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论运动”是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国教育管理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事件。它以费格尔的逻辑经验主义哲学和西蒙的决策理论为理论基础,建立起实证主义的教育管理理论,大力推动了美国教育管理研究和学科的发展,对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管理研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以舒尔茨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理论开辟了教育经济学先河。到了70年代,由于西方“经济滞胀”,导致西方学对人力资本理论质疑,并形成人力资本理论新发展。然而,这不过是原有教育经济学理论基础的人力资本理论的延伸,没有突破传统教育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直至20世纪90年代新制度经济学的崛起,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才又辟新路径,使教育经济学理论基石得到真正意义的拓展。  相似文献   

3.
理论运动是20世纪40年代末至80年代美国教育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有力地推动了美国教育管理理论研究和学科的发展,回溯国内外理论运动的研究状况,旨在对这一重大事件进行全面详细地梳理和剖析,以增进和改善我们的教育管理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4.
试论研究生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互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教育与社会发展是一种互动关系。探讨了这种互动的理论基础,提出了为保证两良性互动的两种运行机制,即研究生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拉动机制和社会发展对研究生教育的推动机制,并对这两种机制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我国社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提高劳动者素质,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获得了空前发展。90年代,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人生的重要意义,于是普高热兴起。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临近,高中阶段原本双峰并峙的普教和职教,开始互相兼容和融通。普、职一体化是当今世界中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我国高中教育的综合化,不仅应寻求理论支持,而且要探索可操作策略。这正是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必然要求的反映。一、高中教育综合化理论构建要把握高中教育…  相似文献   

6.
主体性教育理论在中国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其发展经历了.,世纪.,年代初期和中期对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讨论".,年代末到',年代初演化为对教育者,受教育者主体性的讨论"到',年代中期以后由理论进入到实践,主体性教育理论是在吸收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建立起来的一种时代的教育理论"是我们时代的哲学"它推动着中国教育思想和实践从传统走向现代,一,主体性教育的客观必然经济社会的每次变革"都会要求并实际引起教育的变革"同时"教育通过促进人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呼唤人的主体精神的现…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60年代,彼得斯将远程教育比作教育的工业化和技术化形态,认为远程教育是工业化社会的产物,具有工业化生产的特征。80年代末、90年代初,远程教育工业化理论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远程教育的后工业化理论。探讨了后工业化社会远程教育理论对远程教育传播方式的影响及其对远程教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终身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引进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在引进的形式、载体、范围,引进理论与中国本土教育理论对话水平,以及引进理论对中国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创新的影响程度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终身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引进不仅影响了中国教育学的学科发展,推动了中国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化,而且对人们教育观念的改变以及中国教育实践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终身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引进,给中国教育学者加强教育理论与中国教育实践的对接,实现教育理论的创新带来五个方面的启示:厘清国外教育理论的发展脉络;确立中国教育理论的自主性;立足中国教育实践;开展中外教育理论的"对话";实现教育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技术是属于教育范畴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它是先进的教育思想、方法和组织形式相结合的产物。对其理论基础的研究对推动教育技术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审视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内涵,鲜明地提出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石,并对其发展和对教育带来的影响作了探讨,以期引起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且深思慎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主要的学习理论,自上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学习和应用建构主义已是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该从建构主义的应用现状出发,就建构主义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关于建构主义的认识上的误区、以及理论本身的局限性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目的在于科学、合理地应用建构主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