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于HEA方法的陕西省受损植被生态服务功能补偿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张思锋  余平  孙博 《资源科学》2007,29(6):61-67
本文通过对HEA方法的改进,运用"中国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推导出受损植被生态服务功能补偿评估计算公式。以相关统计资料为依据,应用公式,对陕西省森林和草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受损量和补偿量进行了评估。发现,1986年~2004年,陕西省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水平每年递增1.7%,草地生态服务功能水平每年递减3.0%;1986年~2014年,陕西省草地的关键生态服务功能的受损量8090.7万当量,平均每年受损289.0万当量,相当于1986年、1994年、1999年、2004年4年草地关键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当量平均值746.7万当量的38.7%;2005年~2014年,以耕地作为被转换的生态系统,陕西省最少需要2201.6×104hm2的耕地用于补偿受损草地。若以难利用土地作为被转换的生态系统,陕西省最少需要558.9×104hm2的难利用土地用于补偿受损草地。若把完成草地生态服务功能补偿的时间延长到2024年,则最少需要943.5×104hm2耕地用于补偿受损草地,或最少需要239.5×104hm2难利用土地用于补偿受损草地。  相似文献   

2.
煤炭开采区生态补偿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生态补偿概念的解析,推导出煤炭开采区生态补偿指标体系;在对榆林煤炭开采区进行典型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煤炭开采区生态补偿指标权重和补偿顺序;以生态环境和人力资本的损失、机会成本、恢复成本等作为补偿依据,提出了煤炭开采区生态补偿费用的测度方法.运用榆林煤炭开采区神木县域的相关调查数据,对本文构建的包括生态补偿指标体系、指标权重、测度方法在内的煤炭开采区生态补偿标准体系进行了应用和检验,并得出榆林煤炭开采区神木县域内的生态补偿额度.  相似文献   

3.
青海湖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对于环境可持续性、人类福祉与经济发展分析、政策框架制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本研究选取以高寒草地为主要覆盖类型的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从植被茂盛程度和提供生态服务的有效时间两个维度修正后的EGESV模型,分别对青海湖流域2000年、2012年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并分析了其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青海湖流域内各覆盖类型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为157.93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1.24亿元。2000年各覆盖类型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呈现水域>草地>森林>农田>荒漠>城镇,2012年荒漠生态服务价值总量超过农田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不同的土地覆盖类型空间格局在整体空间上决定着青海湖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空间格局的异质性。由于草地生态系统内部植被茂盛程度、生长季长度的差异,生态服务价值在空间上整体呈现纬度地带性,部分区域表现出垂直地带性变化特征。受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的双重干扰,流域内生态服务价值空间格局变化明显,呈现部分地区高生态服务价值的集聚化分布向均匀化转变,草地生态服务价值在空间上整体升高,青海湖高生态服务价值区域范围扩张。人类活动干扰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是流域内生态服务价值总量降低的主要原因,而气候变化对流域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利于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总量的增加。该研究结果可为政府制定气候变化趋势下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境等价分析法的胶州湾湿地围垦生态损害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评估湿地围垦的生态损害,对目前迫切需要制定的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政策以及生态修复计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黄海胶州湾湿地围垦,运用生境等价分析法,完成了围垦湿地的生境受损量、补偿量及补偿面积的评估.结果显示:1988年-1997年期间,胶州湾湿地围垦面积约为2264hm2,生境损害程度为54.5%.假设通过人工种植沼泽植被来修复受损湿地生境,且修复生境所提供的服务等于受损区域的生境服务,则修复工程的规模为358hm2,才能达到补偿受损湿地生境服务水平的目标.进一步参照不同类型海洋生态系统的平均公益价值标准,该围垦规模的生境服务损害成本约4264万元/年.  相似文献   

5.
