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学习者主导地位的提出,针对影响二语习得的学习者因素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歧义容忍度即对模糊现象的宽容度,反映了学习者学习风格和心理特点,是影响学习者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从写作过程这一角度来看,歧义容忍度对学习者写作策略选择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自主学习作为个体的一种学习过程或能力,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自我效能感、认知策略和学业失败应对方式对自主学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分别反映了自主学习过程的动机、认知和行为三个侧面。本研究使用问卷对中国成人学习者自我效能感、认知策略和学业失败应对方式进行了调查,并采用相关分析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中国成人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特点是:倾向于认为自己的努力和能力会在学习中发挥较大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更多采用深层加工策略;在遇到学业失败或困难时,一般是采用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常伴随一定的自我谴责。另外,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学业失败应对方式与效能信念和认知加工策略之间都存在相关,但效能信念与认知加工策略之间无相关。相信自己能对学习施以影响的成人学习者,在面对学业困难或失败时更多地采取积极的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同时这样的学习者也更倾向于采用深层加工策略。但成人学习者的效能信念对其选择何种认知策略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洁 《现代企业教育》2011,(24):251-252
对成都医学院156名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听力策略的调查显示,医学生所选择的听力策略与他们的学习风格紧密联系。学习风格影响听力策略的选择和使用,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在其听力学习过程中选择不同的听力策略。研究结论是教师应有的放矢地帮助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调整其听力策略。  相似文献   

