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部奇书。作品浓郁的象征色彩不仅表现在对人物心灵、性格的挖掘和孤独精神、集体健忘症等 ,还表现在对颜色尤其是金黄色的执狂与恐惧中 ,深刻揭示了拉美愚昧落后、与世隔绝的社会境况和孤独状态。其象征色彩张显了艺术文本的魔幻性质 ,又突出了其悲剧意蕴 ,从而以新的视角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奇妙而独特的参照范本 ,无论对历史还是现实都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崛起于拉美文坛,并成为拉丁美洲最重要的一个现代文学流派。魔幻主义文学所描写的通常是令人难以置信的非同寻常的事物,文学之所以能反映真实,恰恰是通过奇幻与事实的合璧。加拿大文学起步虽晚,但是后来者居上,发展极其迅速。加拿大凭借其民族与文化的多样性,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加拿大作家在其文学创作中不断进行实验性的探索,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赋予了后现代主义的特征,这也是加拿大魔幻主义文学的独特之处。笔者在概述魔幻现实主义综论和解析加拿大魔幻现实主义发展历程及其主要表现的基础上,归纳出加拿大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进而展望前景。  相似文献   

3.
《沫若自传》长达百余万言,确属鸿篇巨制,在“五四”以来的中国新文学中还没有过第二部象这样卷帙浩繁的自叙传性质的作品。郭沫若能写出这样卷帙浩繁的传记文学作品,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从对中外文学遗产的继承、借鉴和吸取而言,我认为一是继承、革新和发展了我国传记文学的优秀传统,二是受了外国传记文学特别是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作家卢梭的《忏悔录》的影响,并借鉴吸取和创造性地运用了它的某些表现方法,从而扩大和提高了传记文学的容量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4.
《哈利·波特》与《西游记》是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产生的两部同样带有魔幻色彩的英雄史诗。正是因此,两部作品在英雄形象的塑造方面既有不少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通过对其主人公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英雄主义理念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林海雪原》是一部红色经典作品,《书剑恩仇录》是一部武侠小说。两部作品在传统小说的继承、主要人物的配置、英雄群体的塑造三个方面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共性。探究这一点以便对《林海雪原》文本作出合理的价值理性判断,旨在以此为切入点来探讨红色经典与通俗小说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作者在继承现实主义小说传统的基础上,在人物性格、结构设置、叙述手法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从而使这部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糜骨之壤》是一部"生态犯罪小说",在"人类中心主义"与"父权中心"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小说中动物的生存危机也同样隐喻了社会某些弱势群体的处境.本论文从生态女性主义出发,试析丘克笔下"非人类生命"与"无用者"们面临的困境与不公,并结合诸类"生态隐喻"探讨丘克赋予此部作品的独特魔幻寓言色彩,由此...  相似文献   

8.
扎西达娃,是西藏一位年青的作家,他有一种强烈的探索精神。于是,在那块神秘的高原土地上,开始了他的征途。《西藏,系在皮绳扣上的魂》、《西藏,隐秘的岁月》这两枚征程中的硕果,把西藏文学带入了一片神奇的境地——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所揭示的民族、社会内涵,深刻、悠远,我们如何理解扎西达娃呢?希望能从这篇文章中给出一些东西,让这西藏魔幻的魂——扎西达娃,在更多的人的心中放出异彩!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对待文学遗产必须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批判地继承的方针,作了简明的阐述。笔者还依据这一原则精神,结合对具体作品的分析列举了可供继承或借鉴的十类文学作品,旨在弘扬民族文化,反对近几年来出现过的民族虚无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0.
从深层上看,川端康成的作品完全是东方式的、日本式的虚无,在以东方和日本为基础进行自我创造方面,川端可谓达到了化境.可见愈是民族性强的作品愈具有世界性.借鉴、融合他国文化固然重要,而继承本民族传统文化则是文学创作的根基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子夜》与《家》是中国新文学史上堪称双璧的两部重要作品。用比较研究方法对这两部作品的艺术特色加以分析很有价值。两部作品在艺术视角、艺术结构、艺术风格上的差异,颇具代表性地体现出30年代文坛的两种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2.
非裔美国文学,也称黑人文学的历史相当漫长,名家名作不计其数。非裔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是美国黑人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受美国黑人文学发展的影响,莫里森常把黑人的神话和民间传说融进作品中,她善于熟练地运用黑人语言和对话,为美国黑人文学发展开辟了新路。在莫里森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中,《宠儿》创作思想深入,创作技巧独特:不可实现的乌托邦理想、历史与现实的交替反复、时空顺序的颠倒错位、魔幻与荒诞尽情地融入,泛中心、多线条的小说主线—点、线、面交织。莫里森为《宠儿》编织了一张网,这张网涵盖了有色人种的苦难史,记录了黑人传统、黑人性格以及黑人美学。《宠儿》告诫黑人根据自己的标准而不是白人的标准去找寻失去的爱及自我。  相似文献   

13.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作为一部讽刺性作品,突出的成就不仅表现在继承了明清以前小说在讽刺艺术上对比、夸张等惯用手法,还独创了讽刺艺术的新特色。在讽刺的内容、手法、以及对象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探索,单单从以往的典型性、真实性等角度来理解《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特色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4.
现代重彩画艺术在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了外来文化,融合贯通,以自身独特的装饰风格、情趣和明快华丽的色彩,为中国绘画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和空间。  相似文献   

15.
老舍先生是人民喜欢的艺术家,其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占有着重要地位。以新的视角重新分析论述老舍先生的文学作品,品味老舍先生作品中所折射出来的独特文学思想,有利于与时俱进的科学评价、继承老舍的文化思想精神以及其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卡夫卡的许多作品都显示出其创作手法与中国元素的交融。本文以卡夫卡的两部作品《中国长城建造时》和《在流放地》为例,试图分析卡夫卡作品所含显性和隐性的中国元素。  相似文献   

17.
工笔画作为中国绘画重要的分支.同其他门类的艺术一样具有"意"的本质和内涵.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工笔画中, "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表述,并在绘画实践中得到升华和深化.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社会实践和反复绘画实践,继承和发扬传统工笔技法.并且创作出蕴涵深广,意境丰富的工笔画作品,故"意"在工笔画中是工笔画的灵魂和生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吉他艺术"应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之土壤,借鉴西洋技法,熔古、今、中、外于一炉,在继承世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应该有所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英国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在经典戏剧作品《凯撒大帝》中,充分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传统和思想,通过对凯撒、凯歇斯等人物的塑造,向读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古罗马精神。该剧取材于古罗马历史讲述了以勃鲁托斯为首的叛党如何谋划、实施刺杀凯撒大帝的历史事件,是一部充满政治和哲学色彩的悲剧。本文将对戏剧中的英雄人物裘利斯·凯撒的人物性格和历史意义进行浅显分析。  相似文献   

20.
佐拉·尼尔·赫斯顿是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先驱,其小说《他们眼望上苍》被誉为黑人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表现了黑人妇女寻找自我、争取解放的精神追求。美国黑人女作家、妇女主义的创立者艾丽丝·沃克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在小说《紫颜色》中进一步探讨这一主题。两位作家在小说中运用了与大自然、日常用品和服饰相关的象征意象,这些象征意象充分说明了两部作品间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