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允玲 《山东教育》2005,(36):19-20
究竟什么是组织文化?国内外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此众说纷纭.有的认为组织文化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包括理念、作风、行为规范在内的各种精神现象;也有的学者认为组织文化不仅包括精神文化.还包括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笔者认为,组织文化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几点:(1)组织文化是一种复合体.既包括组织的价值观和信仰.  相似文献   

2.
影响学校改进提升与发展的四种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没有文化的学校是没有精、气、神的躯壳.学校文化是由校长倡导,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建构的一种精神境界和品格.校长是学校文化建构的精神领袖.学校文化的核心是价值体系、信念、信仰的确立或重建.本文认为,环境文化、典章文化、精神文化、礼仪文化是影响学校改进提升与发展的四种文化.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觉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通过文化自觉,优秀文化可以演化为一种内心信念和文化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我们应该以文化自觉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从文学、艺术、信仰到风俗人情等,几乎无所不包。B.w.Robinett在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一书中写道:"语言是社会的工具,语言的使用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化。"每种语言都以广泛的文化作为背景,不同的语言反映着各自不同的文化意识、文化形成过程以及文化价值体系。从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功能角度来看,文化背景知识应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是伴随着国家政权的产生而产生,并为国家利益服务的一种价值体系,而这一体系的价值核心就是信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符合中国早期社会发展的价值体系,早期先进分子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建立就是基于这一先进和科学的价值选择。探索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萌芽、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有利于形成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历史和系统的认识,为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性文化心理概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五四时期开始,以鲁迅、周作人、张竞生、潘光旦等为代表的现代知识分子,策动了中国现代社会的一场以“人本主义”为核心,以女性解放为先导,以社会为本位的性文化变革运动。这场性文化变革运动所确立起来的新旧杂糅的价值体系,一方面以其现代性和前卫性冲击着传统的价值体系,确立起一系列性文化的现代命题,另一方面又因其理论的局限性和传播的单向性而脱离了民众和时代,以至于陷入乌托邦的境地。  相似文献   

7.
英国著名学者爱德华·泰勒曾经给文化概念下过一个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这是目前对文化比较有共识的理解,实际上前人创造和传授给后代的一切事物都应该纳入文化的应有之义。基于此,我们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一种内聚人心、外部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资产,是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8.
主体间性是对主体性的超越。其主要内容就是将主客关系转变为主体与主体之问的关系。从主体间性的视角来审视成人文化与儿童文化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成人文化与儿童文化是“和而不同”的,是互为条件的共在;成人文化与儿童文化之间必须进行对话交流,必须承认普遍共有的规范,默认共同的规则,两种文化才能达到“美美与共”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试论“现代文化”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现代文化是指人们适应现代化本质要求的文化,就是实现文化的现代转型并建设现代价值、形成现代认同、张扬现代精神并进而建设共同信仰的文化。现代文化的主要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存在着一致性和耦合性。现代社会的现代价值、现代认同、现代精神和文化的现代转型是现代文化及其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任务。现代价值是现代文化的基础,现代认同是现代文化的支撑,现代精神是现代文化的动力,文化现代转型是现代文化建设的途径,建设现代文化的目标就是建设信仰共同体。现代文化的这四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紧密联系,现代文化是先进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文章还提出了新疆"疆魂"的概念以及实现文化现代转型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笑笑生和劳伦斯都否定了各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并揭示它们为衰亡文化。二者都注意到性与文化的生死存亡问题。前者认为性宣泄使个体和文化趋向衰亡,但未认识到宣泄正是对封建文化极度压抑的反作用之形成,压抑的文化机制才是导致人和文化趋衰的根由。劳伦斯则深刻地认识到这点。关于文化的再生,劳氏肯定张扬合乎生命法则的性能再生文化。笑笑生缺乏这种逆向思维,他在封建文化的线性思维模式的定势中,认定从根本上灭绝人欲的佛文化才是可选择的文化前景。两书同时揭示了苟合文化是一种畸变的、死亡的文化。明代的文化苟合使资本主义文化因素矢折于萌芽态,这是中国文化未能在明代就走向近代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张长岚一、文化、文化差异和英语教学文化,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富有弹性。有人把文化说成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包括信仰、艺术形式、文学、意识形态、价值体系以及物质组织、技术水平等情况。19世纪的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认为:“文化是一个复...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综合体。”(英国学者泰勒语)文化意识 ,就是人们对于文化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认识活动 ,是人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同时领悟文化的内涵和接受文化的熏陶 ,并潜移默化地内化为一种追求文化的情感。培养文化意识 ,就是要培养“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 ,积极吸收各界文化优秀成果”的意识 ,促进学生自觉地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培养创新精神 ,发展健康个性 ,形成健康人格。一、创设文化氛围 ,使学生在潜移默…  相似文献   

13.
李莉 《考试周刊》2014,(2):19-20
文化自觉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认同,是构建核心价值体系的基底。文化自觉的过程实质就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培养文化自觉的品格,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4.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课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必须使其内化为网民的自觉信仰,外化为网民的自觉行动.为此,在引领中要突出问题意识,体现引领的针对性;坚持正确导向,确保引领的科学性;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引领的整合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语篇内文化语境下文化转接的可能性和必需性的论证,试图建构一种适合于艺术类大学生养成多维学养的教学模式——对接解析和融合透视的文化教学模式,在两种语言文化中追寻可为己用的“间性文化”,引起艺术类学生对多元文化和异质性的关注,促使他们在思维习惯和文化视域层面的思考,直指对艺术存在真正把握的“内在视域”。  相似文献   

16.
笑笑生和劳伦斯都否定了各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文化 ,并揭示它们为衰亡文化。二者都注意到性与文化的生死存亡问题。前者认为性宣泄使个体和文化趋向衰亡 ,但未认识到宣泄正是对封建文化极度压抑的反作用之形成 ,压抑的文化机制才是导致人和文化趋衰的根由。劳伦斯则深刻地认识到这点。关于文化的再生 ,劳氏肯定张扬合乎生命法则的性能再生文化。笑笑生缺乏这种逆向思维 ,他在封建文化的线性思维模式的定势中 ,认定从根本上灭绝人欲的佛文化才是可选择的文化前景。两书同时揭示了苟合文化是一种畸变的、死亡的文化。明代的文化苟合使资本主义文化因素夭折于萌芽态 ,这是中国文化未能在明代就走向近代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突破其他学者对学习环境概念进行的界定,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探讨当代学习环境的文化本性,得出文化环境实质上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环境,是各种空间里、各种时间进程中支持并影响人的学习生命存在及其活动,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和优化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  相似文献   

18.
杨恒喜 《福建教育》2005,(12A):13-14
新一轮课改的深入进行,把重建学校文化提到重要位置。所谓学校文化,就是一所学校内部所形成的为其成员所共同遵守的,并得到同化的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共同作风的总和。它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所达到的程度,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群体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着手重建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19.
间性理论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即文化间性理论.这一理论的一个特征就是多元主体的相互作用和对话交流.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多元文化主体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是交际活动的重要内容.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必然离不开文化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更加完善的文化间性理论将促进跨文化交际更加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20.
文化一词,包罗万象,众多学者也对文化这一概念给予了不同的阐释。其中最受推崇的是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提出的:“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它的能力和习惯。”从符号学角度来看,社会文化是由各种各样的符号体系所承载的,整个人类文化就是人类共同的经验通过符号的创造和使用而传授、习得、积累并交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