张彪  徐洁  王硕  李娜 《资源科学》2015,37(8):1513-1519
基于2010年遥感影像数据和生态服务价值标准系数方法,评估分析了首都生态圈内地表覆被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的空间差异。结果发现,首都生态圈内地表覆被以森林、草地和农田为主,林草集中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山地丘陵区,农田主要分布在东南平原农业耕作区,二者组成了京津冀区域绿色空间的主体。2010年首都生态圈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总价值9 440亿元,其中水源涵养、生境维护和固碳释氧功能的价值相对较高。生态服务高值区域分布在天津、唐山和沧州等湿地资源集中的沿海地区,以及林草植被相对集中的西北部地区,是发挥生态屏障功能的主要供给区。此外,不同类型生态服务功能的空间分布有所差异,但生态服务供给区主要分布在承德、赤峰和张家口等林草植被资源丰富的地市。该研究结果对于首都生态圈功能分区与差异化生态保护建设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井冈山2005-2012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应用谢高地和Co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法,研究分析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关系。研究表明,2005-2012年井冈山林地、农田面积逐年递减,其它土地类型面积递增,而井冈山生态服务总价值从2005年882520.12万元降至2012年864907万元,减少了18613.12万元。研究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下降超趋势,林地、农田面积的减少是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天山北坡不同景观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功能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建寨  李波  崇洁  张新时 《资源科学》2008,30(4):621-627
本文以1989年、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为基础,对天山北坡山地、绿洲、荒漠3个带状区域的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及其空间差异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1989年到2000年,绿洲带土地利用变化强度明显高于山地带与荒漠带,草地处于3个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山地带的耕地与林地、荒漠带的未利用土地、绿洲带的未利用土地与耕地是参与变化较多的类型;②草地在3个地带中一致减少,水域、建设用地、耕地一致增加,尤其是建设用地在山地带、绿洲带的增加幅度较大,林地在山地带、荒漠带增加,绿洲带减少,未利用土地则呈现出与林地相反的变化特征;③山地带、绿洲带、荒漠带生态系统系统服务功能都在增加,增幅分别为0.78%、2.44%、0.57%;研究区整体生态环境保持了相对稳定,但局部地区恶化,绿洲带受到了最强烈的扰动,山地带相对稳定,荒漠带扰动最轻。基于3个地带在整个区域承担的不同生态功能,不同区域的开发利用要采取不同的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8.
科学制定生态补偿标准,引导企业合理规模种植,对于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耕地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企业微观经济行为出发,构建南方红壤丘陵山地新开垦耕地的生态补偿标准、新增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利用方式转化比例、土地面积的四维空间理论方法,提出以生态修复为导向的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新开垦耕地补偿标准制定方法。并以浙江省松阳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面向720 hm2待修复耕地,综合考虑当前生态补偿标准、县级政府财政能力,设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修复量为1000万元/a,补偿标准0.51万元/(hm2·a),企业转换利用方式种植脐橙转换面积比例为50%,需补偿资金为368.49万元/a。建议面向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新开垦耕地生态修复目标,出台空间定位准确和补偿标准细化的精准生态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9.
60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垦事业为新疆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文章通过对兵团水土资源开发过程及其生态建设成就与问题的分析,提出兵团农垦按土地开发规模和速度可以划分为初具规模、波动增长、缓慢增长、快速发展和转型跨越5个发展阶段。兵团农垦在农业、林业、草地、水域、城市等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同时,也存在自然植被退化和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壤次生盐渍化、农田防护林退化、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文章指出新疆兵团生态建设的核心是维护人工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重点是遏制荒漠生态系统的进一步退化,关键是协调生产用水与生态用水的关系。实现从"生产建设兵团"到"生态建设兵团"的跨越。  相似文献   

10.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于格  鲁春霞  谢高地 《资源科学》2005,27(6):172-179
