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瓦氏黄颡鱼消化系统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光镜技术对瓦氏黄颡鱼的消化道和消化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消化道分化为明显的食道、胃和肠。食道黏膜为复层上皮,其中含有杯状细胞和味蕾;胃U形,粘膜表层为单层柱状上皮,贲门部和盲囊部上皮下有一厚层胃腺组织,肠粘膜也为单层柱状上皮,其中散布较多的杯状细胞。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腺,肝小叶分界不明显,肝细胞索明显,胰腺外分泌部由许多腺泡组成,内分泌部即胰岛分散存在于外分泌部之间。  相似文献   

2.
本项研究结果表明;黄鼬呼吸器官的组织结构与其他哺乳动物呼吸器官的组织结构相比有其重要特征.(1)气管粘膜上皮内无杯状细胞;(2)粘膜下层内气管腺特别发达;(3)气管的外膜由1一4层弧形的透明软骨间断排列构成支架,软骨外侧平滑肌特别发达呈环行的带状;(4)肺内各级支气管壁平滑肌都较发达,粘膜皱襞明显;(5)肺泡隔厚,其结缔组织中的细胞成份多,排列紧密.  相似文献   

3.
类癌是1907年由Obernodrfer氏发现小肠肿瘤组织学类似癌瘤,而临床经过良好的病例加以命名的。近年来就病理、生化学的研究表明类癌在临床上可出现面部潮红、腹泻,支气管哮喘等所谓的类癌症候群及一些内分泌变化,如产生①血清素(Serotoninc 5—HT)②组织胺(histamln)③微血管增渗酶(kallikrein)等而成为一种功能性肿瘸。类癌的好发部位是支气管、胃、回肠、阑尾,直肠,少数发生在胰、胆囊、睾丸、卵巢、会厌。类癌在消化道粘膜下1/3的腺管底部有Kulchisky细胞,即包括嗜银细胞之argentaffin细胞的原始细胞。最近,一些研究表明,类癌有部分腺管形成及产生粘液,而且在细胞内有少量的脂肪及粘液,认为这些是胃腺上皮的由来。但是,类癌肿瘤组织的发生尚没有明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唾液与健康     
人体的口腔内有三对大的唾液腺:腮腺、下颌腺和舌下腺。腮腺位于耳前面颊内面,由浆液细胞组成,分泌稀薄的唾液,经过腮腺导管开口于对着上牙列第二磨牙的颊粘膜处。下颌腺在下颌骨内面的下颌三角内,而舌下腺位于口腔底部。这两种腺体都是混合腺,即其腺泡由浆液细胞和粘液细胞构成。其导管都开口在口腔底部舌系带的两旁。此外还有无数分散的小唾液腺,如唇腺、颊腺和舌腺等。通常所说的唾液,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唾液腺分泌的  相似文献   

