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翻开3月24日的《北京日报》第3版,感到一股春的气息扑面而来。这主要是这个版上的“祖国各地”栏目一下吸引了我。像“祖国各地”这种专栏形式,在编辑学上称作“集纳栏”,也有人叫“报中报”,常作编辑的则简称它为“小栏”,类似的有《人民日报》要闻版的“新闻简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的“神州大地”、《北京日报》一版的“中华·京华”等。  相似文献   

2.
我从50年代初起,就自费订了一份报,30多年了.这份报就是《北京日报》,所以,我可以说是《北京日报》的—个老读者了. 在北京出版的日报很多,我为什么选择订《北京日报》呢?同我的爱好有关,也同《北京日报》能基本满足我的读报要求有关,我打开《北京日报》,常常有一种亲切感.作为居住在首都的一个公民,当然想了解发生在北京的事情.在这方面,《北  相似文献   

3.
1993年底,我开始了读报与评报的学习和写作,在《解放军报》、《新闻出版报》等几家报刊发表评报文章20余篇,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写作能力都进益不少。促细读。读报,是评报的基础;评报,是读报的深化。没有大量细致读报作保证,就难以发现问题,提出见解。于是我精选出《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以及军区小报,坚持精读。时间一长,不但熟悉每份报纸的特色,而且对报纸设有什么专栏,近期报道动向都了如指掌。甚至能背出许多好的标题和精彩的段落。读的过程中,把一些认为可评的文章、专栏都做好标记。如此,不但评起…  相似文献   

4.
范涛 《新闻与写作》2003,(1):28-29,30
2001年11月23日,北京日报第九版以整版篇幅刊登了一条后来引起强烈反响的报道——《追索“牛津少女”神话》。这则报道讲述了北京日报记者在追踪互联网上一条题为《中国19岁女学生打破牛津800年优异成绩纪录》的消息时,随着了解的深入,并通过直接向牛津大学问询,终于发现这是一个人为制造的假新闻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北京日报有一个《郊区农村》版,除了星期日以外,每天出一期,每期近五千字。这个版是占用广告栏出刊的,只对郊区农村发行。这个郊区农村版是在1960年7月创刊的。在这以前,北京有一个农民报。1960年北京农民报停刊,郊区农村读者要求进一步加强北京日报的农村报道。而北京日报是个综合性的城市报纸,不可能拿出太多的篇幅报道农村情况。于是为了满足郊区农村读者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报道,北京日报遂决定出刊郊区农村版。  相似文献   

6.
我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已经有7个年头了。这期间,我曾与一些记者们进行过抓新闻的竞争。1989年9月,我部“猫耳洞函授大学”举行毕业典礼,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中国青年报》等111家报社的记者应邀参加毕业典礼。当时我想,在这种场合,我这个无名小卒,还是躲得远一点;可又一想,搞新闻就要“抢”,即使见不了报,对自己也是一个锻炼。于是,我从7所大学派教师专程到前线辅导战士学习的角度下笔,写出有新意的报道,很快被《解放军报》和《中国教育报》刊用。  相似文献   

7.
"新闻记者的竞赛也是很有新闻性的。《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中国劳动报》、《建设报》、《中国市容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建设杂志社等单位的记者都来到比赛现场采访。有家报社派了6位记者,  相似文献   

8.
《北京日报》是我喜爱看的众多报纸中之一,扩为8版后的北京日报,就更吸引我了。尤其是那些新增的大量新闻及新辟的一个个专刊专栏,更引起我强烈的阅读兴趣。每当我读完一条条新闻和一期一期的《青春之旅》、《流杯亭》、《文史》、《杂文》、《京华周末》、《星期刊》、《健康》、《多彩世界》等专刊专栏,我都从中获得不少的教益和知识,使我的晚年生活得到充实。但在阅读北京日报中,也不时感到文字差错和  相似文献   

9.
一月●人民日报数字版收费1日起人民日报数字版开始收费。13日《南方日报》报道,人民日报负责人称收费主要是从报网融合和保护知识产权角度考虑,并承认在还没有建立起版权意识的情况下,收费可能在一定时期内造成读者群流失。3月11日人民网宣布,调整数字版收费阅读服务,阅读当天内容免费,阅读往期  相似文献   

10.
《出黑板报的张老汉》是一组新闻人物专题摄影报道,这组报道除在《大众日报》1995年5月14日刊登外,还在《中国青年报》、《中国改革报》、《人民日报》等报纸上刊登,并引起较大反响,还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表扬。这组新闻人物专题摄影报道,在1996年全国新闻评选中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这组报道之所以获奖,我认  相似文献   

