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2011年中国新媒体传播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011年中国新媒体传播相关各领域研究的总体进展进行了回顾和梳理,认为这年的中国新媒体传播研究进一步聚焦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新媒体传播领域的融合、应用和治理等研究主题上,对中国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和本质特征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2010年中国微博客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2010年中国微博客研究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回顾和分析,认为创新、变革与融合是这年中国微博客研究的重要主题。由于微博客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一种典型的融合性新媒体形态,所以微博客研究成为这年中国新媒体传播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为中国新媒体传播研究及其新媒体理论拓展提供了新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3.
反观15年来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关系研究不难发现,研究者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关系的判断发生了从替代到竞争再到合作、互动和融合的变化。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变化,一方面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过去停留在想象中的认识在实践中被调整和校正;另一方面则是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关系的观察视角发生了改变,从过去的偏向宏观层面和传播技术层面的论述,转为更为关注社会情境、具体案例和传播内容。而随着研究的深化,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互动的内容、方式和程度等问题将得到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2013年是新媒体行业继续飞速发展的一年,新技术层出,新的传播现象日益丰富。本文聚焦于这年度网络新媒体研究者最为关注的五个领域:微博微信、网络舆论、手机新媒体、媒介融合和社会影响,梳理了本年度学科研究的基本情况和整体脉络并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5.
2011年我国媒介融合研究在2010年"三网融合"试点的实践探索基础上和2011年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背景下获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出现了诸多值得关注的观点,"媒介融合"概念的重新认识与界定、媒介融合的现状与问题、媒介融合的动力因素与阻碍因素、媒介融合的社会影响、媒介融合的路径、策略与发展趋势、媒介融合的规制与监管等问题则成为这一年研究者关注的重要主题。本文章通过2011年媒介融合研究的相关文献的总体观照与综合分析,在成果总结的基础上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缺陷,以期明晰后续研究的方向和为未来媒介融合的全面展开提供理论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视听新媒体作为一种新业态,借助于高速发展与持续创新的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和通讯技术,在近几年迅速崛起,并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2010年“三网融合”试点实施以来,关于视听新媒体的研究获得了新的进展,出现了诸多值得关注的观点,视听新媒体的发展历程与概念界定、发展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社会影响与未来趋势以及规制与监管研究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要主题。文章通过对近年来关于视听新媒体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在成果总结的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与薄弱项,为视听新媒体后续的研究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孟威 《当代传播》2022,(1):10-14,50
本文通过新媒体文献研究认为,2021年度新媒体研究主题呈现新的整体特点;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短视频、媒体融合、舆论舆情、文化与信息内容传播、思想理论、技术创新应用与效果、公共卫生与健康传播、新媒体治理研究等八个方面;在短视频传播模式架构、舆论与情感关系、新媒体国家形象构建、新概念、新话语的理论阐释,技术与具身传播、信息传...  相似文献   

8.
2010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于2010年12月9日-10日在暨南大学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网络传播学会主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暨南大学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协办.来自中国大陆及港澳台的专家学者百余人参加了研讨.围绕"新媒体·新生活·新世界"的主题,除主题演讲外,会议分设"媒介融合与社会发展研究"、"新媒体与政治传播研究"、"移动新媒体研究"、"新媒体与公民社会研究"、"网络新媒体业务实践研究"、"新媒体产业研究"、"微博客传播现状与趋势研究"、"新媒体基础理论"、"新媒体文化研究"9个专场.本次年会的亮点之一是首次使用微博直播"上墙",实现了新媒体研究与新媒体传播的统一,体现出鲜明的新媒体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国2011年微博客研究的总体进展进行了回顾和分析,认为创新、融合与治理是本年度微博客研究的重要主题。微博客已经成为业界和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而随着微博客传播潜力的不断挖掘,微博客还将成为新闻传播学领域的基础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陈力丹  董晨宇 《当代传播》2011,(2):10-13,16
2010年我国新闻传播界的新鲜话题频出,有关新媒体的讨论是这年学界突出的热点话题,诸如微博、物联网、网络水军和《侵权责任法》中关于网络侵权的规定等。同时,新闻改革话题也随着新闻出版改革、三网融合的政策性推动而受到关注。年内,关于新闻职业道德、典型报道的生产、公共事件的媒体角色等,也引发了一些讨论。本文对2010年九方面的新鲜话题进行回顾,并大致勾勒出一年来我国新闻传播理念的新收获。  相似文献   

