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以内退位减法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1997年苏教版教材是用“做减法想加法”这一教学思路贯穿于整个教材,而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2002年苏课标教材增加了“破十法”来解决退位减法。对于这一改变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一、教材从还原论到系统论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范本”,应该站在最高的理论基础之上。在教学进位加法过程中体现了“凑十法”这一教学观点,教学退位减11-9,苏教版教材让学生去想9 ()=11,把退位减法还原到做进位加法上,教材体现了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6道退位减被机械地还原到35道进位加,这是典型的还原论。新的苏教版新课标教材把进位加法看做系统,利用“凑十法”进行教学,无疑学生会在头脑中把加减法建立成一个有序的知识架,“破十法”可以解决因为忘记加法而不会计算减法的局面,笔者用这两种算法对不同班级进行教学,学“破十法”的班级有70%会独立做32-9,学“做减法想加法”的班级只有50%能独立做32-9。可见“破十法”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是大有益处的,苏教版教材的改变也是编者教学理念的重大转变。二、教师是教材的挖掘者教材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剧本”,不同教师对于同一个“剧本”会有不同的理解,教师要想办法...  相似文献   

2.
杨九俊 《宁夏教育》2006,(5):41-41,43
首先,“教教材”是以书为本的教学,它以教材为中,教材怎么说,教师就怎么讲,这种教学以教材为唯一的“孤本”和“圣经”,重视的是相对固定的结论和教材规定的任务,这样的教学归根结底是对教材负责;而“用教材教”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教学”,在这里,教材是“范本”,是“凭借”,教学讲究的是以教材为载体,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维度去考虑发挥教材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最大功效。这种理念下的教学,教材既是知识之“舟”,也是能力之“桥”,还可以是心灵洗礼之“池”。因此,“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实…  相似文献   

3.
“马无夜草不肥”,语出《增广贤文》,意思是说喂马者要想让马长得膘肥体壮,能够日行千里,单单靠白天的一日三餐是不够的,还需夜间添加饲料才行。此理与当前语文教学颇有相通之处,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把语文学好,仅仅依靠每学期的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也需要给学生增加“饲料”,这“饲料”就是拓展阅读。  相似文献   

4.
课改至今,语文课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孩子的笑声洒满每个角落;精致的课件贯穿教学的始终;充分张扬的学生个性;动人的作秀课频频出现;学生或说唱,或表演,给人一种师生同乐、其乐融融的感觉,着实令人兴奋。但如果对此背景下的某些教学现象进行反思,不难发现当前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还存在着一些“无度”现象,这些问题主要缘于教师与文本对话中误区产生的隐患。下面笔者就教者在把握“回归”与“超越”中与文本对话的现状进行分析。一、迷信教材,文本对话不深入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库,同时也是课程标准思想的载体和学生学习养成的凭借,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新的教材观指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走进教材,走出教材”。教材对教学的影响不是“束缚”,而是“引领”。“用教材教”就要先深入对话教材,再浅出教材。没有对教材的深入对话,也就没有对教材的浅出。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实验教材语文第一册第74页“金话筒”——梦想。教学片断: (学生充分讨论课后思考题“乌龟掉下来后会想什么?它还想飞,请你为它想办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想像) 师:老师真为你们想出来的精妙的办法而叫好!看来,乌龟有了你们的帮助,它的梦想一定会实现的。可你们知道吗?不单是乌龟有梦想、鱼有梦想,我们人类也有许许多多的梦想。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课本第74页的“金话筒”图标)  相似文献   

