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黄军 《语文天地》2011,(7):10-11
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有很多:如通过渲染环境气氛来烘托,通过描写语言或动作来表现,或者用神态、细节来暗示,或者作者从旁叙述等等。但这些都是侧面的表现手法,必须熟练地结合其他手法才能奏效。下面介绍两种直接描写心理的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它们简单易行,而且有效。我们姑且把它叫做"百感交集"和"心潮起伏"。请看《红楼梦》第三十二回里的一段话: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所  相似文献   

2.
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描写人物心理活动?一是直接描写,如“想”“觉得”“感到”等是其标志性词语;一是间接描写,就是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暗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这种暗示能为作品创造出“含而不露”的妙境,为读提供想象和再创造的天地。  相似文献   

3.
李阳 《现代教育》2013,(6):120-120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它是刻画人物、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一个重要方法。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能使读者身临其境,受到情绪的感染而产生共鸣。那么,如何对人物进行心理活动的描写呢?一、直接描写这是心理描写最常见的方法。所谓直接描写,就是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或者叙述者旁白的形式直接描绘人物内心活动的变化过程。这种描写不但易于把握,而且使读者能一目了然地看出人物的情感。如:“丢掉箱子逃吗?”但是另外一个火花格外明亮地闪了一下。“丢掉儿子的演说稿?让他落在这种家伙的手里……”她把箱子拿到身边。  相似文献   

4.
侧面描写又可称为“间接描写”或“烘托”,是一种重要的描写方法。它不是直接表现描写对象,而是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描写对象。它和正面描写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描绘、刻画描写对象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郁达夫两位作家在描绘人物的内心裂变,渲泻潜意识,通过环境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等方面表现出了一致性。而陀氏多以震撼人心的事件、用“再现”的手法展示人物心理;郁达夫则以貌似平常的事件、用“表现”的手法展示人物的心理,在这些方面两位作家又表现出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结合作品来谈心理描写和“意识流”,说明心理描写与意识流在创作技法上各有不同。又各有千秋。心理描写可以吸收意识流创作技法中的合理成分,但绝不可以用意识流创作技法去代替心理描写,但可以在借鉴基础上发展心理描写。  相似文献   

7.
背书课上     
背书抽查课,相信每一位同学都曾经历过。这样一件平常的事情,在作者的笔下竞变得那么生动,那么扣人心弦,具有了很强的可读性。精彩的细节描写无疑是作者制胜的法宝: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真实细腻。紧张的气氛渲染贯穿始终,就连“喜忧参半”这样细微的心理变化也表现得活灵活现;开头和结尾的语言描写真切自然,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同学们对背书课态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少年读者》2009,(7):86-93
法宝揭秘 人物描写是为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服务的。要深入理解写作意图,就要弄清楚人物描写五种基本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人物的性格通常要通过细节描写采表现,细节最能表现一个人物不同于其他人的地方(就是特点)。所以抓住每种描写中细节方面的信息,综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修上册《复活(节选)》为例,探讨心理分析式描写的表达效果。中学语文教学层面的心理分析或心理分析式描写,是强调通过完整展现并深刻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一种具体的心理描写方法。从具体作品看,它的主要作用有:真实再现人物具体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深刻揭示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深度表现作品主题。笔者对中学生如何理解、掌握这一心理描写方法提出了一些具体看法。  相似文献   

10.
技法导航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进行描写.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那么,在写作中如何进行心理描写呢? 一、通过直接刻画,交代人物心理.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常用“我想、我心想、我感到、我认为、我觉得、我想到、我回忆、我思索着”等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来表达.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古代相思情爱文学作品中,运用“心理错觉”来表达丰富而难以言传的相思情感与心理,是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方式。“心理错觉”的艺术表达方式可以归纳为:时间错觉,误视误听,梦幻梦境。这种表达方式的恰当运用能产生含蓄之美,使结构曲折深婉,对我国古代文学心理描写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梦境、幻觉描写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描写。作家通过对人在梦境、幻觉中产生的感觉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某种心境、意念,曲折地反映客观现实,以增强艺术效果。用梦境和幻觉来表现人物的心理,能增添抒情和浪漫的色彩。人们在睡梦中或喜或悲,或笑或泣,往往是其在现实生活中真实思想感情的曲折反映。  相似文献   

13.
心理描写就是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通过文字描绘出来。它好像是人物无声的语言,能够把人物的思想活动,复杂而变化的感情直接表现出来,让读者了解人物在想什么或者想要做什么,人物的情感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怎样去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呢?  相似文献   

14.
《早秋》是兰斯顿·休斯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明了,但却给读者留下很大的回味空间。作者以第三人称来直接描述人物的心理,展示了人物的主观感受,将人物的内心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作者还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对话的描写及故事周围环境的描写,多层次,全方位地烘托人物的心理。  相似文献   

15.
弹词小说是盛行于中国明清时代的妇女文学,《再生缘》是其中的佼使者。《再生缘》的心理描写是中国古典小说心理描写的“异态”,与其他中国古典小说的.心理描写表现出诸多差异,具有“意识流”意味,但是它和20世纪西方现代小说的“意识流”又有所不同。这种独特性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6.
细节丰富表现在:“画像”(肖像描写)形神兼备、“述言”(语言描写)个性鲜明、“摹心”(心理描写)活灵活现、“绘行”(动作描写)鲜活逼真……只有全方位多角度精雕细刻,人物形象才会光彩夺目,抢人眼球。作文要想细节丰富起来,我们就得做生活的感应神经,慧眼捕捉生活亮点,大胆抒写心灵体验。因此,走进生活,捕捉细节,写活体验,我们的作文才会描摹动情,动人心弦,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7.
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很多,最能直接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是心理描写,而借助其他描写方法来间接暗示人物心理,则显得更巧妙、含蓄、耐人寻味。那么,如何暗示出人物的心理呢?一、用动作描写流露在心理活动的支配下,人物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各种动作。例如,某同学在作文中描写  相似文献   

18.
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法。鲁迅先生在心理描写方面自成一格,别具特色。这里,只说《药》的收束。作者“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了一个花环”,以“删削些黑暗,装点欢容”,但作品的主题并不在此。所以,围绕这花环所描写的,乃是华夏两家母亲的心理——看到花环,华大妈“便觉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的内心活动、心理状态、情绪感觉等的描写。心理描写常起到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等作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很多,有直接心理描写、间接心理描写、梦境幻觉心理描写等。  相似文献   

20.
通感例谈     
一、通感的涵义及其存在基础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官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它的存在有它的心理基础,作家通过描写外界景物来抒发情感,似乎是景物决定了情感的表达,实际上并非如此,外景的作用是由主观心理限制的。比如同样是菊花,陶潜见之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