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把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融为一体,志实高雅,情因志而生。现代职高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经验能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爱,但不足以领悟文中隐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聚焦托物言志作文是中学阶段作文训练的重点,又是难点。托物言志,横跨了两种性质的内容,既要写形象化的"物",又要写抽象化的"志",所以它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运用,是感性和理性的立体体现。托物言志,要求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统一。内在的,要求"物"所体现的精神与"志"有本  相似文献   

3.
本单元主要学习散文 ,旨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单元的学习重点 ,一是初步理解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 ,二是训练朗读。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都属表现手法即艺术特色 ,所以 ,学习本单元需要的是深情的感悟和丰富的想象。对于典型句段 ,不能蜻蜓点水 ,要品味欣赏。所得感受也是艺术感受 ,这种感受一旦表达 ,应是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 ,而不是理论抽象的 ,不是“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白杨礼赞》是抒情散文 ,其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从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内容可以看出 ,作者所言之志是从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远大的前途…  相似文献   

4.
<正>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选编的四篇课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不直抒胸臆,而是将情志融于景、托于物,篇篇含蓄蕴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他还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以上两句可视为本单元课文写作手法的哲学基础。学习本单元,不仅要掌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还要启迪心智在与自然万物的对话中,倾听自然的灵韵,深悟自然的智慧。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核心任务有两个:一个是为本单元编辑一本课外阅读手册,  相似文献   

5.
<正>托物言志,又叫咏物言志,指的是一种借助具有显著特征的具体之物寄托特定情思的表现手法。记叙文中的托物言志,是指通过细致描绘某种具体事物的形态,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志趣愿望等。作文中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物"为基础托物言志的记叙文,"物"是作者寄情托意的载体。写志的基础是咏物,如果不能在文中很好地展现所  相似文献   

6.
刘香敏 《成才之路》2010,(14):41-41
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两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但学生易将二者混淆,这与二者在形式上相似有关。它们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但只要仔细分析其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相似文献   

7.
诗歌教学应突出对诗歌语言艺术的理解。本介绍了四种诗歌教学“还原术”:形象——理性;精炼——泡开;托物言志——察物明志;借景抒情——入景观情。  相似文献   

8.
这一单元主要是学习散文,(另加唐宋诗5首)散文也是密切反映生活的,有的托物言志,如《白杨礼赞》;有的借景抒情,如《听潮》;有的边叙边议,如《钓胜于鱼》。这一单元的教学目的及重点应放在:一是初步理解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二是学习从文眼(线索)入手阅读散文,三是挖掘美育教育因素,同时加强朗读训练。  相似文献   

9.
托物言志,是指作者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写,来传达自己的志向、抱负、愿望、情怀等,这样写既能给人生动形象的感觉,又能增强文章含蓄隽永的韵味。运用托物言志手法,要做到物与志和谐统一,不能物与志相背离。  相似文献   

10.
古代诗词的抒情方法多种多样,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叙事抒情、托物言志、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寓情于景等。然而,在诗歌鉴赏中,不少人对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和寓情于景三种方法纠缠不清,甚至混为一团,以讹传讹。在此,谨对这三种极易混淆的抒情方法加以赘述。  相似文献   

11.
张羚淼 《考试周刊》2011,(78):33-34
托物言志类散文,由于作者并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借助事物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这类散文最难读懂,是学生在阅读中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初一年级,在学习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散文时,选用何种教学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是一个让许多教师感到困惑的教学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古曲文学作品中,为了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历代作家经常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久而久之,他们给许许多多花草、树木以特定含义,使其成为抒怀言志不可缺少的媒介和寄托。诸如:  相似文献   

13.
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是古代诗歌创作的两个极其重要又极其普遍的方法.本文以具体而丰富的素材,从景与物两个不同的角度详尽地介绍了写景状物诗中情景交融、托物言志两种典型的创作手法的运用及相关的鉴赏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丽 《文学教育(上)》2011,(16):137-137
写作文,要追求语言的委婉、含蓄。怎样做到委婉、含蓄地去表达呢?可以托物言志,可以借景抒情,重点是应该学学诗歌的"意象"。诗歌往往通过"意象"来托物写景、言志传情。所谓"意象",就是包含"意"(意念、情意)的"象"(物象、现象)。  相似文献   

15.
“托物言志”是中国历代诗文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现代散文中对这一手法的运用,根据对作者、物、志之间关系的不同处理,可辨为三个不同的方法:运用联想,由物引志;巧借形象,志隐物中;构筑意境,物态要融。这三种方法,物与志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实到虚的过程,带给读者不同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6.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一种表现手法.而"借景抒情"则是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7.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都是抒情方法,有时,二者容易混淆,我们要细加区别。“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向。如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  相似文献   

18.
刘玉莉 《小读者》2011,(12):52-52
古代诗人往往钟情于雪.或以物喻人,或借景抒情,或状物明理,或托物言志,变幻无穷。诗人笔下,雪的自然之美与诗歌的形象之美摇曳多姿,撩人情思.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9.
意象之美     
张丽 《文学教育(上)》2011,(18):153-153
写作文,要追求语言的委婉、含蓄。怎样做到委婉、含蓄地去表达呢?可以托物言志,可以借景抒情,重点是应该学学诗歌的“意象”。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感、意念、智慧与价值观的产物和表现。中学语文教材的每一篇都是有“情”之物,它们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或托物言志……品读这些好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