草地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陆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净初级物质生产、碳蓄积与碳汇、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等产品和服务,但是只有部分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得到人们的认识和计量,并具有市场价值.目前相对于其他生态系统而言,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还进行的较少.总结发现,关于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缺乏动态性研究;②缺乏空间异质性研究;③缺乏评价和计算的生态经济学逻辑框架体系;④价值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还不完善;⑤缺乏人类干扰下服务功能的变化与响应研究;⑥对各类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的针对性不强;⑦缺乏适合我国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特征的评估体系与方法.根据以上研究不足,笔者认为在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领域应当关注和加强以下问题:①逐步建立相对完善的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评价的逻辑框架体系和方法;②提高不同类型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的针对性;③加强人类干扰下生态服务功能的变化和响应研究;④将RS和GIS技术应用到生态服务功能动态性和空间异质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煤炭开采对植被-土壤系统扰动的碳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翌  汪云甲  田丰  侯飞 《资源科学》2014,36(4):817-823
受煤炭开采影响,矿区内植被、土壤等主要碳汇要素受到不同程度的扰动,在此过程中其碳汇能力被削弱。本文以碳循环、碳源/汇等理论为基础,讨论了煤炭开采对矿区植被-土壤系统碳汇变化的计量方法;利用时空自适应反射率模型构建长时期植被NDVI序列;通过沉陷区和非沉陷区对比提取采矿对植被NDVI的影响;利用CASA模型计算植被NPP损失量;结合沉陷区内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测定结果,得到矿区植被和土壤受扰动的碳收支变化。结果表明,2001-2010年,大同矿区忻州窑煤矿因开采导致的植被NPP损失量为4 613.66t;土壤有机碳增加1 641.169t;植被-土壤系统碳汇量减少6 166.401t,研究对更全面地测度煤炭开发对环境扰动的碳效应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半干旱地区煤矿开采生态影响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钱者东  王智  秦卫华  蒋明康 《资源科学》2013,35(5):1059-1065
随着我国煤炭开采的重心向西北地区转移,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根据煤矿开采特点与半干旱地区环境特征,从矿井开采强度、生态敏感程度两个方面将煤矿开采的非污染生态影响分为土地占用、地面沉陷、地下水位变化、自然背景条件4个子系统,选取13项量化指标并确定其权重,构建了煤矿开采生态影响评价模型,系统提出了半干旱地区煤矿开采生态影响程度定量评价的方法.以神木大保当煤矿为例,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可操作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思锋  张立  张一恒 《资源科学》2011,33(10):1914-1923
本文应用生态梯度风险评价方法,通过定性评价,初步确定了榆林煤炭开采区的主要风险源、风险受体和最大的生态效应,描述了风险源、风险受体、生态效应之间的递进传导关系。通过半定量评价,确定了榆林煤炭开采区最有可能遭受风险源影响的次级区域;发现了次级区域内风险源对最主要风险受体的生态效应发生最典型的特定次级区域。通过定量评价,验...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各省化石能源资产流转为出发点,采用基于生物质能替代的能源足迹法计算能源输出生态足迹,并引入能源资产流转压力系数,在此基础上,探讨以化石能源资产输出地为受补偿主体,化石能源资产输入地对输出地进行生态补偿的核算机制。在完善生态补偿模型前提下,对中国煤炭能源流转的生态补偿进行实证研究,从环境治理成本、环境价值损失成本和生态修复成本(包括土地复垦和农地修复)3个角度构建核算标准,计算出中国主要煤炭能源省份由于煤炭能源的输出应接收的补偿额度。分析表明:2010年煤炭能源净输出有山西、内蒙古、安徽、贵州、云南、陕西、青海、宁夏和新疆9个省份,由于山西能源流转足迹压力系数最大为5.67,煤炭能源输出足迹严重超出该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因此山西省应接受输入地补偿费用最高为3 817.94亿元。  相似文献   

15.
吴鹏 《资源科学》2013,35(2):455-461
生态修复是全新的采煤塌陷生态环境社会治理模式,主要指在人工条件下对原有被破坏生态环境进行恢复、重建和修整使其更适合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生态修复法的价值体现在它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其对公众社会正义、分配正义需求的满足.生态修复不仅仅追求对于生态环境本身的恢复和重建,更体现了它对生态环境影响下人们权利和义务的修正,这一过程也同时反映出人们对于环境正义的述求,而环境正义的实质就是分配正义.这种正义价值的选择决定了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建设的目标应当包括经济利益的实现和环境利益的保障这两个基本方面.目前,生态修复实践已经在多个煤炭开发城市里广泛开展,但是理论研究尚局限在技术和管理领域.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研究存在理论研究不深入,相关法律制度欠缺等问题.选取安徽省淮南市采煤塌陷区的生态修复作为典型案例,深入研究生态修复理论,探索其理论的社会意义,并以此为基础完善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将有助于解决我国现实的社会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6.
