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众所周知,习仲勋系中共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也是中共改革开放的领军型人物之一。特别是革命战争时期,在陕北土生土长的24岁的习仲勋就被党和人民拥戴为陕甘宁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花甲岁月近古稀之年的习仲勋主政广东,锐意改革,大胆开放,被干部群众誉为"广东改革开放第一人",被国内外所广泛赞誉。细读史书,笔者以为,习仲勋不同凡响的丰功伟绩与人生出彩,与他脚踏实地的"群众观"是分不开的。习仲勋的"群众观"将更加坚定我们践行群众路线的信心与毅力。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在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前夕,第一部完整再现习仲勋同志主政广东映像的画册——《习仲勋主政广东风采录》,日前由南方出版传媒旗下的广东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习仲勋同志是广东改革开放的主要开创者和重要奠基人之一。由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的《习仲勋主政广东风采录》,是目前唯一一部公开出版的以反映习仲勋同志领导广东改革开放为主要内容的画册。编者在省委的领导下,历经一年多时间,征集到照片数百张,以大量文献档案和口述史料为佐证,对征集资  相似文献   

3.
正《习仲勋主政广东风采录》一书从选题策划到出版成书,经历了三个年头,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和广东人民出版社的密切配合使该书在2013年10月15日习仲勋同志百年诞辰之际出版发行。习仲勋同志在广东的时间不长,但是那段时间正是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广东改革开放正在酝酿和起步。作为主政者,他敢想敢干敢闯,大胆实践,带领广东干部群众认真开展真  相似文献   

4.
王寒 《中国档案》2014,(2):14-15
十年来,广东省档案馆利用习仲勋同志主政广东期间形成的相关文书档案和照片资料,积极参与专项党史编修工作,配合习仲勋研究纪念活动。2013年,在习仲勋同志100周年诞辰之际,习仲勋同志的夫人齐心同志对广东省档案馆等单位收集汇编相关史料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相似文献   

5.
吴江  周霖 《出版参考》2008,(1):54-54
习仲勋是老一辈的革命家.为党和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主政广东期间带领全省人民.平反冤假错案。基本完成了拨乱反正的任务;试办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迈出了一大步。平息“偷渡外逃”这一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尤现他政治家的风范。  相似文献   

6.
《海南档案》2008,(1):22
2007年12月19日,《习仲勋主政广东》的首发式在珠岛宾馆隆重举行。首发式由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林雄主持。省政协副主席蔡东士。习仲勋夫人齐心.与习仲勋同志一起工作过的老同志林若、吴南生、王宁、朱森林、张帼英、李灏、杜瑶芝、方苞、黄浩、梁广大、张汉青、郑群、肖耀堂、欧初、陈开枝等同志出席了首发式。  相似文献   

7.
求真理平反冤假错案作为祖国南大门的广东省,历经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之后,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习仲勋到广东工作后,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在广东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以大无畏的气魄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力主解决广东的问题。他主政广东作出的一项重大举措,就是大力平反冤假错案。广东省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四人帮"严重干扰破坏的重灾区,其中最令人发指的冤案就是在海陆丰制造的反彭湃的反革命事件,致死160多人,伤3000多人。彭湃,广东海丰人,中国农民运动的开拓者和理论家,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创始人,被毛泽东称为"农民运动大王",1929年8月30日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就  相似文献   

8.
正改革是广东今年的头等大事。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广东将再一次高举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秉承35年前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继续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和"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实践,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增创发展新优势,再创历史新辉煌。改革开放是广东发展的"根"和"魂"。改革创新、敢为人先,是深入广东人骨髓与血液之中的精神。广东档案事业同样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不断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9.
在中央政策支持和各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广东在经济起步阶段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同时也再现了习仲勋等领导同志勇于实事求是和敢于担当的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10.
<正>习仲勋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党史学界近十年来给予高度关注。就研究现状而言,习仲勋研究虽然开展得比较晚,但十年来该研究已呈上升趋势却是不争的事实。一、相关文献收集情况及概述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习仲勋"进行  相似文献   

