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6 毫秒
1.
从7月2日起到7月12日,除周末外,<人民日报>几乎都用整版篇幅不间断地连载<七个"怎么看">全书.同时,尽量在一版安排"导读"或标题新闻,并且忠实于原著的编排体例,在文中穿插"相关链接""知识点""深度阅读""观点声音""网友提问"等辅助性阅读材料,既服务读者,又活跃版面.  相似文献   

2.
最初还是在逛书店的时候注意到"天则".在满墙的经管、励志、青春小说中,突然发现了一套<诗>、<词>、<曲>、<赋>,令我耳目一新.店主见我留神看,便顺手拿来另外四本<琴>、<棋>、<书>、<画>推荐,说尽管书店空间紧张,可还是特意封面冲外地平摆着这套书--"因为我也是喜欢读书的人".是啊,不是喜欢读书的人,怎么还能静心来读这些书?细看之下,发现这套书是天则文化公司策划的.  相似文献   

3.
庄电一 《今传媒》2007,(2):54-55
2006年11月7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我采写的长篇通讯<"马铃薯博士"的马铃薯"情结">.这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并不认为,这篇通讯就算写得好了;这篇通讯,也不是我自己最满意的一篇.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记者延琳)2004年进入12月份以来,国内众多媒体盘点着2004年度的读书与出版,不仅业内媒体像<中国图书商报>、<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中国书报刊博览>,各大主流媒体、新兴媒体和生活类媒体像<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新京报>、<南方都市报>、<法制晚报>等也加入了这场联欢,一方面借出版彰显着自家的立场和态度,一方面表达着对图书出版的诉求和渴盼.其中心和焦点是围绕着对图书出版的终端--国民阅读的关注.综观、比较和审视这种种盘点,出版人足可以收获丰盈.  相似文献   

5.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北京晚报推出了<国家>特刊.这份特刊可以分为<国家·策>、<国家·志>、<国家·传>、<国家·赋>四大报道板块.<国家·策>在四大板块中是居于领衔位置的.仅从标题不难看出,"如何对待资本主义--建国前夕面临重大抉择","社会主义的鸭子应该更好吃好","中国改革为什么会发生","改革目标模式摸索了十四年"……这一板块的内容,以全局的视野俯瞰了共和国60年走过的风云变化,讨论了事关国家命运、前途和方向的20个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节目形态上基本呈现两种发展态势--言论性新闻评论与述评性新闻评论.言论性新闻评论以语言表达观点为主,观众从语言中获取观点,可谓之"听"新闻,以<央视论坛>为典型代表;述评性新闻评论以画面叙述新闻事实,观点蕴含于画面事件之中,观众从画面中领会创作人员或媒介传递的观点,可谓之"看新闻",<焦点访谈>为典型代表.这两种节目形态拥有各自固定的收视人群,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与发展前景.本文从"听"与"看"的角度切入,通过<央视论坛>与<焦点访谈>分析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走向.  相似文献   

7.
湖南临湘市3名少年高考失意,怕受家长责备,打算结伴卧轨自杀,幸亏长沙铁路公安处民警及时相救,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近日读<光明日报>的这则报道,心里格外沉重.不禁要问:我们的社会怎么了?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相似文献   

8.
话题新闻作为一个概念,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光明日报>.当时<光明日报>以"每月聚焦""今日话题"两个名牌栏目为依托,发表了大量的话题新闻,如<部长同志:您办公室里有国旗吗?><黑米专家的困境说明了什么?>等等,在社会上产生了反响.  相似文献   

9.
人物通讯的特点是再现特定形象以反映现实生活.那么,如何宣传特定的形象呢?如何将特定形象写得"美"呢?第12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一等奖作品<教育局长的好榜样>(载<光明日报>2001年2月5日)一稿,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具体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10.
108集大型武侠动画片<虹猫蓝兔七侠传>在全国800家电视台同步热播,短短数月,同名配套图书销量达1500万册.但就在一片叫好叫座声中,一个名叫"老蛋"的网友却在网上大声疾呼"禁播"该剧.2月26日,全国数以千万计的"虹蓝"迷没有等到<虹猫蓝兔七侠传>第90集的播出,<虹猫蓝兔七侠传>被突然停播.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图书评论》1998,(5):46-49
1996年9月18日,朱镕基同志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管理科学兴国之道>.在这篇文章中,他指出:"今天到了要大力提倡改善中国的管理和发展中国的管理科学的时候了.确实需要强调管理科学和管理教育也是兴国之道.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走过了30个年头.媒体作为社会舆论的平台、人们联系的介质,发挥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光明日报刊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展开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理论讨论;对农村联产承包制度的重新肯定和推广;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指导方针的深入人心,无一不是借助媒体,传播信息、宣传群众、统一思想,形成我国改革开放的诸多创新思维,结成改革开放的奇芭和硕果.  相似文献   