11.
Recent studies of new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e shown that broad terms such as “new media” are problematic. This study expands previous research by exploring how first-generation, working class United States Latino participants perceive and use new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relation to their cultural values. Discussions generated across seven focus group sessions (N=78) about three common new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1) cell phones, 2) computers, and 3) the internet, showed that United States Latinos positioned the perceived usefulness of each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differently, based upon their cultural values regarding good communication. In particular, participants discussed how cell phones provide an effective way to make interpersonal contact whereas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 were viewed as damaging to the communication necessary for good social relation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is group of United States Latinos did not view new media as a homogeneous category, but instead had very distinct perceptions and ideas about the expected uses of cell phones,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 in relation to their cultural values regarding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2006年度学术期刊的回顾分析,从媒介形态、新闻理论、传播学、网络传播、新闻史、广播电视等六个方面综述了2006年国内新闻传播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边巍 《编辑学报》2014,26(3):265-267
以媒介融合为背景,分析科技期刊传统传播模式与网络传播模式日渐融合的趋势,提出了科技期刊以编辑出版为核心,建构OTO(online to offline)融合传播模式,即"线上到线下模式",使传统模式与网络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期刊的发展与传播。  相似文献   

14.
周华清  郑骋  王冰云 《编辑学报》2021,33(6):667-672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学术期刊的学术运营面临诸多问题,迫切需要提升学术期刊的学术传播能力。随着网红经济的盛行,知识网红为学术期刊的学术运营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学术传播趋势分析,知识网红对学术期刊的学术传播方面具有引导性。研究发现,利用知识网红的传播优势,能够提升学术期刊学术品牌影响力,有助于提升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发挥知识网红在市场经营和科普传播中的优势,对提升学术期刊的学术运营与学术传播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新媒体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借助混沌理论分析了新媒体传播中的蝴蝶效应,认为新媒体是一个混沌系统,新媒体传播是由有序到无序、再到新的有序的循环过程;其结局具有不可预测性;随后提出了下新媒体传播蝴蝶效应下的政府危机管理对策,即建立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在新媒体突发事件的初期,防微杜渐;在新媒体突发事件的中期,以疏通为主,新媒体突发事件的后期,亡羊补牢。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技术发展使网络传播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传播主体与受众融合,传播渠道与方式多元,传统传播流程被改变;网络舆情形态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个体成为网络舆情形成和扩散中心,政府“把关”功能严重削弱,出现传播权滥用与“网络串联示威”。新媒体技术还给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带来了重大挑战:信息采集数量巨大,信息分析难度增加,舆情预警时间缩短,舆情应对日益复杂。  相似文献   

17.
张强  田旭  郑小光  张彤  恽海艳  李楠 《编辑学报》2017,29(6):571-573
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的兴起,对传统学术期刊产生了直接冲击.学术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使其在挑战中走出传统的局限,延伸了发展空间.以《机械工程学报》实践探索为例,将期刊高品质内容和优秀的审稿专家、作者群作为期刊竞争力的核心,借助新媒体手段,增加学术期刊内容展现形式及传播渠道,并有效增强互动交流,进而为提升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服务.  相似文献   

18.
邱文中 《新闻界》2007,(6):157-158
互联网广告的形式主要为四种基本类型:干扰型广告、融入型广告、关联型广告、主题型广告.本文将互联网媒体界定为直效型媒体、事件型媒体与认知型媒体,以帮助我们廓清互联网媒体在营销传播中的地位与角色.  相似文献   

19.
直面数字化:媒介市场新趋势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了数字化背景下媒介市场发展的新趋势:数字化浪潮的到来与传媒产业版图的改写;全民DIY:第三代网络盈利模式“;碎片化”语境下传播力量的构建;创新是传媒业发展变革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20.
国外新媒体环境下的议程设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媒体环境下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是否依然有效是议程设置研究领域中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国外学者近年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检验新媒体环境下媒体对受众是否具有议程设置的功能,二是检验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间议程设置效果。现有研究表明,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对受众具有议程设置功能;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网络媒体自身之间存在媒介间的议程设置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