11.
“参考文献”与“注释”异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考文献和注释是引文分析的数据源,文章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对照,指出其异同及在引文分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叙事说教"艺术表达的产生和形成,同时提出"非确定性表达"的观念和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现代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的相对物,是当今图书馆的发展走向。虚拟图书馆是实体图书馆的相对物,是现代图书馆的基本特征。实体图书馆是虚拟图书馆的相对物,是现代图书馆的基本依托。“虚拟”与“实体”并举,是建设现代化图书馆的根本方针。参考文献17。  相似文献   

14.
如今,在中国的文化市场和媒介资讯中,各种“传统文化”正显现出“复活”、“复兴”之势。拉扎斯菲尔德的“两级传播”概念强调了传播媒介在大众传播中作为“意见领袖”的作用。而“传统文化”若要进入现代中国受众的视野,并让他们接受,亟需“两级传播”的中介功能和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宝训》和《圣训》是历代王朝官修的、专辑某个皇帝诏令谕旨及其言论的语录类档案史料编纂物。苓文全面地探讨了宝训、圣训的产生和演变、编纂体例、史料来源及其编修机构,并对其史料价值和编修目的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4月,香港导演许鞍华凭借电影《黄金时代》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黄金时代》细致刻画了萧红的一生,影片中再现了民国时代的历史场面和作家群像。其中有这样一个场景:1934年11月30日下午,在上海内山书店,萧红、萧军第一次见到了鲁迅先生。镜头中,二萧隔着书店的橱窗玻璃,与鲁迅先生打了爪照面……余生也晚,不曾见过当年内山书店的真面目,但或可根据有关内山书店的史料和回忆录,来再现和还原内山书店的细节。  相似文献   

17.
"李扬才事件"是中法战争前中越关系史上一重大事件,因种种原因,后人对其研究严重不够,以致被厚重的历史淹没了,没有留下什么声响。事实上,"李扬才事件"是研究冯子材与刘永福关系,以及中法战争前夕中越关系极为重要的一环。"李扬才事件"的起因、经过及最后的结果,以及该事件所涉及的个人恩怨、家国情仇、越南与中国关系,均在《申报》中有报道。通过对《申报》中"李扬才事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使我们对于这一时期中越关系、中国"军转安置"问题有一深刻的认识,并为冯子材的处境深表担忧。"李扬才事件"并不是纯粹的边界事件,而是19世纪70年代中越关系的缩影,是清末中国"军转安置"问题大曝露。认清"李扬才事件",有利于我们认清当时中越关系,并对冯子材、李扬才和刘永福三者关系的认识也有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对制度及图书馆制度的概念作一般解释,指出图书馆"制度意识"与"制度安排"的关系,即图书馆的"制度意识"是一般性的知识、认识的观念性体系,而"制度安排"是特殊性的理念、价值的操作性系统;图书馆的"制度意识"是思想建构,而"制度安排"是规范监督;图书馆的"制度意识"是一种软性的行为导向,而"制度安排"则是一种硬性的行为导向;图书馆的"制度意识"比较坚挺,而"制度安排"却比较疲软.最后强调要加强"制度意识"研究,完善"制度安排"体系.  相似文献   

19.
对读者的研究与为读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陆 《图书馆论坛》2007,27(1):18-21
批评了图书馆“见物不见人”的错误倾向,认为图书馆的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应当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知识管理与读者服务相统一、“对读者的研究”与“为读者的研究”相统一,以促进信息功能与教育功能的全面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网络中的“议程设置”与公众自我议程设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春 《新闻界》2007,(4):29-30
在网络传播模式下,"议程设置"仍然存在,但由于传受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议题设置权下放,传播内容多元化等新特点,同时,网络中也出现了公众自我议程设置,并为传统媒体设置议程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