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学校体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1、学校体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意义对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学生来说,学校体育对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乃至一生有着极大地影响。在学校学习的儿童青少年,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施以良好的体育教育、体育锻炼、课余体  相似文献   

2.
周珂 《精武》2012,(8):70-71
学校体育课程承担着基础教育对学生身心双重培养的重任,同时,也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和社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学校体育的作用以及学校体育在实践中遇到的困境,并提出学校体育发展的前进的出路。从而为学生的身心发展而服务。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材与大学生运动倾向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探讨学校体育教材与大学生运动倾向的关系。认为体育教材的选用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中,体育教材的价值不应局限在课堂教学,应向课外以及终身体育发展,使体育教学更好地为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4.
李秀娟  张志勇 《精武》2013,(35):81-82
通过分析练习瑜伽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并且分析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对其传播的不同影响,进而提倡学校体育(主要是高校)积极开设瑜伽课程。把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相结合,促进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  相似文献   

5.
温博 《体育世界》2011,(9):114-115
高校体育教学是根据教育规律和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与技术、技能,培养道德意志品质的一个重要过程。那么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也将起着重要作用。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塑体育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通过体育课、运动训练、比赛,课外体育活动,来对学生进行品质教育,培养学生组织性、纪律性、勇敢顽强的意志、集体主义精神,发挥体育教学中潜力较大的思想教育力量,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试论近代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邵伟德 《体育科学》2001,21(5):14-16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近代我国学校体育思想进行研究,总结了学校体育思想变化的基本特生和规律,提出了新时期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终身体育思想,身心和谐、健康第一的思想,技能培育思想。  相似文献   

7.
围绕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是构成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学校体育教学又是发展和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必不可少的主要途径。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学校体育应围绕人才素质的全面发展,把培养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内化到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之中。  相似文献   

8.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而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传授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对终身体育的实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是由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一种教育文化活动,学校体育一方面要发挥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发挥其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学校体育功能进行进一步研究,研究认为:学校体育不仅具有教育、健身、娱乐等个体发展功能,而且还具有政治、文化等社会发展功能;研究学校体育的功能,理论上是为了丰富学校体育学理论内涵,实践上是为了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个体能社会发展功能。  相似文献   

10.
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研究的现状及学校体育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与运动技术、技能教学并重,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和业余训练各个教学阶段相衔接,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相结合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学校体育教学应该以知识技能为主导,培养能力为重点,终身体育为方向,身心协调发展,为竞技体育发现和输送人才为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心理的健康是健康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密切相关。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同时也起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学校体育在促进心理健康的功能,探讨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以学校体育构成要素为研究对象,借鉴美国、加拿大对体育素养的前沿研究现状,分析我国体育学科素养指向,以及学校体育构成要素中对体育学科素养的价值域。提出:对两者之间表里关联度的认知是学生获得体育知识、运动能力、情感教育态度及价值观的关键。建立完善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提供学理性逻辑认知,深度剖解学校体育的传统意识毒瘤,深度审视学校体育教育现象,以推进体育课程对学生身心一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体育消费进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姜振 《体育学刊》2000,(6):125-126
本对中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如何合理引导中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促进学校体育工作进一步深入进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使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试论构建学校体育文化的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构建学校体育文化的原则 构建学校体育文化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校本身的特色,面向全体学生,以吸引和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宗旨。构建时应考虑如下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构建中要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具有可行性、健身性、趣味性和安全性等。 (二)艺术性原则:构建中要精心设计,给学生以美感,满足学生的审美要求,直观地对他们施加心理影响,使他们乐于主动参…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走向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学校体育思想的确立,依赖于当时的学校教育思想、学校体育目标和学生身心的不同特点等一系列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6.
体育具有教育、健身、娱乐、竞技等价值功能,而带有民族、民间特色的健身运动更是地域文化的一个缩影,不仅具备普通体育的价值功能,同时还传递着民间文化和一个地区的地域精神。把学生喜闻乐见、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学校体育课堂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既是对民族、民间体育的发扬光大,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同时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是对学校体育内容的补充和发展,会极大地丰富学校体育的课程内容。冬季体育文化和冬季健身方法独树一帜。学校的体育教学是实现体育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和基本媒介,是提高当代学生综合素质和体育精神的导向和航标。  相似文献   

17.
心理的健康是健康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密切相关。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同时也承担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学校体育在促进心理健康的功能,探讨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文化是一个学校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是大学生文化素养和体育素质的综合反映。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现代教育和现代体育两大文化体系的交汇点,既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本文针对新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功能以及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推进新疆高校的素质教育,促进各民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文献资料等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阶段特征进行探索。发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学校体育思想历经了技术学习和体质健康并重;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初步实践;构建有中国特色学校体育思想体系等发展阶段。未来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将以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为核心,以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促进教育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不断地更新人们的体育观念和健康观念,引导着学校体育的改革。学校体育的改革不仅要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且要适应、促进学生身心的整体发展。本文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体育教学的规律出发,论述了体育课的特点以及小学,初中、高中三个不同层次体育课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