。论文利用湖北省及省域范围内17个市、州、区1996年~2003年的耕地经济产出及利用等相关数据,应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回归法分析了影响耕地经济产出的自然、人文、科技以及政策等因素。根据主成分分析,影响耕地经济产出的因子可以概括为资源禀赋因素、耕作制度因素、农业科技进步因素和政策制度因素,而回归结果表明源禀赋、耕作制度、农业科技进步是目前影响耕地经济产出的重要因素,农村税 费改革、种粮补贴、农村承包土地二轮延包等政策的出台及实施对耕地经济产出没有明显的影响。在目前生产条件下,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控制其涨幅,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选择气候生产利用率较高的生产模式,改革耕作制度,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并发展多熟制的间作套种,是今后提高耕地经济产出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土地细碎化、土地流转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刘涛  曲福田  金晶  石晓平 《资源科学》2008,30(10):1511-1516
尽管中国实行了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耕地数量仍不断减少,并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呈减少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我国的粮食安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选取耕地复种指数和土地综合产出率两个指标来表示农户土地利用效率,利用江苏省南京市274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土地细碎化、农地流转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模型估算结果表明:土地细碎化导致农户复种指数的下降,并阻碍了平均土地综合产出率的提高;转出土地的农户的复种指数和平均土地综合产出率要低于没有转出土地的农户,而转入土地农户的平均土地综合产出率要高于没有转入土地的农户。因此,建议通过推进土地流转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地制度进行了数次重大变迁,并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在发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影响农村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农地集体所有权虚化问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农地保护制度不完善等。农地制度建设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农地制度创新的理论设计和实践操作,应遵循稳定大局、立足现实等原则,克服农地产权的虚化现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农地资源的配制中的基础性作用,并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基础的土地征用制度,充分重视法律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农地流转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农户的农地转出意愿受偿价格(WTA)和农地转入意愿支付价格(WTP)存在差异是普遍现象。意愿价格作为度量农户对农地估值的主要方式,种粮目的差异导致农户对农地估值产生差异,进而通过意愿价格影响农地流转行为。本文将种粮目的划分为满足口粮型、维持就业型和追求利润型,在此基础上,利用5省447户农户调查数据检验了种粮目的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价格差异的影响。研究表明:(1)在农地流转偏好稳定和具有农地流转意愿的两种情形中,对于WTA,三种类型农户的WTA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只有追求利润型农户的WTA显著高于满足口粮型;对于WTP,农户的WTP随着满足口粮、维持就业和追求利润三类种粮目的依次递增。(2)家庭农业劳动力人数的增加只增强了农户对农地的依赖,WTA显著变大而WTP没有显著变化,而拥有大型农机的农户其对农地依赖的同时也提高了农地转入意愿,WTA和WTP都显著变大。(3)户主年龄越大,农地转出意愿越强,WTA和WTP都显著变小;家庭承包地面积越大,农地转入意愿越强,WTP显著变大。未来,中国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有赖于农户种粮目的的转变。在农地流转需求方面,政策上对种植大户的扶持以及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可以增加追求利润型农户,可能会加速中国农地流转市场的形成。在农地流转供给方面,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迁移可以为农地市场形成提供条件,政策上需要构建更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城乡融合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5.