4.
王斐 《成人教育》2021,41(4):11-18
在线自我调节学习是增强学习者在线学习投入、提升学习绩效的重要保障。当下在线开放课程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广泛深度应用,国内外学者主要关注高等教育全日制学习者在线自我调节学习的相关研究,对学历继续教育学习者的关注较为罕见。采用混合研究法,对疫情防控期间,陕西、广东、云南等三省参与在线课程学习的学历继续教育学习者在线自我调节学习的现状、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研究样本在线自我调节学习现状不是很理想,主要受个人因素、课程因素、文化因素和管理因素的影响,最终从优化课程、重构学习空间、加强过程监控等三个方面提出了调节和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上海某师范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Kolb学习风格量表和大学生在线学习适应性量表来收集数据,调查研究大学生不同学习风格类型对在线学习的适应性,从而发现在线学习适应性良好学习者的共同特性。结果表明,个案学校大学生在线学习适应性较差,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主要影响了大学生在线学习适应性。而且,不同学习风格类型学习者在线学习适应性有着显著差异,其中发散型学习者最适应在线学习,而这样的差别主要存在于学习者反思观察、具体经验和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研究者根据研究结果,对自适应学习系统设计、学习者和教师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学习方式。以实现网络个性化学习为目标的自适应学习系统成为提高网络学习质量的重要研究课题。然而目前大多数自适应学习系统仅具有单向适应能力,即实现了系统根据用户特性适应性向学习者呈现学习资源、过程和策略的功能。尽管这种功能有助于解决学习者认知超载和网络迷航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但学习者在此系统中是一种被动学习,不利于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不利于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还容易使学习者产生惰性。因此,应该充分考虑学习者和系统之间的主客体关系,在自适应学习系统中建立双向适应交互,即用户主动选择资源的适应性交互和系统主动推送资源的自适应交互。双向适应交互最为关键的是用户模型,而认知风格是用户模型中影响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元素。从学习效率和使用感受两个层面实证评价双向适应交互性,以及认知风格对其的影响发现:采用自适应学习方式,学习者具有更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绩效;但认知风格会影响到自适应学习和适应性学习的绩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学习者数字化学习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从学习绩效指标、研究方法、研究结论三个角度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研究发现,学习者学习绩效的指标选择上,多数研究倾向于从学习者学习满意度的主观评价和学习者成绩的客观衡量两个方面来予以评估;大部分研究选择定量研究方法和推断统计的数据分析方法,而且更多的研究倾向于实证研究;对于影响学习者数字化学习绩效的因素,研究结论差异比较大,比较一致的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对信息技术的态度、计算机自我效能感、计算机焦虑感、过去学习成绩、教学交互;没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学习风格、人口学特征.本研究将对提高学习者数字化学习绩效提供参考,并为后续的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分析远程教育学习社区的一些特质、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学习社区的设计策略。本研究基于对一些理论文献的概括、总结,归纳出远程教育学习社区中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分析了建立远程学习社区对于学习者学习的意义;探讨了建立学习社区的步骤、影响因素和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9.
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交互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当前主流的虚拟学习社区进行实证研究,剖析虚拟学习社区中影响学习者交互的因素,有助于搭建一个积极促进学习者交互的学习环境。本研究选取了基于Moodle平台和Blackboard平台搭建的校园辅助型虚拟学习社区,运用内容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质性访谈,分析了影响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交互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教学策略、学习主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时间分布、分组策略等因素对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的交互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线教育“质量革命”已经到来,以学习者视角的在线学习分析与评估至关重要。该研究基于“学习预备—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3P分析框架,构建了学习者信息素养、在线学习投入、深度学习动机与策略,以及在线学习绩效各要素之间的在线学习影响因素关系模型,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法分析其作用关系和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学习者信息素养对其在线学习投入、在线学习绩效、深度学习动机和策略均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在线学习投入对在线学习绩效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在线学习绩效对深度学习动机和策略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在线学习投入是信息素养与在线学习绩效的中介变量,但未达到关键程度;在线学习绩效是信息素养到深度学习动机和策略的关键中介变量,且对深度学习动机影响力大于深度学习策略。最后,文章提出优化学习者在线学习效果的相关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化与语言学习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学习中倘若忽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就不可能学好语言。因为,目标语与本族语文化的差异不仅会影响学习者对目标语的正确理解和准确运用,而且学习者的本土文化也会影响他自身的学习行为。文化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学习策略的选择和应用。学习者和教师只有充分重视文化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才能获得语言学习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教学视频因其多通道展现教学内容的特性而成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首选形态。线索作为教学视频中的重要引导性教学设计手段,探究其类型及学习者先前知识经验对学习效果的交互影响,有益于优化教学视频的设计策略。基于学习者先前知识经验水平(高水平和低水平)和线索类型(言语线索和视觉线索)两个维度,运用眼动追踪技术和认知负荷、学习满意度、学习效果等测量工具,通过实验考察二者对学习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后发现:学习者先前知识经验水平对认知负荷的影响显著;线索类型对学习满意度的影响显著,且线索类型与学习者先前知识经验水平在学习满意度上的交互效应显著;学习者先前知识经验水平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显著,且线索类型与学习者先前知识经验水平在迁移测验成绩上的交互效应显著。实验结果表明,线索类型与学习者先前知识经验水平对学习满意度和学习效果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即只有低知识经验水平学习者在学习含有视觉线索的教学视频后,学习满意度与学习效果才有显著提升。这可能是由于该类学习者在信息选择时存在困难,视觉线索可以帮助其提高信息搜索效率,而言语线索却会使其认知负荷超载。  相似文献   

13.
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情感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许多研究者一直关注情感因素与学习过程和最终结果之间的关系。原因在于动力、态度、自信心和同化倾向等情感成分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包括时间、精力的投入以及认知方式和学习策略的选用。基于大多数人的第二语言学习行为发生在语言课堂这一事实,通过分析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对改革教学活动提出了一些尝试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策略型学习者的情感策略及其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情感不仅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更是教学目标之一;情感在英语学习中具有准备、调节、协调和创新功能.情感策略作为学习策略的基本因素之一,对学习策略的其他成分有着重要的影响.策略型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善于运用情感策略,化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愉悦、向上的心境,促进高效率地学习.  相似文献   

