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季文君 《科教文汇》2013,(20):1-2,11
本科生导师制因其"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被世界教育界广泛认可。从实施过程管理的角度,剖析了我国高校扩招背景下的本科生导师制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困境。通过比较研究,总结了国际先进教育国家的做法,从完善制度、强化监管、优化指导方式、"班导生"的辅助机制四个方面给出了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管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在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国内多所高校对其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总结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文章以杭州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为例,就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在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成果、现存问题及完善措施作初步总结,旨在探讨医学院校如何根据预防医学专业发展需要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以期为其他医学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助力培养适应我国需求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3.
本科生导师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制度创新。文章从近年来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背景、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和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模式、综合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客观的综述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初步想法。  相似文献   

4.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级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在广播电视大学体系内推广导师制,各个电大实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体而言尚在摸索中。随着传统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变,探索在开放大学体系下的导师制意义更加深远。  相似文献   

5.
在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本科教育及创新能力培养至关重要,本科生导师制在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人才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欠佳,部分高校导师制流于形式,甚至出现功利化倾向。究其原因,主要是本科生导师制不够完善、导师与学生对导师制的认识不足。因此,须从制度、导师、学生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实施专科导师制是对传统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改革和尝试,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为了能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高技能型的创新型人才,2011年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系结合传统导师制,在总结了我院实施的"包保驱动"机制的前提下,率先在全院试行了专科导师制制度。结合一年的实践经验,本文将从我院实施专科导师制必要性、过程、成绩及不足之处进行阐述说明。  相似文献   

7.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是世界一流大学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也是其高质量本科教育的核心元素。思政教育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需要贯穿学生培养的所有阶段和环节,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可以为思政教育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全程融合提供绝好的沃土。思政教育与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一体化建设可以为高等院校圆满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提供切实保证,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高毕业生整体质量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8.
本科生导师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是提升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本文分析了目前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现状,结合安徽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三全六专”背景下导师制的实施模式,对如何构建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本科生导师制度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如何才能保证本科生高质量的教育已成为各高校甚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而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度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寝室导师制就是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一种有效形式。本文探讨了寝室导师制的意义,寝室导师的选拔标准,寝室导师的工作职责,以及寝室导师的考核与待遇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如何才能保证本科生高质量的教育已成为各高校甚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而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度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寝室导师制就是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一种有效形式。本文探讨了寝室导师制的意义,寝室导师的选拔标准,寝室导师的工作职责,以及寝室导师的考核与待遇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该文作者结合培养研究生的心得,从营造科研氛围、优化教学模式、调整培养模式、注重思想教育、加强实践能力五个方面,指出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几点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包括:打造具有凝聚力的科研团队,学术带头人潜心钻研,使团队氛围充满正能量;实施张弛有度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研究生的理论水平;重视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努力做到个性化教育;邀请国外资深学者,传递权威学术影响力,实施"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的国际竞争力;细化"双导师制"功能和职责,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杨莎 《科教文汇》2020,(13):53-54
分类教学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有效选择。目前针对“思政课”课程的教学,大部分高校按照文科、理科、艺术类实施分类教学,专门针对师范类专业的分类教学极少。对师范类专业学生的教育要求指向性更明确,内容层次要求更高,实践性更强,因而探索构建师范类专业“思政课”课程育人体系,为教育传承培养合格的人才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优良的学风有利于培养具备扎实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的学生,也有助于提高地方性医学院校的综合实力。针对医学生学风建设中存在的目标不明确和学习方法不正确等问题,湘南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通过注重入学教育、加强制度建设、全程实施导师制、强化实践教学、思政进课堂等措施有效应对,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构建“三要素、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利用“三要素”———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教学质量监控信息技术,对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教学大纲、教材管理等环节在内的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监控,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王楠 《科教文汇》2014,(7):36-36,38
改革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全面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企业导师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环境和资源。学校可以创建包括企业导师选聘、教学实施和效果评价,完善保障机制,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16.
廖雷 《科教文汇》2020,(14):108-109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迎来了黄金发展期。高职高专是专科(大专)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全育人"大格局下,应将育人模式贯穿高职学生生涯三大板块(入学起点、就读重点、毕业结点),在学生育人路径中开展导师制工作(思想导师、素质导师、职业导师),全面促进学生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打造多渠道、多形式的活动平台,深入推进"三全育人"工作,构建双向组合拳的育人模式,拓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7.
自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以来,学校定位于打造中国能源工业精英教育教学体系,为此出台了新版本科培养方案,加强大学生创新训练,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与指导教师承担的纵横向课题相结合,开展研究型本科教学实践,实现本科生导师负责制,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目标,为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8.
汤俊 《科教文汇》2020,(8):103-104,182
以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为理论基础,针对目前开放教育“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开放教育学生学习需求多样化、生源差异化明显、工学矛盾较突出等特点,构建了一根主线、两个基础、三大课堂、四种能力的课程“1234”教学体系,详细阐述了“三大课堂”联动的课程教学模式内涵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电工电子学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每堂课的教学,探索了该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方式,挖掘本课程能够结合“思政”的切入点和教育资源,建立了全过程、全方位、有案例的“课程思政”体系。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改革和探索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多元化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教学体系要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即从过去的单一化、知识型教学体系逐步向复合型、能力型、一体化的教学体系转变,文章对组成实践教学体系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