吕沛璐  冯淑怡  王博  曲福田 《资源科学》2022,44(8):1577-1588
推动农村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有序健康发展是中国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江苏、江西、辽宁和重庆的1248户农户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双变量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决策行为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农户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决策行为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农户对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决策具有方向一致性的特征。②农户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决策行为受到若干因素的显著影响。农户拥有的人力资本(劳动力数量、劳动力健康、劳动力教育、劳动力年龄、劳动力农业技能培训、受抚养子女比例和老年人比例)、社会资本(劳动力非农务工经验)、自然资本(承包地面积)、物质资本(耐用消费品资产、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以及所在地外部环境特征(村庄农地流转情况、劳动力非农务工情况)都会显著影响农户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决策行为。本文认为,在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政府应为农村农地流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协调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注重农户不同类型生计资本的数量积累和质量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户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高婧  曹宝明  李宁 《资源科学》2022,44(2):320-333
自2004年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以来,国家实施了以粮食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托市收购政策。与此同时,以化肥为代表的农业化学品,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投入要素,对农业经营活动的影响日益凸显。然而,不断增加的化肥投入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也面临着盲目、过量施用而导致化肥施用强度过高的问题。因此,本文以粮食流通中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这一典型托市收购政策为例,探索政府托市收购对化肥施肥强度的影响。利用1994—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阐述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运行机理的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三重差分、事件分析等估计方法,着重分析该政策实施如何影响小麦化肥施用强度的问题,并联系中国的农地制度背景,进一步分析农地权属构成对该政策实施效果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促使种植户在增产的目的之下提高了化肥施用强度,且具有持续增强的动态效应;②同时,政策对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受到了农地权属构成的调节,表现为自有农地比重增加会弱化政策提高化肥施用强度的效果,租赁农地比重增加会强化政策提高化肥施用强度的效果;③在这一调节作用之下,政策对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与种植面积呈现出了U型关系。本文对粮食托市收购政策效应的评估和阐释,对探求农业经营规模背景之下协调中国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汪文雄  刘志强 《资源科学》2019,41(7):1329-1338
权属调整作为农地整治工作的核心环节,在降低土地细碎化、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及化解农地权属纠纷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户作为农地整治项目的主要受益者,提高农户对农地整治权属调整的认知,是促进其参与权属调整,从而推进农地整治工作的关键。本文基于湖北省11个县(市、区)农地整治项目区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农地整治权属调整中不同类型农户的认知差异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农户对农地整治权属调整的行为态度的认知普遍较高,对主观规范的认知普遍不高,而对感知行为控制普遍较低;不同类型农户对农地整治权属调整的认知态度、主观规范及感知行为控制3个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其认知的影响因素也不相同。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加强农地整治权属调整差别化入户宣传工作,发挥各类农村社会经济组织的利益协调作用,加强权属调整的相关培训,充分发挥认知态度较高农户的带头示范作用等,以促使农户转变观念并形成科学认知,进而促进农地整治权属调整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8.
区域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首先在理论上阐述了区域土地市场发育以及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市场比较收益、农产品贸易和政府决策等因素的调控作用下,农村农地流转行为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利用方式以及利用强度.为进一步从农户层次上以及微观经济机制尺度上揭示农地市场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程度,论文以泰州市兴化市的村庄及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建立了农户农地流转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计量模型.模型运行的结果表明:农户拥有农地总面积、农地流转率、农产品销售率、粮食作物产值以及农业中非粮食作物产值等因素对农村土地利用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农地流转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最后,论文结合模型的分析结果提出了适度规模经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产品市场贸易,规范政府行为以及改进农地流转机制等五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社会学家认为:当一个社会的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使得大多数人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时,该社会就会出现多种价值观念和生活形态。90年代初以来,举世瞩目的经济改革为中国社会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消费层次不断跃升,绝大多数消费者不再仅仅满足于解决温饱,而  相似文献   

10.