露天煤矿开采对区域景观格局、生态过程、生物生境等造成巨大影响,导致矿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发生变化。该文以山西省平朔露天煤矿1987年、1996年、2005年和2010年遥感影像数据及矿区未来复垦计划和产业转型规划的相关资料为基础,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评估方法,分析了1987-2010年煤炭开采对矿区生态系统的食物生产等生产服务价值和土壤形成与保护、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持、气候调节等支持与调节服务价值的影响,并使用在缓冲算子调节下改进的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2010-2020年矿区在产业转型背景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受煤矿开采的影响,平朔矿区原地貌土地被大量损毁,导致了矿区生态系统结构受损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1987-2010年,平朔矿区5项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由9 206.15万元下降到6 688.14万元,年均下降1.19%,其中1987-1996年、1996-2005年、2005-2010年3个阶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速率分别为15.22%、9.22%、5.61%;预测2010-2020年间,受土地复垦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速度趋于缓慢,至2020年矿区5项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6 429.81万元,年均下降0.39%。在露天煤矿开采的不同阶段,应注重通过保护性的矿产开采,科学的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等技术及生态产业的大力发展来调控矿区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从而提高矿区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17.
调查采煤沉陷区建设城市人工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社会效益,为采煤沉陷区的整治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以唐山市改造采煤沉陷区建设的城市人工湿地公园为背景,采用实地考察、调查问卷、专家访问等方法对其生态环境社会效益的进行了调查分析。取得采煤沉陷区建设城市公园的生态环境社会效益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18.
宁夏东部能源化工基地煤炭产业生态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化工产业因关系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而备受学者们和相关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对其中潜在生态风险的评估是指导生态风险管理的必要途径.本文采用风险度量公式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煤炭产业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 宁东煤炭产业存在5种主要生态风险源、4种生态受体和8个生态终点;生态风险概率处于高度风险等级,生态损失度处于中度-高度风险等级之间,至2020年煤炭产业的生态风险值为0.4557,处于中度风险级,属生态风险黄色预警管理状态;开采规模、建设速度是生态风险发生概率的重要影响因子,对生态损失度贡献最大的因子为土地破坏度,其次为水体破坏度.在综合分析生态风险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能源化工基地生态风险管理措施,为生态风险预防、降低生态损失和生态恢复重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赵波 《科技广场》2012,(6):80-82
大同地区是我国煤矿主要产区之一。而采矿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对植被的影响则尤为明显。遥感作为信息获取的快速而有效的工具,具有宏观性好、更新周期快、人为因素干扰小等优点,可以为植被监测提供直接客观的信息。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快速有效地获取地表植被覆盖度及其变化信息的指标,已广泛地得以应用。本文以大同地区为研究区,采用ETM影像为数据源,计算研究区在2000年和2005年的植被覆盖度,并对2000~2005年间植被覆盖的变化情况进行了遥感监测及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20.
岩质边坡植被重建后的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方帅  徐礼根 《科技通报》2009,25(4):503-509,514
边坡是在公路和矿山等建设中产生的裸露坡面,边坡植被则是在这些坡面上人为重建的护坡植物群落.虽关于高速公路建设和采矿等对周边环境的生态影响已有较多研究,但专门针对岩质边坡植被修复后的生态评价标准则鲜有报导.本文结合我国公路和矿山边坡复绿工程的实践经验,初步构建了岩质边坡植被重建后的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将该体系划分为五个层次:边坡植物个体与环境的评价、边坡植物种群水平的评价、边坡植物群落水平的评价、边坡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的评价,以及边坡景观尺度的评价,通过贡献权重将这些指标进行整合得出边坡修复植被的生态评价得分.该评价体系有易操作、针对性强、综合性高、时空跨度广等特点,能弥补当前我国边坡植被修复工程效果评价中生态评价标准之欠缺.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推进我国公路和绿色矿山生态边坡的顺利发展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