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说真的,要说学生爱写作文,十个中间怕只有两三个吧。写作文,是件伤脑筋的事,如果不是因为要考试,因为升学考试的语文试卷上作文的分数还占得不少,谁高兴去写它呐?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因为高考,因为作文如果写得不好会影响升学,所以,学生们也就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写。但这决不能说是“爱写”,而是“不得不写”。不得不写,如果会写,倒也是省心的事儿。现在的问题是,不得不写而且又不会写,  相似文献   

2.
赵文汉 《新作文》2004,(5):27-29
按照叶老的观点。语教育的教学任务是听、说、读、写四大项目。在母语的环境中,“听在课堂外基本上就可以完成,四大任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剩下了三大任务。“写”占据了语教学的1/3的天地,足见其在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语教学中,教师远没把“写”放到理论上所说的那样的重要位置上,作教学存在着很多值得关注的问题,教案撰写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庆欣 《贵州教育》2010,(13):29-30
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语文学力发展的基础需要。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每堂课都在进行必要的听、说、读、写的交互活动。因为“听”是“说”的前提,没有清晰的“听”,就不会有得当的“说”;没有恰如其分的“说”,也就不可能有精彩的“写”,也不可能有绘声绘色的“读”。可见,“听”是相当重要与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4.
李筱俐 《学语文》2006,(3):36-36
作文的本质是什么?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大小作文写了几百篇,但他们从重复式的批语,重复式的训练中收获的是“爱你不容易”。可是高考作文60分的分值,又令学生不敢懈怠。学生不得不写,又不得不爱,无奈地在有限的素材里,重新组合“正确的假话”。他们在老师的鼓励下试图用一个公式把如何作文固定下来、规范下来,就自以为取到了如何作文的“真经”。我们可以从那些大同小异的文章里。读到许多冠冕堂皇的“真理”,嗅到古人的八股气,看到作文技法的表演,而就是找不到属于他们的“真我”。  相似文献   

5.
面对佳作,人们常常赞叹:“亏他想得出来!”此话很有道理。因为“想得出来”是“写得出来”的前提。虽然有的人“想得出来”未必都能“写得出来”,但是想不出来是绝对写不出来的。作文离不开“想”,就像人离不开空气、庄稼离不开阳光一样。只有敢想、乐想、善想,才会转化为敢写、乐写、善写。不少中学生常为自己想到就写的能力太差而困惑:为什么别人作文时能妙笔生辉,  相似文献   

6.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初中学生作文水平到底处于一个什么现状呢 ?笔者就这一问题,在本县城乡学校近三千名初中学生中作了抽样问卷调查。本文拟根据这次调查的结果,对当前初中学生作文的现状及其对策作一探讨。   一、当前初中学生作文的现状   1.能坚持写日记,但缺乏具体指导。能坚持写日记并写好日记是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被调查的 9所学校中,“每天都能坚持写日记”的学生占了全部被调查学生的 52. 5%,“老师要求就写”占了 23. 5%,“有时写有时不写”的学生占了 19. 5%…  相似文献   

7.
写话,是低年级一项十分艰巨而又重要的教学任务。作为写作至关重要的基础,低年级的写话训练必须抓好落实。然而,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写话,“想说爱你不容易”,学生不爱写话已成为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如何转变这种困境?《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开放时空,激发兴趣,让学生爱写话、乐写话。也就是:写话,“只有爱你才容易”。  相似文献   

8.
郭根福 《四川教育》2002,(12):38-39
习作教学的价值观:从人文分离走向人文合一《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提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我认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就习作教学而言,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写什么、怎样写”;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就习作教学而言,就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写、将会怎样去写”。这两个问题是构成完整的习作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习作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问题,实质上是作文与做人的关系问题,两者的辩证关系应该是“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也…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的修订中,关于“写作”方面,将“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一句改为:“提倡学生自主选题,少写命题作文,加强对平时练笔的指导,提倡写日记、书信、读书笔者等”。我们不得不为这一修改叫好。  相似文献   

