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自清先生的《春》曾使学生时代的我第一次领略了春天的绚丽和勃勃生机。如今,同样在课堂上,我却以不同的身份,再次感受了《春》带给我的那份真、那份美。春日的温暖,春水的宁静,春草的生机,春花的艳丽,还有那春风的温柔和春雨的缠绵,让人充满了对春天的无限向往。  相似文献   

2.
【教学案情】 朱自清先生的《春》是苏教版第七册中的一篇写景散文。文中摄取了春天的几个镜头: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春天里活动的人。作者在描写过程中,语句优美,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热情赞美了春天,讴歌了春天。我在自班执教了朱自清的《春》这一课。我执教这一课的主要意图是让初一的学生懂得写景过程中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及其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旨,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要上出这篇文章的韵味,确实需要语文老师下一番功夫。我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正确处理了四个优化,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优化课堂情境。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而营造这种氛围的方法又多种多样。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情美境美。如何让学生一开始就走进这种美的境界中去呢?我借助电教手段,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课文配乐朗诵录音。学生很快就被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语言所吸引。情感受到熏陶,情绪也被逐渐调动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还不时地随课文内容出示彩…  相似文献   

4.
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春》是一篇优美隽永的写景抒情散文,为了能让学生很好地阅读欣赏名家的手笔,领略作者的感情,根据初中语文教学特点和大纲要求,我在讲授这一课时以读来贯穿、设计教学过程。一、初读:创设情景抓全篇,理出作者的思路。首先,老师用优美的古诗赞美春天引入课题,让学生初涉感情氛围,诱发学生欣赏这篇文章的感情,同时紧紧抓住学生这一感情契机播放《春》的配乐  相似文献   

5.
不少教师上《春》这一课时,都喜欢用《春天在哪里》这首广为传唱的歌曲来营造氛围,导入讲解,把学生从歌曲中的“山林”、“红花”、“绿草”以及“会唱歌的小黄鹂”,引入课文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勤五幅富有特征的春景画面中,让学生找出自己喜爱的描写春景的句、段,然后互相交流,反复朗读,充分领略春天的美,并力求使学生领悟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但是,教师往往忽视了歌曲中重要的一句:“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忽视了美丽的春天跟小朋友的感受融为一体这个重要特点,因此,在备课、讲课时仅仅以景色为基点,却恰恰忽略了无处不与春…  相似文献   

6.
杨惠 《学语文》2004,(6):15-16
《春》是朱自清先生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 ,许多选本都将其选入 ,多年来也一直是初中语文课本必选的散文示范篇目之一 ,不知熏陶了多少少年对春的热爱 ,对大自然的热爱 ,对文学的热爱。那么 ,这篇散文究竟魅力何在呢?除了朱自清先生一贯的充满诗意的情趣之外 ,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呢?我想 ,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 ,即这篇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既遵循自然规律 ,又契合人的心理感受 ,将客观写照对象融入主观心灵之中 ,既如实描写了自然之春 ,又饱含了作者的内心情感。《春》的开篇说 ,“盼望着 ,盼望着 ,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句话虽然简单 ,包…  相似文献   

7.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这两句可见熟读的好处。下面以朱自清的《春》为例,谈谈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一、略读全文,了解全貌。读完朱自清的《春》后我们的第一个印象是春天太美了,美不胜收,而这一切得力于朱自清先生细致入微的描写:第二个印象是这  相似文献   

8.
告别了冰雪交融的冬季,也告别了艳阳高照的夏季,剩下的是最能让人陶醉的季节——春和秋。大凡读过朱自清先生《春》的人,无不发出声声赞叹。“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是春天的活泼,是春花扇动着美丽衣裙的舞蹈;“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是春天的浪漫,是春花为生活增添的无限色彩。春天让人精神抖擞,春花更是那样生机勃勃。“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此乃刘禹锡《秋词》之诗句。如果说春天是山花烂漫之时,那么秋天就是月光璀璨之季。“一轮  相似文献   

9.
在《春天的校园一角》这篇片断练笔中,我班不少学生只写了五、六十字,词汇贫乏,语言干瘪,大同小异。分析原因是引导不甚得法。但是,为了不失去这样好的观察练笔机会,我决定叫他们再写《春天的校园一角》。这次我的引导方法是: “给”:所谓“给”就是我把搜集的有关描绘春天的句子、段落让学生听写,还把朱自清的《春》印发给他们,让他们阅读、吟诵。这些句子和段落,特别是朱自清的诗一般的抒情散文《春》,用  相似文献   