5.
制备石蜡切片和超薄切片,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发现蝎毒腺的腺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电镜下可见细胞游离端分布有九种颗粒。通过分析确定蝎毒腺上皮的分泌方式为顶浆分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稻壳、大豆皮对肉鸡生产性能、肌肉品质及腺胃肌胃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14日龄A A肉鸡3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稻壳组和大豆皮组共3组,每组设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各组在饲喂相同日粮基础上,分别补饲石粉+玉米、稻壳+玉米、大豆皮+玉米,补饲成分制成颗粒形状,试验期28 d.分别于28、42日龄每组选取10只鸡,空腹称重,颈静脉放血致死,按要求取材并测定相关指标.结果:28日龄时,三个处理组之间肉鸡采食量、体重和料重比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42日龄时,大豆皮组肉鸡体重与其他两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而料重比较其他两组显著降低(P<0.05);42日龄时,大豆皮组肉鸡屠宰率、胸肌率和腿肌率显著高于稻壳组(P<0.05),胸肌率和腿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屠宰率较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稻壳组肉鸡屠宰率、胸肌率和腿肌率较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三个处理组之间肉鸡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42日龄时,稻壳组胸肌肉色L值较对照组和大豆皮组显著增大(P<0.05);对照组胸肌L值与大豆皮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大豆皮组腿肌L值较稻壳组和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对照组腿肌L值较稻壳组显著不差异(P>0.05);稻壳组腿肌a、b值较对照组和大豆皮组显著增大(P<0.05);大豆皮组腿肌a、b值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8日龄时,稻壳组肉鸡腺胃重、肌胃重及腺胃肌胃比较对照组和大豆皮组显著增大(P<0.05);大豆皮组腺胃重、肌胃重及腺胃肌胃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三个处理组间腺胃和肌胃器官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显微观察可见,大豆皮组肌胃类角质膜较厚,肌胃腺较高、排列紧密且与黏膜肌层结合紧密,腺胃深层复管状腺排列紧密、结构完整.结论:补饲稻壳、大豆皮对肉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及腺胃肌胃发育有一定促进和改善作用,其中以补饲大豆皮效果最好.试验结果同时提示,肉鸡生产中补饲大豆皮和稻壳等纤维源,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减缓腺胃肌胃炎的发生,提高肉鸡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了搞清毛腿沙鸡(Syrrhaptes paradoxus)组织器官的结构特征,为动物学研究和生理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利用组织学方法对毛腿沙鸡的肺、肝脏、胰腺及消化道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肺与大多数鸟类相似,主要由各级支气管及其周围的呼吸毛细管组成,肺房围绕三级支气管呈辐射状排列,呼吸毛细管相互吻合成网状,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肝小叶分界不清且不规则,围绕中央静脉,肝细胞2~7个成团或两层肝细胞组成不连续的肝细胞索呈放射状排列.消化管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组成.各部主要区别在于粘膜层不同:食管粘膜为复层扁平柱状上皮,胃、小肠和直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管壁皱襞的形态、腺体分布情况、肌层的相对厚度等在消化道各部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胃黏膜5-羟色胺(5-HT)和神经肽Y(NPY)的表达变化及其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中的作用。方法:胃前壁黏膜下注射冰乙酸制备大鼠乙酸性胃体溃疡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只胃溃疡组、21只盐水组及6只正常组大鼠胃黏膜5-HT和NPY的表达,以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积分光密度值(IOD)测量。结果:正常组大鼠胃黏膜5-HT和NPY蛋白呈弱阳性表达。5-HT阳性细胞主要表达于内分泌细胞,散在分布于胃底腺;NPY主要表达于胃底腺壁细胞、内分泌细胞胞浆内,以靠近黏膜肌层信号较强。溃疡术后1d5-HT阳性细胞和NPY阳性细胞即显著增多(与正常组相比,P〈0.01).至溃疡术后4d5-HT和NPY积分光密度值均达到高峰,之后虽呈下降趋势,但5-HT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值仍维持于较高水平(与对照组相比,P〈0.01);NPY阳性细胞于溃疡术后23d积分光密度值显著降低,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鼠胃溃疡自愈时期5-HT和NPY参与了胃黏膜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以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测的方法研究了野生黄鼬雌性生殖器官的组织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卵巢大部被包于卵巢囊中,表面被覆立方上皮和白膜,实质分皮质和髓质,皮质内分布着各种卵泡和间质腺。输卵管呈螺旋状环绕卵巢,穿行于卵巢囊的结缔组织中,在此与子宫角相连。输卵管与子宫角连接部既有粘膜皱襞,又有子宫腺结构。通过观察,发现沿淮地区野生黄鼬在元月底卵巢就有可能开始发育。  相似文献   

10.
利用连续石蜡切片H.E染色技术,对太白山地区淡水涡虫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太白山涡虫的体壁外胚层细胞内有明显的杆状体分布;(2)咽壁包括三层结构,外层由单层立方上皮构成,中层分为内侧发达的环肌和外侧较薄的纵肌两部分,内层由单层柱状上皮构成;(3)精巢位于身体两侧,精巢壁主要由各级生精上皮构成,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及精子散布其中;(4)神经系统为典型的梯式神经系统,前部有蝶状的“脑”,两条纵行神经之间有横神经相连,它们向两侧发出侧神经;(5)根据太白山涡虫各个组织结构特点鉴定为日本三角涡虫。  相似文献   

11.
皮肤腺是指由上皮细胞形成的有分泌功能的腺体。在脊椎动物中,皮肤腺来源于表皮的生发层,可陷入真皮层。不同生物的皮肤腺有所不同,圆口纲和鱼纲的皮肤腺主要是单细胞的粘液腺;两栖类的皮肤腺为多细胞的粘液腺及毒腺(蟾蜍的耳后腺);爬行类也有各种腺体,如蛇口腔中的毒腺、泄殖腔处的味腺,雄  相似文献   

12.
背角无齿蚌消化系统的组织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背角无齿蚌消化系统的组织解剖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对消化道各段和消化盲囊用常规石蜡切片和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发现,消化道各段基本上是由单层纤毛柱状上皮构成,消化盲囊是复管状腺,有分秘细胞和吞噬食物颗粒的细胞,外唇瓣内侧及内唇瓣外例的上皮呈锯齿状突起结构,并且有纤毛。  相似文献   