13.
偶翻<申报>的<自由谈>,想起了张资平.此公在上一世纪的三十年代,曾经以三角四角名噪一时.他办了个乐群书店,出版<资平小说集>,还主编<乐群>月刊,在刊物上登出广告,声称要"搜印全集以飨读者",俨然是文坛巨子.鲁迅先生在<张资平氏的"小说学>一文中说:将<张资平全集>和"小说学"的全部精华提炼出来,"那就是--△".真是鞭辟入里,一针见血!  相似文献   

14.
<编辑之友>杂志2009年第2期刊登了安拴虎先生撰写的<浅谈"冒号+'因此'"句式不成立--兼与<编辑学报>商榷>[1]一文(以下简称"<浅谈>"),对<编辑学报>2003年第3期<有问必答>栏目刊登的答读者问[2](以下沿用<浅谈>中的简称"<答疑>")"难以苟同",并从3个方面论述"冒号+'因此'"句式的错误.我们仔细读了,认为<浅谈>的论述多有不妥,现商榷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长江日报>在改革创新的实践中,一个卓有成效的做法是: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创新正面宣传报道,努力挖掘正面宣传中的好新闻.比如,去年11月至12月在<长江日报>头版头条位置推出的"践行科学发展观"系列报道,就是在正面宣传中挖掘好新闻的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16.
"走,还是留" 说到人,许多有鼻子有眼的生动"场景"或"段子"在西安报业同仁中被反复描述或口口相传: --凡讨论西安报业,都绕不过张富汉和刘东明这两个名字,可在1997年之前,张富汉只是陕报大院里无足轻重的一个.他在早先的<三秦都市报>作副总时,曾提出学习<华西都市报>模式的思路,但种种因素,最终选择"出走".  相似文献   

17.
提高新闻"关注率"是增强党报指导性和权威性的前提,如何最大限度吸引"眼球",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功能,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服务"两个文明"建设,<浙江日报>在这方面做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外国传媒有关"消息来源"的使用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两个事件再次引起人们对传媒使用"消息来源"尤其是匿名消息来源的关注和争论.一件是美国<新闻周刊>因引用匿名来源的错误消息,导致"美军亵渎<古兰经>事件"报道失实.5月9日的<新闻周刊>在一篇报道中引用一位匿名政府人士的话说,调查人员已经发现证据--在关塔那摩美国海军监狱的审讯人员将<古兰经>扔进厕所,并用水冲下马桶.  相似文献   

19.
重大主题宣传是各级党报应承担的重要政治任务.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使全国性的重大主题宣传有新意、有特点、有效益,强化媒体的影响力,是对地市级党报提出的新课题.张家口日报社在纪念改革开放30年新闻报道工作中,及早部署.超前谋划,科学运作,落实到位,打了一场漂亮的宣传战役.一版开设栏目<我们这样走过--改革开放30年亮点回眸>, <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纪念改革开放30年特稿>;三版开设<从身边事看30年巨变>;时事版、副刊版均开设相应的专栏.仅刊登相关的本地新闻稿件就达120篇.推出18期共72块版的县区特刊和16个版的全市综合型特刊,形成规模宣传之势的同时,带动广告创收100余万元,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成为地市报重大主题宣传的突破之举.  相似文献   

20.
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东欧局势动荡.而此时,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后,社会变动急剧且深刻,加上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一些冒进势头,形成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导致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紧张.在这种情况下,1956年4月下旬,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了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毛泽东的督促和鼓励下,报纸对"双百"方针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随后的整风运动中,报纸进一步发展为"大鸣大放",表现较为突出且影响较大的有<文汇报>和<光明日报>.本文将对<光明日报>当时的表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