甘臣林  陈璐  陈银蓉  张苗 《资源科学》2018,40(11):2225-2235
本文基于农户满意度的视角,通过构建农户满意度指数模型探讨农地转出绩效的影响因素,并利用武汉、鄂州两市农地流转典型地区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两地农地转出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发现:农户对农地转出活动的感知质量是影响武汉、鄂州两地农地转出绩效的决定性因素。两地政府相关部门对农地流转活动给予的政府支持行为对农地转出绩效的提高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农地转出活动中的可靠性因素对两地农地转出绩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农地转出活动中的规范性措施与人员互动措施对两地农地转出绩效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两地农地转出后期的农户不满处理系统缺乏效率,负向影响了农地转出绩效。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改善农地转出绩效限制因素、提高农地转出绩效的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浅谈我国土壤质量变化与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占有量还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且土壤质量不高,中低产田占2/3。要保障粮食安全,只能依靠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土壤质量便成为决定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土壤资源的高强度利用就成为必然,大量农用化学品的投入就不可避免。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对土壤质量产生深刻影响,也对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冲击。研究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初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后,我国主要耕地土壤质量已有很大变化,东北黑土土壤肥力普遍下降,其他区域总体上虽有提升,但也存在着养分非均衡化,变异较大,大面积酸化,土壤污染加剧趋势明显等问题,为资源可持续利用带来巨大压力。要保障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加大土壤监测力度,摸清家底,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消除土壤障碍,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用化学品的利用效率,防止土壤污染和对环境带来冲击,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实现农业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最优平衡。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人多地少, 人均耕地占有量还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 且土壤质量不高, 中低产田占2/3。要保障粮食安全,只能依靠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 土壤质量便成为决定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土壤资源的高强度利用就成为必然, 大量农用化学品的投入就不可避免。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对土壤质量产生深刻影响, 也对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冲击。研究表明, 自20 世纪80 年代初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后, 我国主要耕地土壤质量已有很大变化, 东北黑土土壤肥力普遍下降, 其他区域总体上虽有提升, 但也存在着养分非均衡化, 变异较大, 大面积酸化, 土壤污染加剧趋势明显等问题, 为资源可持续利用带来巨大压力。要保障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必须加大土壤监测力度, 摸清家底, 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 消除土壤障碍, 改造中低产田, 提高农用化学品的利用效率, 防止土壤污染和对环境带来冲击, 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 实现农业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最优平衡。  相似文献   

13.
伊犁新垦区土壤养分特征与土地开垦的方向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石瑞香  杨小唤  王立新 《资源科学》2009,31(12):2016-2023
研究伊犁新垦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土壤资源、优化施肥、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实测土壤剖面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地统计学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伊犁新垦区土壤最上部两层养分的统计特征、空间分布和空间变异,并进行了克里格插值,得到了区域养分的分布图;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土地开垦和利用中需注意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表土层和第二层的土层厚度平均为10.49cm和19.58cm。表土层和第二层的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3.72g/kg和10.08g/kg。表土层和第二层的有效氮含量平均为42.54mg/kg和33.98mg/kg,表土层和第二层的有效磷含量平均为12.22mg/kg和4.22mg/kg,表土层和第二层的速效钾含量平均为433.54mg/kg和326.40mg/kg。大部分土壤呈碱性,第二层土壤的碱性比表土层更强;②土壤最上部两层的有机质含量和有效氮含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土壤有效磷含量和土层厚度呈显著的负相关;③土壤最上部两层的有机质和有效氮的空间变异较大,其次是速效钾、有效磷和土层厚度,PH值的空间变异最小;④土壤最上部两层的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PH值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分别是116km、147km、42km和147km。表土层、第二层有效氮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分别是65km和7km。表土层、第二层的土层厚度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分别是17km和147km;⑤研究区被开垦时,应适当使用氮肥和磷肥,不必使用钾肥。  相似文献   

14.
