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联邦制的发展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联邦制经历了由“二元联邦主义”、“合作联邦主义”到“新联邦主义”的发展历程 ,即保持权力关系的相对平衡 ,相对平衡的权力关系被打破到重新寻求平衡权力关系的过程 ,反映了美国联邦政治的“弹性”。如今美国联邦政府在政策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时势的变迁要求联邦政府保持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传统与现实又要求保留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独立发展的权力地位 ,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只能在兼顾两方面因素的前提下共存。  相似文献   

2.
权力是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权力结构是国家机构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文章介绍了美国历史上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纵向权力机构演变有三个代表性时期即二元联邦制政府主导制和新联邦主义;美国中央与地方纵向权力结构演变过程中又有四个典型的特征即自主主义传统,法理主义权威渐进主义改革和冲突合作并存;一个国家在处理其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问题时必须注意三个问题即中央全能与自治神话的问题,文化传统与制度神话的问题和政府扩展与权力神话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曾将美国的分权模式称为“现代国家最完善的例子”。这种分权模式除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完全分立 ,相互制衡之外 (即横向分权 )还具有一个显著特点 :实行联邦和州的分权 ,即纵向分权。这种纵向的制衡分权使美国成为了现代联邦制国家的典型。美国现有 5 0个州。“州”是组成联邦的单位。以法律上讲 ,各州政府的权力和联邦政府的权力都是由联邦宪法直接授予的 ,两者并无统属关系。1789年生效的联邦宪法对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权力做了很多规定。但原则无非两条 :一是联邦的地位高于各州 ;二是联邦政府同各州各有其“专有权力”…  相似文献   

4.
初论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及逻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现代大学制度本质的视角可以是“大学本位”的,也可以是“制度本位”的。从“制度”的角度看,现代大学制度本质上是关于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和学术权力以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学术利益相互制衡的一系列规则体系。在理论基础上,现代大学制度应超越“一元”逻辑和简单的“多元”逻辑而走向有机的“制衡”逻辑。  相似文献   

5.
“控权”为核心的单一规范主义思路作为综合行政执法主体的制度建构依据存在封闭性。面对现代社会日趋复杂的行政执法需要,综合行政执法主体制度的落实过程在坚守规范主义合法性底线的同时,也应当为行政职能的履行提供从法律理论到相关保障机制的功能主义支持。综合行政执法主体的制度逻辑建构以组织结构优化与权力配置增强两项功能标准为内核,但以规范主义标准为界限,这种界限体现在以“概括性授权”条款为依据,受制于比例原则与本质保护原则的约束。基于组织结构优化功能,应当注重赋予地方立法行政机构组织规定权以回应灵活性实际需要;基于权力配置增强功能,应当赋予地方政府配置综合行政执法权以契合整体政府的思维与协调部门之间的权力科学分配。  相似文献   

6.
罗轶轩 《政治思想史》2019,(1):176-195,200
主权权威与分权机制是现代宪法政治理论的两个核心构成要件,彼此之间形成了动态的和谐关系。不过在现代早期,主权概念是依托绝对主义话语建立的,以至于博丹、霍布斯和孟德斯鸠都断定二者在根本上是矛盾的。然而,主权的公共性在实践逻辑上要求刚性的制度控制来规范权力的使用,以防止主权被私有化、国家被家产化。只有对绝对主义主权概念进行结构性调整,实现主权者的虚位化之后,才能达至主权与分权的现代和解,然后才能依靠分权制衡机制来保证主权的公共性。洛克基本完成了这一理论改造工作,但并不彻底。只有到了《联邦论》,完全的现代宪法政治理论才真正形成。  相似文献   

7.
大学内部治理面临“班长”与“校长”、“人治”与“法制”、“个治”与“共治”的困惑,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混淆失衡,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导致了大学治理权力失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发挥“制度”、“机制”作用,对大学权力进行有效制衡,在权力约束权力中,促进大学内部权力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8.
初论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及逻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江 《高教探索》2005,(6):13-17
研究现代大学制度本质的视角可以是“大学本位”的,也可以是“制度本位”的。从“制度”的角度看,现代大学制度本质上是关于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和学术权力以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学术利益相互制衡的一系列规则体系。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和实践大体有三种逻辑:政治逻辑、市场逻辑和学术逻辑。现代大学制度应超越较极端的“一元”逻辑和简单的“多元”混合逻辑而走向有机的多元“制衡”逻辑。  相似文献   

9.
研究近年来学术界对尼克松政府的内政改革——新联邦主义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等相关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刻了解新联邦主义,而且有益于我们对新联邦主义的研究空白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地方主义和联邦主义形成了一种新型互动关系:地方主义的新发展,使民族国家构建有了新的制度形式;联邦主义的思想和制度,保障和规范地方主义在民族国家内的发展空间.1910年代的中国,新的民族国家构建及其制度选择是当时迫切的政治主题.而地方主义则是当时中国联邦主义思想和制度实践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原动力.其结果形成新国家构建中制度选择的博弈、权变和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1.
“9·11”事件的确改变了人们的思维 ,值得人类长久地反思。“9·11”事件的根源在于现代性本身 ,其实质是 ,在全球化进程中 ,两种极端文化普遍主义之间的严重对抗。面对全球化趋势和世界的多元文化共处这个事实 ,走出“9·11”事件所反映的人类面临的困境 ,全球联邦的构想有着特别的价值。当然 ,全球联邦的合理建设肯定是一个需要人类大智慧和付出艰辛劳动的长期过程。当务之急是 ,加强各民族国家、各文明之间的平等交往与对话 ,努力推进现代文化及其制度的创新 ,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公正和全球公正  相似文献   