6.
习作教学具有积累性,学生的习作水平要想在短期内有效提高几乎是不可能的。除了倡导学生多读、多看、多练外,教师还可以立足于语文教材,适时为学生创造一些练习的机会,让学生随阅读进行“小练笔”。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是一条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低年级学生写话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低年级段的写话教学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8.
对学生来说,这次“会写”,下次还“想写”;对教师来说.“不要太像作文课.要上大家都能上的常态课”。在操作层面.让学生写什么内容不是个问题.因为教材已经提供了四幅图画.但在四幅图的指导上要有所侧重,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就不知道写什么.教学效率也不会高。本次习作,要让学生明白.编写童话故事的目的,是劝诫他人改正不良习惯.学生明白为何去写作.于是写作的动力就有了着落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里.也要适时设个“坎”.让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9.
沧州市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基于“享受语文”的理想,践行“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生活化”的基本理念,逐步树立了“教育的本质就是生活”的教育观,“‘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和“教学是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的教学观,“‘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用教材教教材”’的教材观,但是还存在着教学中新理念“知、行脱节”,学生主体地位落实不到位、开放而有活力的教材观尚未形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作文中“失语”现象已相当严重。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作文教学中教材、教师在话语上起着支配地位,严重左右和控制着学生的写作与思维的话语权。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中的失语症,唯有还学生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只有一个文本。作文教学有两个文本:一是教材的文本.二是学生的作文。长期以来,老师们只关注了第一个文本,即教材,即“作前指导”。忽视了第二个文本——学生的作文。老师们把批改学生的作文看成一项累死人的工作。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要把学生的作文当成“教学的文本”。学生的作文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文本”,因为从学生作文出发的教学,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  相似文献   

12.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树立“新教材”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解决不同专业学生需求差异的需要,也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需要。因此,职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视教材为“材料”,把教材当“学材”,以教材为“媒介”,正确看待教材,灵活运用教材,科学开发教材。  相似文献   

13.
沧州市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基于“享受语文”的理想,践行“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生活化”的基本理念,逐步树立了“教育的本质就是生活”的教育观,“‘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和“教学是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的教学观,“‘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用教材教教材”的教材观,但是还存在着教学中新理念“知、行脱节”,学生主体地位落实不到位、开放而有活力的教材观尚未形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教学设想】《想和做》是一张既陌生又熟悉的面孔,它曾经出现在旧教材的第四册上,遁迹多年,如今又回归教材,这其中自有道理。这篇论说文较有特色,它一反论说文一贯的套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针对一般人生活中常会遇到的现象,提出议论的题目,既而又提出论点。先论述为什么一定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再论述怎样联结起来,还特别联系学校实际,论述学生应当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这正是目前大力提倡的注意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学会思想的教学方向。这也…  相似文献   

15.
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学校没有对教师任教年级进行循环安排,加之教师不能有意识地梳理各册教材,因此不少教师不能从宏观上来看待教材,对教材的来龙去脉茫然无知,因此实施教学时很容易把学生想得“高”了,或想得“低”了,找不准阻滞学生思考的“症结”,在这种状态下教师所组织的教学预设很难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有效的指导帮助作用。哪么,如何在教学中探寻学生的真实思维过程呢?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教材除了正文、例题、习题(包括思考题)等主要组成部分以外,还安排有“想”和“想一想”的内容。这部分内容虽然所占篇幅不多,但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这部分内容还没有引  相似文献   

17.
估算是对计算结果与解题结论的估计 ,它虽不绝对准确 ,但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 ,应用比较广泛。在学习中掌握估算方法 ,对帮助学生审题与检查计算结果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有显著作用。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小学数学比较重视估算教学 ,教材中还专门设置了“估算”的单元。我国九年义务教材的小学数学也设置有“估算”的小节 ,估算在逐步引起教师的重视。搞好估算教学 ,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估算方法。估算教学并不是引导学生“胡猜瞎想” ,而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根据题目的具体情节 ,联系问题的结构特征合情合理地估算 ,根据多年的…  相似文献   

18.
一堂课上的好不好,关键看教师是否正确地讲解了教材的基本内容,是否突破了教材的重点及解决了教材的难点,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本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能力的表现,还是考核教师教学水平的途径之一。因此,我以新课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安排了一次教研活动.想了解教师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也想印证自己对教学重、难点的理解程度。  相似文献   

19.
在一次市级优秀课评比活动中,10节“平方根”新授课上得都很精致,且“一顺到底”,学生在课堂上甚少出错.究其原因,教师对平方根教学难点的辨析还有待深入,要想清教材上为什么要给出平方根的符号表示,并设计出恰当的情境来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再顺势介绍“根号”,这也许是突破平方根教学难点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谈教学优化,教材优化是重要的一方面。谈教材优化,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应该是重要的一点。因为教学优化,无非是用最少的时间使每一个学生向他们自身的“最近发展区”迈进。基于以上认识,笔者想对“小数乘、除法”中的几个例题提出以下改进意见,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