10.
从“冬”到“春”——运用洪镇涛“学习语言”论指导语文教学举隅●李金焕(一)“所有爱自然的人都爱春天,我也不例外。同学们,你们呢?”“我们也一样,爱—春—天!”“啊,我们都爱春天。其实啊,我爱春天,更爱朱自清的诗一样的散文《春》。是不是文学艺术对自己的...  相似文献   

11.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多年来一直为语文教材编者所看重。说起《春》,我相信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都能熟练地说出概括课文重点内容的那几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因为《教学参考书》就是这么“图”的。实际教学时,绝大多数教师也是沿用这种概括方法来引领学生学习的。记得曾有机会在一所学校里听三位教师教这篇课文,都是按着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理清了文章思路,都是按照顺序用五幅图概括绘春部分的具体内容。虽然教师不同,学生不同,教法几乎完全相同,很难看出哪位教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听完课后,我曾有过一个…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写的《春》,是一篇饱浸感情的优美散文。全文不过七百来字,却给我们绘出了一幅瑰丽多彩、春意盎然的“春景图”。画面万物复苏,生气勃勃,引人入胜,催人振奋,激发人民“上前去!”迎接祖国美好春天的到来。 “春”,的确是惹人喜爱的字眼。谁不爱“春”呢?所以,从古至今,写过“春”的人很多,骚人墨客,诗人才士,不知曾献给它多少赞词。单说唐代吧,李白写过《春思》,杜甫写过《春望》,李商隐写过《春雨》,孟浩然写过《春晓》,金昌绪、刘方平都写过《春  相似文献   

13.
曲天泽 《山东教育》2021,(13):64-64
惊蛰一过,东风渐起,北方的春耕时节就开始了。阵阵春雨滋润着土地,融化了银霜和残雪,“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万物焕然。每年一到这个季节,耳边总会莫名地回响起小学时我们跟着老师朗读的朱自清先生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相似文献   

14.
我仿佛已经把冬天推开,向着春天走去,我沐着春风,抚摸着春天的脉搏,贪婪地闻着春姑娘芬芳的气息;看到春姑娘粉红的脸蛋,我真想吻一下春姑娘永恒的微笑……朱自清的《春》,为我展开了一幅活生生的春景图,使我感到了春天的生之力.我细细品味着《春》.在这里,一切都是新的,世界的每一个分子都在活跃地撞击.春天的草是嫩的,绿的,软绵绵的,给人一种恬静的境界;春天的花,象火,象霞,象雪,为我打开了一个斑斓多彩的天地.春风,春雨,春歌,春笛……春天的一切,都在拨动我心中的琴弦.  相似文献   

15.
初读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那份感觉真像是“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荷塘的那份清香,诗人的那份幽情,久久在心中萦绕,恰如“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我似乎听到了它的乐音,见到了它的倩影,心头也有了“淡淡的喜悦”。再读《荷塘月色》,心中那...  相似文献   

16.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每当听到有人读起这篇朱自清的《春》,我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几年前发生在我班上的那一件事。  相似文献   

17.
《春雨的色彩》语言优美,充满诗意。学完这篇课文,孩子们沉浸在那对春天的想像中,从他们的小嘴里迸发出许多优美的词句。课堂中,一位小姑娘站起来说:“老师,我想唱首《春天在哪里》给大家听。”“是吗?”我很惊奇,让她唱还是不唱?下面的学生看着我,几个孩子已毫无顾及地哼唱起来。看着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样子,我笑了。她的精彩表演使大家的情绪空前高涨。而后孩子们一起唱,配上动作,边歌边舞。“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天真稚气的歌声在教室回荡,讲台上站满了一群…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先生的精短散文《春》,意象单纯,主题明朗,语言优美,让你感到韵味无穷,百读不厌,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在教学中,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将《春》的教学目标定为:1.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2.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倡个性化朗读;3.激发学生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热情。为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我对于《春》作了一次审美教学的尝试。一、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感知《春》的美情美意《春》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也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作者以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争…  相似文献   

19.
《学周刊C版》2016,(25):28-29
这是一篇教学设计,用先“学”后“习”的模式指导学生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重点突出了“习”的作用。内容包括学些什么、如何去学及“习”些什么和怎样去“习”,也有学生学习之后的效果展示。  相似文献   

20.
《学周刊C版》2017,(13):170-171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佳作,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这篇散文不仅文字优美、结构安排严谨,而且意境超群,是一篇引导学生领略语文之美的经典之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春》这篇散文中体现出来的语文的图画美、音韵美、语言美、结构美和情感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