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我同一”与生态伦理——庄子的生态伦理思想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的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包括两大方面 ,一是“物我同一”的生态伦理情怀 ,包括三个层次 ,其中“人与天一”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融合 ,“物无贵贱”主张万物平等 ,“顺物自然”强调遵循自然规律。二是“万物不伤”的生态爱护观念。庄子认为 ,人应该珍爱万物 ,节约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与庄子生态思想之间有着相似性"物无贵贱"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两者都尊重自然,具有万物平等的生态价值現;"世界之夜"与"绝圣弃知",两者都批判技术知识;"逍遥游"与"诗意栖居",两者都追求自由的生存状态.不过,一个主张"清静无为",一个强调"艺术拯救",两者实现理想的具体方法有所不同.他们在不同时代所倡导的人与世界合一的生态观,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相和的。《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母也"。《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之道,在于"成万物"。天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生之道是实现原则。"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  相似文献   

4.
孟子"仁民而爱物"的生态理念中含有丰富的精神养料和思想营养。性善论、人禽之辨说和"万物皆备于我"为孟子生态伦理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所处时代生态环境的恶化则是其生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仁民而爱物"的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内涵包括:加强水利建设;保护自然资源;树立生态伦理道德观及"爱物"的实现路径。吸收孟子"仁民而爱物"的生态伦理思想精髓,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道是中国思想的最高范畴.庄子有个观念叫做"天人合一",庄子说:"人与天,一也."人与天是合一的,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老子的"道法自然",即道就是自然,庄子思想基本上同于老子.他对美的著名言论是"天地大美",老庄的美在道,美在自然.然而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自然"等于"应该",所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庄子认为通过"心斋"、"坐忘"的历炼,才能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境界.  相似文献   

6.
《逍遥游》是庄子人生论的核心内容。所谓逍遥,就是超脱万物,无所依赖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庄子认为,达到这种境界的方法就是"心斋"和"坐忘",这两者体现了一种精神自由和天人合一的精神逍遥。齐物论包含齐物与齐论两个意思。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  相似文献   

7.
道家生态哲学主要包括"道法自然"的生态存在论、"尊道贵德"的生态价值论、"自然无为"的生态实践观三个方面。"道法自然"突出了宇宙万物运化过程的自然性,认为人与万物均由道而生,是平等共生的关系;"尊道贵德"强调尊重自然运化过程及秩序的价值以及人与万物自然本性的价值;"自然无为"主张"无为而为",减少对自然万物的干扰,顺应、发挥自然造化过程及秩序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和"庄周梦蝶"是我们哲学教学中经常引用的两个典故,但我们不少教师往往只作简单化的处理.说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意识作为万物的本原,认为客观的现实世界只是人的感觉的产物;而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认为世界万物都存在于人心之中,都是心之意念的产物,因而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大哲学家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醒来后问自己:是庄子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子?这是相对主义的表现.而相对主义最终必然会滑向不可知论,庄子是中国哲学史上不可知论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9.
王船山诠释孟子的"知言养气"章,认为北宫黝、孟施舍、告子等人都是"不动心有道",而孔、孟圣学是"有道不动心"。孟子以持志为本,集义养气、学诲知言而至义精仁熟,自然"不动心",告子等人是在"不动心"上下功夫,而孟子"不动心"是自致的功效。在"心气不二"的气本论前提下,王船山将孟子的持志、集义、养气、知言贯通为一,彰显出孟子心性之学的气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庄子的"逍遥"就是"游无穷","游无穷"基于庄子对人的有限性的深刻自觉。人的有限性包括生命时间的有限性、心智能力的有限性以及物欲造成人的有限性,等等。觉悟到人的有限性并非让生命堕入虚无,而是经由"无己"忘我的功夫化解这种有限性,卒至遨游于无限自由之境。"游无穷"包括心游大道和生命游于万物两个层面,心游大道是生命游于万物的主观前提,生命游于万物是"游无穷"的理论归依。庄子的逍遥不是纯粹的精神自由,而是要让"游无穷"成为人生的本真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1.
<正>我在今年《作文世界》第9期写了一篇《听庄子讲故事》,其中讲到"在我们中国,最善于讲故事的人恐怕要算庄子了"和"庄子的寓言是最有名的恐怕是不须怀疑了"这样的话,结果有小朋友来信说,他们知道古人讲故事最有名的是孟子,孟子的寓言才是最好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2.
<正>学者问:今天读《孟子》,至"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句,未得其旨。师傅能否开示一下?师答曰:欲明其义,须通观上下文。学者曰:《孟子》原文是这样的:"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师者曰:很显然,"反身而诚"的前提是"万物皆备于我",其结果是"乐莫大焉"。最后那句话的意思是:力行恕道,即是求仁最切近的路径。它提示我们:《孟子》此章所言乃求仁之事。学者曰:关于"万物皆备于我",从哲学史到教育史,不少教科书将它理解  相似文献   