滇西北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郝性中 《资源科学》2000,22(5):63-68
滇西北地区是云南地势和纬度最高的区域,土地资源以山地高原为主;陡坡地多、平地少;高寒层土地多,低热层土地少;垂直分异明显,水平分异突出;大部分地区自然条件差,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近年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陡坡垦殖和轮歇种植日趋严重,造成森林减少、草场退化、水土流失严重,使人口-土地-环境矛盾日趋突出,导致贫困人口较多,部分人口失去生存条件。本区面临生物资源保护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应从人口-土地-环境互养共生角度出发,树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观念;因地制宜,调整用地结构;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土地开发条件;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土地集约经营和土地集约经营水平;开荒节流,实行土地整理;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土地的管理和监督;控制人口增长,调节土地需求。  相似文献   

15.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我国荒漠化地区人口增长与土地荒漠化的反馈关系,并以甘肃民勤县和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模拟人口增长导致耕地开垦面积增加及其对荒漠化土地面积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似的人口增长速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下,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扩展速度要比干旱地区更快。模型灵敏度分析表明,决定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开垦并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人为因子是人口数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力状况,这三者又是与社会经济水平、人口和土地管理政策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源信息的辽东湾顶东部海岸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芳  苏奋振  平博  吴文周  朱良 《资源科学》2013,35(4):875-884
根据对辽东湾顶东部的实地考察,本文综合利用RS/GIS技术方法,提出了岸线解译原则,采用多期TM/ETM+影像、CEBERS-02B高分辨率多光谱影像等数据,提取了1979年-2011年逐年的矢量岸线,量化分析了综合开发治理下研究区的海岸变化,为综合治理提出了科学建议.研究表明,研究区:①岸线延续增长趋势,曲率变小,由自然圆滑变为平直曲折,围海造陆已逐渐脱颖而出为主要变化形式;②海岸变化时空分异,三角洲湿地退化从面积减少变为自然湿地向人工湿地转化、河口地区围海填土面积趋于指数增加、砂质岸段侵蚀在防浪堤作用下得到有效缓解,反映出在相对稳定的自然条件下,社会因素成为变化的主要推动力,不同政策和规划对岸线形态塑造的巨大差异;③针对强度大、速度快的人类活动,使用时间尺度小密度高的逐年监测与传统大尺度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对监测海岸线的开发和治理、及时调整应对岸线变化的措施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7.
利用覆盖中国国土的Landsat遥感数据,本文监测了1986-2000年间耕地的变化态势,并利用农业生态区划模型,计算了耕地变化导致其生物生产力的变化。研究表明,1986-2000年耕地面积增加了265万公顷(或增加了2%),耕地的平均生物生产力下降了2.2%;研究还发现,耕地变化对中国粮食安全没有造成显著影响。适度的耕地非农化是不可避免的,人为遏制这一转移趋势会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回莉君  沈波 《资源科学》2004,26(7):119-124
建国50年来,东北地区在耕地面积基本不变的条件下,粮食产量却增加了3.5倍,增产除种子、化肥、栽培技术等诸多因素外,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水土资源,是农业不断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坡耕地作为主要粮食产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在不合理的土地耕作习俗下,成为下游河道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同时,水土流失使得坡耕地破碎、肥力减少、土层变薄,直接导致生产力下降。通过对典型区调查分析表明,坡耕地上的水土流失占坡耕地总面积的85%。解决坡耕地的水土流失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理论和实践的基地上,探索出3°~5°的坡耕地修筑植物带方式,植物多为胡枝子、苜蓿、黄花菜等乡村品种,带宽主要考虑今后修筑梯田的田面要求、现有垄宽及方便农业机械使用为条件。特别适用于土地珍贵、人力较少以及财力不足的地区,其投资少、见效快,实施简单,便于管理运行。作为治理坡耕地上的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之一,起到固土保水、提高土壤肥力、改变微地貌,同时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侵蚀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哲文  黄灵光  钱海燕  方豫 《资源科学》2009,31(10):1787-1792
随着鄱阳湖流域开发进程加快,土地利用类型势必发生转移,从而对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为了能反映鄱阳湖流域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效应,本文通过采用3S技术手段,获取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与土壤侵蚀数据,引入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指数和土壤侵蚀强度指教,对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壤侵蚀效应空间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1985年~2000年间,影响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变化的土地类型主要集中在农田、林地和草地,而水域、工矿居民用地与未利用地三种土地类型对土壤侵蚀强度变化总体变化不大;②加重土壤侵蚀强度的主要是林地转化为农田、林地转化为草地、草地转化为农田;而土地利用类型农田转化为林地、林地内部之间的转化减轻了侵蚀强度.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侵蚀强度之间的定量研究结果反映了土壤侵蚀效应的变化,与鄱阳湖流域的水土流失现实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植被、土壤和地表形态等3方面探讨了金衢盆地土地退化态势,分析了土地退化成因及其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