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形形色色的真人秀节目在国内电视荧屏上不断涌现,“真人秀”已成为推动国内电视节目形态乃至制作理念转变的又一个转折点。中央电视台于2010年推出的《我要上春晚》便是将“真人秀”元素与传统综艺娱乐节目相结合的一次尝试。2012年中央电视台在《我要上春晚》基础上推出特别节目《直通春晚》,又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本文以《直通春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节目特点,探讨“真人秀”元素运用到综艺节目中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2.
胡振宇 《声屏世界》2005,(12):47-48
“真人秀”节目自2000年央视二套的《地球故事》播出了删节版的《幸存者》开始被引人中国。许多中国电视人看准了这个新兴节目的市场潜力,纷纷“试水”,起先是全盘移植和模仿国外成熟的真人秀节目基本的规则和元素,而后开始探索“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之路。本文对2005年春节期间播出的《欢乐英雄》之凯越HRV汽车训练营节目的优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总结出对中国式“真人秀”节目发展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赵京京 《声屏世界》2005,(12):64-64
中央电视台的《非常6+l》是一档以“实现梦想”为主题的“选秀型”的“真人秀”类娱乐节目,而美国的《美国偶像》节目也是一档“以普通人为主角.提供一个万众瞩目的舞台给他们,让他们展示才华,实现梦想”的“真人秀”类娱乐节目。两个节目分别具有两个国家的民族、价值观等方面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4.
“受众”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信息的接受,他们同时也是信息的反馈,在信息互动的过程中,受众不总是被动的,他们也常常反过来影响传的认知和行为,电视娱乐节目的受众也是这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有了长足发展,经历了综艺节目(如《正大综艺》)、游戏节目(如《快乐大本营》)、益智节目(如《幸运52》)、“真人秀”节目(如《生存大挑战》)等若干阶段。在这个演进的过程中,除电视娱乐节目制作人自身努力之外,电视娱乐节目的受众也功不可没,受众通过收看与评价影响了电视娱乐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解析国内的"真人秀"--兼评《生存大挑战》节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人秀”泛指由制作者制订规则,由普通人参与并全程录制播出的电视竞赛或游戏节目。2000年以来,“真人秀”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它始于荷兰的《老大哥》,其后,美国CBS的《幸存者》,FOX电视公司的《诱惑岛》、法国的《阁楼故事》,德国的《硬汉》,更将这一新的节目形式推向了高潮。“真人秀”使收视率急速飙升,为欧美各大电视台创造了巨额利润。  相似文献   

6.
马娜 《新闻爱好者》2011,(14):92-93
本世纪初电视真人秀节目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崭露头角,并在电视界刮起一阵"泛真人秀之风"。短短几年中,真人秀节目日趋走向成熟并应受众期待视野的不同而逐渐细分,当真人秀和职场领域融合便派生出一种崭新的真人秀节目——技能应试类真人秀,美国的《学徒》可以说是这一类节目的代表。在中国内地,影响不凡的同体裁节目《赢在中国》虽然舶自国外,但由于中国自身的国情与文化背景,它与国外同类型节目已经呈现出不同的姿态。本文就从电视策划的角度剖析在节目定位、环节设置等方面《赢在中国》在本土化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初电视真人秀节目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崭露头角,并在电视界刮起一阵"泛真人秀之风"。短短几年中,真人秀节目日趋走向成熟并应受众期待视野的不同而逐渐细分,当真人秀和职场领域融合便派生出一种崭新的真人秀节目——技能应试类真人秀,美国的《学徒》可以说是这一类节目的代表。在中国内地,影响不凡的同体裁节目《赢在中国》虽然舶自国外,但由于中国自身的国情与文化背景,它与国外同类型节目已经呈现出不同的姿态。本文就从电视策划的角度剖析在节目定位、环节设置等方面《赢在中国》在本土化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从2010年开始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等为代表的相亲类节目带动了各卫视之间婚恋真人秀节目的激战,但由于节目中部分嘉宾的出位言论和挑战伦理底线的热辣话题,相亲类真人秀节目陷入了备受争议的尴尬境地。随着相亲热渐退,求职类真人秀节目开始兴起,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职来职往》、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等求职类节目备受瞩目,本文以《职来职往》为个案,试解析这一求职类真人秀节目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9.
王朋进 《数字传媒》2004,(4):47-48,36
“真人秀”大概是国内引进的电视节目中相对时差教短的一个节目类型。真人秀节目1999年在欧洲率先取得成功后,2000年又在美国打响,收视率一路攀升。仅仅在几个月之后的2000年10月,广东电视台就正式推出了被认为是中国的第一个真人秀电视节目的《生存大挑战》。到目前为止,国内制作的真人秀节目已经有8个。而国内对于真人秀节目的研究也可以说方兴未艾。比较大的课题有清华大学教授尹鸿领衔为中央电视台所做的专题研究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刘育英的毕业论文《真人秀研究》,其他还有一些零散的文章或介绍或探讨这种节目类型的相关话题。但是关于真人秀节目为什么会火暴以及怎样才能获得本土传播的成功等问题讨论地还不够深入。本文将在这方面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杨丽 《新闻前哨》2006,(10):63-64
《绝对挑战》是央视经济频道在2003年10月改版后推出的一档益智娱乐节目,“帮你找工作,教你找工作”是《绝对挑战》的品牌理念。《绝对挑战》主要由节目的三个环节“压力面试”、“实力作证”、“人在职场”组成。该节目自开播之日起就迅速窜红,吸附着人们的关注视线,已成长为一个强大的娱乐品牌。在历经“幸运6+1”、“超女”、“好男儿”真人秀节目和各式各样娱乐狂潮的冲击后,《绝对挑战》这个介于真人秀和谈话栏目之间的新型人力资源节目,仍然保持高端品位、高收视率及高忠诚度,是值得研究的媒介现象。本从传播心理学角度作一些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1.
“大洋此岸的蝴蝶扇动翅膀,于是大洋彼岸的土地旋风顿起。”这个著名的“蝴蝶效应”理论在今天的电视传播领域得到了最为有力的印证:美国FOX电视台制作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美国偶像》在大洋彼岸的北美窜红之后,大洋此岸的中国便迅速出现了《超级女声》、《梦想中国》等一个又一个真人秀节目。一时之间,真人秀已经成为中国最靓丽的电视景观、文化景观甚至社会景观。最近的调查数字显示:今年以来,西安地区电视观众的注意力开始发生“外流现象”,过去主要关注本地节目的陕西乡党纷纷把目光投向湖南卫视、央视二套和深圳卫视正在热播的真人秀节…  相似文献   