11.
《中国记者》首次举办的1989—1990年新闻论文有奖征文活动,受到新闻界的支持和重视。1990年11月3日,征文评奖揭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河北日报》等报第二天都刊登了新华社为此播发的消息,《新闻出版报》稍后也做了报道。首都有的新闻单位领导同志说,“这是一件好事”,“一件大有意义的事”。这对本刊和各地积极参加征文活动的同行们都是一种鼓励。这次征文活动历时一年(1989年7月1日——1990年8月30日),收到应征论文200余篇。从最后评出的九篇获奖论文的作者看,在中央、省、地三级新  相似文献   

12.
我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已有十多年了。开始,我在一个乡担任通讯员,一九七七年十月到县委担任专职通讯干事。自到县委工作以来,我采写的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各种新闻体裁的稿件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及《北京日报郊区版》等报刊采用八百多篇(包括与记者合写的).有人问我:你写稿子一定有“诀窍”吧?其实,我的“诀窍”就是四个字:勤学多练。我是一九七四年三月到平谷县镇罗营乡当通讯员的,从那以后才开始给报社写稿。十多年来,我  相似文献   

13.
1991年,报纸创办周末版,星期刊、半月版、月末版、扩大版等渐成热点,到10月份,省以上报纸增版增刊的约有40家,其中首都报纸有22家,如《北京日报》的“京华周末”,《金融时报,的“周末版”,《中国商报》的“星期刊”,《中国旅游报》的“月末版”等。新闻出版署报纸管理司司长梁衡同志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访问时说道:办周末版属于微调范围,是报界同志们为争取社会主义报业繁荣,在报纸宏观数量和品种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所作的一种改进报纸质量的尝试。已出的周末版,主要是给读者提供轻松一点、  相似文献   

14.
特别奖(6个) 中央电视台《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北京》人民日报版面(包括海外版、《亚运新闻》版面) 北京日报版面(包括《亚运专刊》版面) 新华社对外报道  相似文献   

15.
纪念《人民日报》创刊五十周年人民日报编委会定期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党中央的方针、政策,研究报纸宣传工作﹃编前会评报﹄制度是今年人民日报改进报纸宣传的新动作这是总编室值班主任在评报人民日报夜班编辑工作紧张辛苦有序这是四版编辑在组版编辑同激光照...  相似文献   

16.
我是从事供电生产技术工作的干部,整天跟技术业务部门打交道。实践中,我尝到了通过为报纸写稿给干好本职工作带来的甜头。从一九七九年下半年开始,我结合本职工作和亲身经历,写了一些消息、通讯、来信、新闻科技小品、新闻评论、人物专访等稿件。四年来,被《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日报郊区版》、新华社、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支部生活》等采用九十多篇。我采取干什么写什么的做法,为促进本职工作积极搞好宣传报  相似文献   

17.
国内新闻界     
我国已有80多家报刊上网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80多家报刊进入了世界最大的互联网——因特网,其中包括《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北京日报》、《市场报》等。因特网上大量的信息为报刊提供了一个新的消息来源。在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江南晚报》从因特网上看到亚特兰大奥林匹克公园爆炸的文字和图片,立即将这一消息翻译成中文,抢发在当日的晚报上,成为国内第一家报道此事的报纸。  相似文献   

18.
成功离我还很遥远。不是自卑,也不是谦虚。每当与大作家、名记者接触时,他们在思维方式、工作作风和语言表达中透出的大家风范和灵气,都让我自叹弗如。 从事新闻工作近5年,我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中国科学报》、《中国高等教育》、《前线》、《大学生》等报刊杂志和广播电台发表了二百五十多篇(次)文章。其中,一万五千字的长篇通讯《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被《中国教育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刊登在头版头条还配发了评论员文章,同  相似文献   

19.
马庆春是北京市朝阳区水碓子农贸市场管理所的所长,也是一名利用业余时间写稿的通讯员。水碓子农贸市场,在北京城东郊,每天上货量大,成交额在10万元以上,是本市一座较大的批发零售市场。马庆春每天忙完工作后,几乎把业余时间全都用来采写新闻稿件。3年来,向《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日报郊区版》、《中国法制报》、《市场报》等10多家报社投稿650余篇.被采用498篇,向北京广播电台、区广播站投稿250余篇,被选用120多篇。稿件内容95%是从水碓子农贸市场上得到的素材。马庆春身为所长,工作那么忙,稿件写的又都是农贸市场的内容,在这种条件下,为什么稿件采用率这么高呢? 对此,马庆春的回答是:“个人的喜好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是有毅力,多大困难也要克服它,功到自然成。……”1984年他开始写稿时摸不到  相似文献   

20.
有学者热心增加中国的“读书人口”。我这篇文章也想为增加国人中的“读报人口”、“读刊人口”起点作用。但我不知道例如股民读证券报是不是一种阅读。我希望阅读有超出“日常活动”的意义。人们说喜欢看“焦点访谈”、《南方周末》报、《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新闻”。据调查,“焦点访谈”的观众数以亿计。但我不太看重这数字,因为一个等着下面的电视剧的观众与朱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