12.
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完善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双一流"建设对我国现代大学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公共管理主义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大学治理的要求.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具有动态性、责权分明、因地制宜的特征.领导主义理念与现代大学治理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基于领导主义理念,我国大学应共享领导力、营造创新环境、明确权力结构以实现现代大学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13.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是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焦点,李大钊对此问题的思索就是一个缩影.在袁世凯统治时期,他抨击省界之见,赞成中央集权,其政治主张接近旧立宪党人;在段祺瑞当政时期,他反对专制主义,转向地方分权,其政治主张与国民系一致,具有联邦主义倾向;在联省自治前后,他弘扬民主自由,揭橥联邦主义,其政治思想也进一步升华.可以说,民国成立以来,他的思想经历了从主张单一制的中央集权到主张单一制下的地方分权,再到主张联邦主义的变化.其思想演变折射出民国政争的波谲云诡,并与民初以来地方政治思潮上升的趋势相吻合.不同的是,在五四时期,李大钊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不仅与资产阶级联邦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且其国家结构思想极具特色.他的立论基础先是联治主义,后是平民主义,在当时都与众不同;他对联邦制国家结构的偏爱甚于其他主张联邦制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他批判资产阶级联省自治派,但不反对联邦制度,他对联邦制的设计与中共“二大”的构想有所不同;他对世界联邦主义的设想也独树一帜.这些都体现出李大钊国家结构观鲜明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联邦主义与欧洲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邦主义作为一种具有悠久思想渊源的政治一体化理论 ,主张一体化实行联邦制形式 ,通过制定一部联邦宪法和建立超国家性的机构框架 ,实现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的权力制衡 ,以便维持国家或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它极力倡导欧洲的政治联合向超国家的欧洲联邦或欧洲合众国迈进。联邦主义的思想主张在战后欧洲一体化实践中进行了许多尝试 ,虽然其实质性进展并不突出 ,但对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联邦制是现代国家结构主要形式之一,因为大国往往国内利益分化问题更严重,所以大国采用联邦制的比率更高,政治效果也更明显。美利坚联邦既是联邦制的典型,也具有鲜明的美国特色。美国的联邦制经历了由"二元联邦主义"、"合作联邦主义"到"新联邦主义"的发展历程,每个时期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福柯《规训与惩罚》一书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微观权力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强大的规训作用。规训与全景敞视主义都是福柯创造的新术语,它们是现代社会最为有效的权力功能运行机制。中国的人事制度和“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美国联邦政府干预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联邦政府干预教育①是一个有理论争议的问题。本文从教育权概念着手,指出了美国联邦政府干预教育的显性权力、隐性权力及其模糊性;分析了政府干预教育的基本原则及当代美国新联邦主义的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18.
自由政府间主义是欧洲一体化理论的最新发展,在简要回顾欧洲一体化理论沿革的基础上,将之与联邦主义、功能主义和新功能主义等旧理论进行对比,并对该理论的“三重架构”作出简单的述评,得出自由政府间主义是一种多重理论“合力”的组合理论的结论。莫拉夫契克在阐述每个阶段的观点时都运用到了不同的理论。在国家偏好形成阶段,他主要采用了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而非单纯的经济学观点;在国家间博弈阶段,他又熟练地运用了博弈论的方法论,有力地解释了国家间博弈的现象和可能出现的结果;而在制度选择阶段,他又借助了国际制度功能理论,从而可以给出明晰的制度选择结果。这就是为什么可以将自由政府间主义称为一种多重理论综合的范式。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近代宪政运动中,代表联邦主义宪政的湖南省宪以其分权制衡、地方主义和倚重民权的宪政理念、制度设计,显示了联邦主义者寻求建立民主、稳定、统一的宪政国家的宪政诉求,其进步、合理成份应当肯定.而联邦主义与近代中国国情相背离的国家结构观和制宪技术的某些局限则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20.
张国栋 《政治思想史》2015,(1):69-84,199
麦迪逊迫于美国旧邦联制度的危机而创造了一种新的联邦主义理论。在该理论中,主权属于人民,而非邦、联邦或联邦政府。因此,需要在联邦和邦之间分配的,并非主权,而是立法权、执行权和司法权等具体的权力。这种理论付诸现实,变成美国联邦制度之后,很快遇到了重大的危机。在危机中,麦迪逊颠倒了之前的立场,由一个从主张中央政府有权动用武力强迫各州服从的国家主义者,变成了主张各州有权不服从中央政府决定的州权论者。麦迪逊联邦主义理论的形成和转变,反映了现代联邦制度和联邦主义理论的内在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