13.
在庄子与佛教思想体系中,尽管没有生态这一名相,但其内蕴着的万物一体与依正不二、尊重生命与慈悲为怀、齐物与众生平等、崇尚简淡生活等智慧,对于当今人类树立天下一家世界观、对世间生灵怀抱一颗仁爱之心、善待自然万物、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提醒人们摒弃"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过把瘾就死"、享乐第一等陋俗恶习,从而在更为深切的层次上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和谐,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庄子美学是主体的美学和心灵的美学,其基本精神体现在自然,平等、自由这三个关键词上.自然即"天",一是指本真的自然界,二是指以自然为师,自然而然;平等即"齐物",是指万物在道的高度的同一、平等;自由即"逍遥游",它包括精神的自由和实践的自由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5.
艾灸疗法能健身、防病、治病,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广泛使用艾灸法,如《庄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孟子》中也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中国儒道两家环境美学思想都认为"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一体的。中国哲人认为,包括"人"在内的宇宙万物是一有机的生命体,而"人"之原初心性则是一虚灵的明觉,广大无际而可以含摄融汇自然万物,由是,人可以与宇宙自然和熙融洽、天人贯通。就儒家美学而言,孔子就提倡"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达成天人合一、物我同体的审美域;孟子则主张"仁民而爱物",在"仁心"中,万物也如如地以其本来面目向我开放,"人"与"物"生命相接、气息相通,还原为一个"天人合一"的生命体。  相似文献   

17.
"通才",这个词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古典时代的知识分子,想起知识尚未学科化,社会尚未专业化、职业化的时代,想起孔子、孟子、庄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百科全书式"的文化人物.  相似文献   

18.
赵羽 《文教资料》2007,(23):143-145
庄子哲学有一个核心概念,这就是"道"。在《庄子》中,"道"既是代表宇宙、自然、天地、万物本体的最高范畴,也是代表一切物质、精神、客观的、主观的概念的本源。庄子"道"论,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和基础,庄子丰富的美学思想也多缘"道"而来,其艺术精神体现着"道"的特征。在庄子的美学体系中,美与丑并不是最高范畴,我们只有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庄子之"道",才能够真正领会庄子的超越性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9.
庄子思想博大精深,其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学思想。“道”是庄子哲学的核心范畴,“道”在形而上的层面主要指存在的本源、根据、法则,庄子认为万物同源于“道”,所以万物平等,这为其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阐述提供了本体论的基础。庄子思想所蕴涵的与天为一的生态整体观、物无贵贱的生态价值观、知足知止的资源利用观、物我两忘的生态社会观等思想智慧,可以使当代人反思面临的生态困境,树立和谐的自然观、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逐步完善环境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20.
池田大作彻底的和平主义主张:人们应把自然界的万物看作是一种生命体。这一思想与我国古代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因而"自然而然"的人与物都有其相对价值、都应受到尊重等和谐理念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