15.
Providing learners with computer-generated feedback on their learning process in simulation-based discovery environments cannot be based on a detailed model of the learning process due to the “open” character of discovery learning. This paper describes a method for generating adaptive feedback for discovery learning based on an “opportunistic” learning model that takes the current hypothesis of the learner and the experiments performed to test this hypothesis as input. The method was applied in a simulation–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the physics domain of collisions. Additionally, the method was compared to an environment in which subjects received predefined feedback on their hypotheses, not taking the experimentation behavior into account. Results showed that overall both groups did not differ on knowledge acquired. A furthe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in their learning processes, the learners in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 built upon their intuitive knowledge base, whereas the learners in the control condition built upon their conceptual knowledge base. In addition, measures of the learning process showed that the subjects in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 adopted a more inquiry-based learning strategy compared to the subjects in the control condition. We concluded, therefore, that providing learners with adaptive feedback had a different and beneficial effect on the learning process compared to more traditional predefined feedback.  相似文献   

16.
Reflection o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is believed to be an essential ingredi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expert learners. By employing reflective thinking skills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one's own learning efforts, awareness of effec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can be increased and ways to use these strategies in other learning situations can be understood. This article describes how expert learners use the knowledge they have gained of themselves as learners, of task requirements, and of specific strategy use to deliberately select, control, and monitor strategies needed to achieve desired learning goals. We present a model of expert learning which illustrates how learners' metacognitive knowledge of cognitive, motiv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 is translated into regulatory control of the learning process through ongoing reflective thinking. Finally, we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that the concept of expert learning has for instructional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STEM教学中普遍存在课程设计粗线条化、缺少足够的教学支架、无法满足学生完成探究过程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最为核心的原因是STEM教学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如何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STEM教学所强调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做中学"学习方式和注重跨学科、情境、体验、参与的特色,有助于激发学习者多个层面的学习动机,从而提升STEM教学效果。基于STEM教学过程模式、学习动机相关理论以及动机层次模型,通过归纳演绎构建的面向STEM教学过程的学习动机序列模型,包括教学目标/结果层、教学活动层、教学干预/策略层三层结构,通过每层核心要素的横向推进以及层与层之间的纵向转化,最终指向STEM学习动机的激发。该模型的特色体现在,从情境、语境和全局三个层次划分了学习动机,并指出在各教学环节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设计来激发不同类型的学习动机,且情境、语境和全局动机之间存在双向循环递归关系。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有助于指导教师更好地在STEM教学中激发学习者的多层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8.
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及教学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认知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主流,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认知心理学学习观主要有:学习是个体主动构建的过程,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学习的充分条件,对信息的认知加工和相应的策略是学习的必要条件,元认知对认知过程的意识和调控影响学习的顺利进行,动机指导着个体的学习。据此,现代教学实践应改变传统的学生观,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研究、学生学习策略和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教学评价也应注意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The selection of a suitable learning strategy in individualised science instruction should be influenced by the learning potential of the learners. Components of their'learning potential'include: aptitude, scientific affect, attitude, and college scores. Achievement gain was measured b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re-test and post-test scores with the credits gained through the enrichment and task activities. Based on their gain scores, learners were divided into high, average and low achievers and their preferences for learning strategies were collec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marked differences according to learning potential.
Other research has investigated the question of suitable learning strategies for different kinds of learners, but its validity often has been restricted by a limited number of strategies with only a small number of learning components analysed. To overcome such constraints, this study included six independent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seven group learning ones. Instead of calculating simple correlation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learning potential was analysed for three achievement levels, and interaction effects were separated.  相似文献   

20.
以开放远程教育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作为研究视角,根据远程教育的自我决定动机理论和语言学习策略理论,通过实证分析方法,并结合教学反馈,探讨了成人学生英语学习的社会情境、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并对提高远程英语教学效果,提出了建构自主支持的社会情景,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习动机,改进相应的教学策略,引导远程学习取得实效等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