12.
杨萍 《东南传播》2014,(1):84-86
以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为代表的亲子类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文化消费产品,延续了电视娱乐节目的明星神话并制造了新的明星.这类节目构建的“美好生活”只是一种被制造出来的、被过滤的媒介假象,作为节目主角之一的儿童,在成人社会的规则及话语中被“消费”,观众在观赏与评论的过程中营造出“大众狂欢”的景象.  相似文献   

13.
“真人秀”(Reality Show),可以说是继“脱口秀”之后风靡全球的电视文化新宠。自2000年荷兰推出的《老大哥》大受追捧后,英国版的《老大哥》更是把“真人秀”节目全面推向高潮,在全球迅速走红。“真人秀”于是有了“纳斯达克现实泡沫”的美誉。2000年,中央电视台开播美国的《幸存者》,正式在国内推出“真人秀”节目。广东电视台率先推出《生存大挑战》,  相似文献   

14.
《我是歌手》是湖南卫视推出的一档音乐类真人秀节目,节目首播便取得了良好的收视率和社会效应,成为了国内新生代音乐类真人秀节目的翘楚。本文将从规则创新、传播特征及文化怀旧三个维度来剖析、解构《我是歌手》,希望找到中国电视音乐类娱乐节目生存发展的秘诀。  相似文献   

15.
吕萌  丁一 《视听界》2006,(1):17-18
“真人秀”是一种新的节目形态。从电视节目理念看,以前的电视节目纪实类节目与虚构类节目的区分非常明晰,而在“真人秀”节目中,这种界限已经被打破,它是纪实类节目和虚构类节目的综合体;从节目形态看,“真人秀”节目广泛吸收了电视剧、纪录片、益智类节目等多种节目样式。真,体现节目纪实特色;人,是节目的核心;秀,是手段,意味着节目需要靠虚构的规则来完成。火爆2005年整个暑期、余波未平的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使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进入了一个以海选、全民娱乐、民间造星为特征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曹刚 《新闻界》2005,(5):107-108
2003年6月,曾在中国电视界掀起娱乐风暴的湖南卫视以一档《快乐中国超级女声》吹响了娱乐平民化的号角,真人秀节目正式登场,“百姓+生活游戏”成为新的电视娱乐节目模式。中央电视台的《非常6+1》、湖南卫视的《谁是英雄》和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等都走了真人秀这条路,把普通人包装成电视娱乐栏目的主角,正在成为一种电视时尚。现在,综艺娱乐节目不再只是明星、名人的秀场,平民百姓、普通观众也参与到娱乐:节目中去,甚至担当主角。江苏电视台综艺频道的名牌娱乐节目《非常周末》把镜头对准4、5岁的儿童,在“无敌小宝贝”板块中小朋友们稚…  相似文献   

17.
“真人秀”,作为从欧美引入的电视娱乐节目形态,在我国已有七年的成长历程。其中,以《我型我秀》、《梦想中国》、《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领军的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凭借独特的节目魅力,吸引了众多电视受众,这些“真人秀”节目在赢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创造出各自的社会效益,从而引起了学术界和理论界的关注。湖南卫视第四季度全新推出的大型亲子户外生存体验真人秀《爸爸去哪儿》自播出之日起,屡屡创造收视奇迹。本文试图从整合传播视角探析其成功策略,包括产品本身的独特性优势、节目模式及制作的本土化创新、受众心理的满足、多样化渠道的传播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自从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引爆了国内电视真人秀市场,随后中央电视台以及全国各省级卫视纷纷效仿,真人秀节目在国内全面开花:《梦想中国》、《挑战主持人》、《超市大赢家》、《莱卡加油!好男儿》、《创智赢家》等选秀活动轮番登场。短时间里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抢占了市场份额的真人秀节目在横扫神州大地并一夜之间成为带有某种社会和商业意义的时尚符号的时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宋丽丽 《青年记者》2006,(20):64-65
2000年,“真人秀”节目浪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和蔓延,它俨然已成为当下不容忽视的电视文化新奇观。最早是始于荷兰,后被澳大利亚、德国、丹麦、美国等18个国家广泛移植的《老大哥》,此后一系列类似节目相继出现,如美国CBS的《幸存者》、FOX电视公司的《诱惑岛》、法国的《阁楼故  相似文献   

20.
中国真人秀节目发展报告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谢耘耕  陈虹 《新闻界》2006,(2):8-12,7
2000年6月,广东电视台《生存大挑战》节目开播,让中国观众首次领略到了“真人秀”这种在全球炙手可热的电视节目的魅力。随后,中央电视台及上海、湖南、四川、贵州、浙江等省级电视台纷纷开办真人秀节目,一试身手。一股“真人秀”浪潮席卷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