13.
试验取 1、30、15 0日龄三组健康皖西白鹅的消化管各段 ,制作组织切片 ,观察雏鹅、仔鹅和成体鹅的食管、腺胃、小肠各段、盲肠、直肠及卵黄囊憩室管壁内淋巴组织分布特点。见各段粘膜及粘膜下层内均存在不同类型的淋巴组织 ,其中食管、空肠、回肠、盲肠及卵黄囊憩室壁内分布的淋巴组织尤为发达 ,表明皖西白鹅消化管的局部免疫功能很强 ,其有较强的抗病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胃窦粘膜幽门腺内分泌细胞中5-HT和胃泌素共存与否.方法应用已树脂封片的成人胃窦粘膜5-HT细胞再行双重PAP法显示G细胞的方法,在同一张切片上进行5-HT和胃泌素的双重染色.结果5-HT细胞多散在于粘膜的中下1/3,呈棕褐色,形态多样,常见有突起的细胞.G细胞呈带状分布于粘膜的中1/3,大部分G细胞为蓝色,呈圆形或锥体形.有时可见5-HT细胞和G细胞相比邻,有趣的是可见少量细胞为蓝黄混合色.结论在胃窦粘膜幽门腺内分泌细胞中,可见5-HT与胃泌素的共存.  相似文献   

15.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是口腔颌面部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它危害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根据国内六院校统计资料,在11947例涎腺上皮肿瘤中约占30%,可见于任何年龄,40~60岁为发病高峰。根据癌细胞分化程度和生物学特点,分为高分化(低度恶性)、中分化(中度恶性)和低分化(高度恶性)三型。当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组织学诊断主要依靠HE染色切片,还没有一种用于诊断或估计预后的特异性标志物,因此研究用于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诊断、预后和治疗特异性标志物就显得非常重要,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一些新的生物标志物不断出现,不仅对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病理诊断提供了帮助,并为其预后、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研究了成年皖西白鹅消化系统消化管的组成和形态位置特征.试验应用60只成年皖西白鹅(公母各半),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皖西白鹅消化系统消化管由口咽、食管、腺胃、肌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和直肠)和泄殖腔等器官构成.其中肌胃和盲肠(两条)发达,缺少唇、齿、软腭和结肠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40岁以下妇女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的病理诊断.方法对8例40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6例,腺鳞癌(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1例,浆液性乳头状癌并透明细胞癌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特点是子宫内膜腺体失去极性,细胞核变大、变圆、核仁突出,染色质粗或呈空泡状.同时子宫内膜间质消失,代之为肉芽组织或纤维组织,常有炎性反应.子宫内膜样腺癌多数仅累及浅肌层。皆无转移.1例子宫内膜腺鳞癌呈双侧卵巢转移;1例浆液性乳头状癌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结论40岁以下妇女的子宫内膜癌多数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应注意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不典型息肉状腺肌瘤鉴别.  相似文献   

18.
用冷冻切片法制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莲雾叶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莲雾叶为典型的异面叶,同时表现出许多中生形态.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形状不规则的表皮细胞组成,细胞外壁角质膜较厚,上表皮角质膜一般较下表皮角质膜厚2μm.叶肉组织发达,其间分布有不规则形状晶体.栅栏组织由1-2层排列整齐的圆柱形细胞组成.横切面上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之比为1:3.主脉发达,有由木纤维和厚壁细胞组成的维管柬鞘,具周生韧皮部.这些特征与其喜高温喜湿的生活习性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正> 反刍动物又叫多胃动物,如牛、羊、骆驼等。它们有4个胃,第4个胃即皱胃,又称真胃,是指和单胃动物的胃一样,粘膜内有腺体,可分泌消化液,能进行化学性消化。前3个胃统称前胃,包括瘤胃、网胃和瓣胃,因为胃粘膜内无腺体,不能分泌消化液,所以不能进行化学性消化;但这里有丰富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黄淮山羊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组织的增龄性变化。方法:分别选7、30、60、120日龄黄淮山羊作为研究对象,经麻醉后处死,立即取瘤胃、网胃、瓣胃、皱胃组织样本,观察其解剖特征并经4%多聚甲醛固定,制作组织切片,HE、VVG和AB-PAS染色等方法观察各胃壁组织结构变化特点。结果:不同日龄黄淮山羊瘤胃、网胃和瓣胃均无黏膜肌层,黏膜上皮均为复层扁平细胞,固有层内少见或未见淋巴细胞,未观察到腺体组织,4个日龄段的瘤胃、网胃和瓣胃黏膜层表面和固有层均可观察到不同数量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皱胃黏膜上皮细胞主要为短柱状或立方形,固有层可见大量淋巴细胞,黏膜层表面和固有层中无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黏液细胞的粘多糖性质7~120日龄变化规律为酸性、酸性和中性混合、酸性。结论:不同日龄黄淮山羊瘤胃、网胃和瓣胃均无黏膜肌层,黏膜上皮均为复层扁平细胞,固有层内少见或未见淋巴细胞,未观察到腺体组织。皱胃黏膜上皮细胞主要为短柱状或立方形,固有层可见大量淋巴细胞,黏液细胞的粘多糖性质7~120日龄变化规律为酸性、酸性和中性混合、酸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