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总结近几年来的中考作文试题,命题者都有着同一个着眼点:立足于考生“我”的视角。同绕这个视角,所命之题都是以考生“我”为圆心,以“生活”为半径,形成“我一我和家庭一我和学校一我和社会”这样的“轨迹”。或者说,作文无非是写“我”、“我”的家庭生活、“我”的学校生活、“我”的社会生活,极个别题目还延伸到“我”的想象世界。  相似文献   

2.
1.人类征服动物的智慧:珍珠鸟本来是怕人的鸟,可是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它竟然敢一步一步地向“我”靠近——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的笔尖,啄“我”的手指,竟然还在“我”的肩上熟睡——于是,“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美好的境界”果真是因“信赖”而来的吗?应该说,是珍珠鸟对“我”的“信赖”才有的,  相似文献   

3.
在古代,“我”是一种兵器,不是现在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现在的“我”与“伐”“战”“戟”这些打打杀杀的字长得很像,说明“我”在古代与它们是近亲,与现在“我”的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  相似文献   

4.
问题情境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使冰冷的教学变得生动,实现学生七大转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我厌学”为“我乐学”、变“我怕学”为“我爱学”、“被动学”为“主动学”、变“我学会”为“我会学”、变“学中玩”为“玩中学”、变“听中学”为“中学”.本文结合中职数学教学自身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并结合教学实际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5.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大多离不开一个“我”亨。据不完全统计,仅2010年中考,就有20多个省、市的作文考题写“我”,或与“我”有联系,如丹东市的“我与——”、朝阳的“我的快乐之旅”、苏州的“总有属于我的季节”、南通的“让我悄悄地告诉你”、义乌的“我不只是一个角色”济宁的“我的初中生活”.  相似文献   

6.
围绕“做最好的我”办学特色,学校从管理者、教师、学生三方面,依据“做健康的我”“做智慧的我”“做文明的我”“做尚美的我”“做国际的我”五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熊振鸿 《师道》2013,(3):60-61
幸福的女孩 (写给扶丽娟) 你姓什么 我姓“扶” 我问你姓什么 我姓“扶”呀 我不是问你幸不幸福 我姓“扶”,“扶持”的“扶姓“扶”,  相似文献   

8.
“我喜欢我自己,因为我认识很多字。”“我喜欢我自己,因为我长得很漂亮。”“我喜欢我自己,因为我很喜欢画画。”“我喜欢我自己,因为我唱歌很好听。”……  相似文献   

9.
Dear friends,“我”是do,可不要小瞧我,“我”的“职责”还不少呢!请听“我”细细道来。 一、“我”可以用作实义动词,既可作及物动词,也可作不及物动词。人们给我的绰号是“做、干”。例如:  相似文献   

10.
“我”的概念极其复杂,不同的人对之有不同的思考和阐释.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就曾试图探寻“我”的真义,而其人本身也是“我”之多重性的典型范本:他既是自视才高、率性而为的“狂我”,热心功名、“立言”不朽的“奋我”,又是推重性情、评书以心的“真我”,“著书自娱”“自行理会”的“自我”,还是设身处地、“澄怀格物”的“虚我”,“百年如梦”“无生无死”的“无我”.  相似文献   

11.
笑话碰碰车     
《小火炬》2010,(4):22-22
妈妈要我快点儿洗澡,我回答:“我8点洗澡。”妈妈听成了“你帮我洗澡”,连忙说:“不行,你都多大了,还要我帮你洗澡!”我再次大叫:“我8点洗澡!”妈妈听成了“我搬过来洗澡”,疑惑地问:“洗个澡还要搬家啊?”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我爱”你,先生狄金森日出,先生,使我不能自已因为他是日出,我看见了所以,于是我爱你诗的标题就很有意味,通过标点符号把“为什么我爱你”分成两部分,重心不是“我爱你”,而转为“为什么我爱”,“你”成为“为什么我爱”的附丽。重心在“我爱”,而不是“我爱你”,那么“我爱”什么呢?除了“你”之外,我们  相似文献   

13.
我的     
【命题创设】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在我们身边,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声音——“这个手机是我的”“那个mp4是我的”“家里的遥控器是我的”“自修室的那个座位是我的”“这次考试第一名,一定是我的”“这次比赛,冠军一定是我的”“大陆的最南端,是我的故乡”“地图上那个像金鸡一样的图形,是我的祖国”……  相似文献   

14.
过了就过了     
李碧莹 《新读写》2008,(3):22-23
“简单,你有病呀。”“我是有病。” “你发疯。” “你怎么才知道?” “神经。” “答对了。” 我已经没有力气再和他说话了,我说,“简单,我很累。”  相似文献   

15.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追寻“有我”之境,就是通过师生亲身经历从目标设计“有我”、课堂导入“有我”、教学过程“有我”、板书内容“有我”和作业布置“有我”方面去体验、感悟和升华,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蔡国永 《甘肃教育》2008,(15):29-29
作文个性化,说到底就是写“我见”、“我闻”、“我想”、“我感”、“我识”,表现“我”的个性倾向、个性特征和个性心理状态,写“我”的喜、怒、哀、乐。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童言趣事     
《母婴世界》2014,(7):91-91
昱晓 男 近来二胎问题打得火热,闲来无事就问他:“昱晓,妈妈给你生个妹妹好不好?”“我不要,我要妈妈给我生个弟弟。”“不行,妈妈想要生个妹妹。”“我不要我不要,我要弟弟我要弟弟!”“不行,就要妹妹。”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运动健将,几乎参加了每一项运动比赛。暑假,夏季篮球联盟又要开始了,“我”想休息一下,便没有报名。在这段时间中,“我”练习各种运动技能:跑步、投篮、运球……观看夏季联盟比赛的过程中,与小伙伴的交流让“我”产生了一丝后悔。因为小伙伴们都参加了,他们都想让“我”参加。“我”担心他们全都会超过“我”,而且,“我”也确实有些想念比赛了。然而,爸爸报名参加的市趣味跑步比赛改变了“我”的想法。  相似文献   

19.
采思集     
浮云对我说:“我要消失了”夜说:“我要投入火红的黎明。”痛苦说:“我要保持缄默,像他的足迹一样。”“我要在充实之中死去。”我的生命对我说。大地说:“我的光芒每一瞬息都亲吻着你的思想。”“年华流逝,”爱情说,“但是我等着你,”  相似文献   

20.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题,如:“_____,就在我身边”,“那一次,我尝到了——”“我读——”“那一天,我”“有时,我也想——”“传递——”……中考题的命制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就应该体现出“生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