10.
一、课前絮语:“不像话”的事可以写进作文吗?一贯以来,写作文,好像总是要写“好人好事”才行。譬如,《记一个……人》,就仿佛一定要写认真学习的、助人为乐的或者意志坚强的人;《记一件……事》,就一定要写快乐的生日,帮助残疾人,克服困难什么的。当然,通过写这样的文章,让大家都来学习“好人好事”是很有意义的。然而,说实话,我们在写作文时,不知道是因为“好人好事”的“库存量”不够呢,还是没有真正懂得做“好人好事”的意义,反正这方面的“储蓄”不多。于是,不得不胡编乱造一些“好人好事”来写,结果写作时好像在说…  相似文献   

11.
王成 《宁夏教育》2008,(12):31-31
提到教学反思,好像成了当前学校教师提高自我教学能力的灵丹妙药。如我所熟知的一所高中,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每节课都写所谓的“教学反思”,并且明确要求必须要写在教案本上。把教师一种自觉行为制度化,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一线教师们根本是力不从心。每次到月底检查教案时,必须得一天写好多篇“教学反思”,真是苦不堪言。作为一名旁观者,我也不得不谈谈自己对此问题的浅显认识。  相似文献   

12.
文,源于现实。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作文贵在说出实话,抒写真情。小学作文教学,无非是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鼓励学生实话实说,抒发真情,就是一条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说实话、抒真情呢?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一提到写作文,学生们就会头痛,不知道写些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写。那么,怎么才能解决学生的“不知写什么”和“不知怎么写”的问题,以提高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把中学作文教学搞上去呢?先谈解决前一个问题,即不知该写什么的问题。首先就要丰富学生的生活,指导他们积累生活中的材料。社会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库”,是源头活水。正如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所说:“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要扩大学生视野,培…  相似文献   

14.
当前,学生写作遇到的最大问题仍是写作积极性不高、怕作文、厌作文,无话可写。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文有任务感,是为老师写、为完成任务写、为考试得分写。一句话就是“要我写”。如何扭转这一现状,让学生写作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  相似文献   

15.
读读现在孩子们的作文,总觉得感受不到那纯朴的童真或真诚的童情,作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始终没有跳出“为作文而作文”的怪圈。传统的看法是,考试时作文写得好.语文分数就高,升学机率就大,所以必须把作文写好。现在众多教师依然有此看法,也集中反映在作文教学中,题目几乎由大人规定,“跑题”就要遭彻底否定,就算不是命题作文,立意也必须是深邃的,不容许大人所认为的那些没有“积极意义”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王碧维 《双语学习》2007,(7M):102-102
新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倡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综合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任务型”教学的活动途径,强调教师设置的多个任务之间要形成任务链,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充分的“说”,以“说”能力的提高带动“听、读、写”的能力。学生爱说、会说、善说,从句说到段,再从段说到口头作文,直至最后与“写”的行为接轨,达到“终极”目标。这就是任务型的“说写”教学。  相似文献   

17.
黄凤莲 《广西教育》2006,(12B):36-37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运用自己所学语言。简单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了就用。它立足于学生本身,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以言行事”的语言行为过程中逐渐掌握语言,即以任务型教学理论为主线,贯穿诸多教学方法和形式,来完成“以言行事”的目的。怎样使任务型教学在教学中“活”而有效呢?  相似文献   

18.
目前,语文写作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仍是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怕作文、厌作文,无话可写。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文有任务感,是为老师写、为完成任务写、为考试得分写。一句话就是“要我写”。如何扭转这一现状,让学生写作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  相似文献   

19.
目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习作语境不完整、习作目的不明确、习作指导不合理以及忽略了习作对象等,这些问题违背学生习作的本质,即表达和交流。因此,本文以交际语境写作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习作教学策略:强调语境意识,将“空泛的习作任务”转化为“完整的习作语境”;树立“交际意识”,从原来的“为分而写”转变为“以说促写”;明确“指导意识”,从单纯的“文章指导”到习作“全过程指导”;强化“读者意识”,从“作者中心”到“读者中心”。  相似文献   

20.
语文写作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仍是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怕作文、厌作文,无话可写。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文有任务感,是为老师写,为完成任务写,为考试得分写。一句话就是“要我写”。如何扭转这一现状,让学生写作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