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控制工程基础、机器人技术及单片机等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平台进行实验教学,可解决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先进机器人技术教学难的问题。结合控制工程基础、机器人技术及单片机等课程的具体教学实例,对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提高了学生对控制工程基础、机器人技术及单片机等课程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教学效果良好,为控制工程基础、机器人技术以及单片机等课程的实验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进新工科研究和实践,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学科特色,将自动化、电气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等专业相互深度融合,形成了大自动化类专业。同时结合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技术在自动化领域的应用需求,着重构建大自动化专业的电类技术人才的创新培养体系。文章从电类技术基础课程内容、课程实践和教学平台的建设三方面入手,研究我校大自动化类专业电类技术基础课程新体系的建设。旨在提高我校大自动化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学生,为其他高校大自动化类专业电类技术基础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了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的建设,机器人工程专业应运而生。大多数高校都把机器人运动控制课程作为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由于机器人工程是新开专业,各高校机器人运动控制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等参差不齐,不利于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发展。文章首先结合机器人运动控制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分析了其教学现状,然后从教材、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设想,旨在完善机器运动控制课程的教学体系,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理论和实践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促进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机器人工程专业是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的热门新工科专业,经过培养,要求学生具备工业机器人技术工作相关的知识、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基于人工智能教学实验平台,通过三个阶段实践课程规划,将严格的考核制度和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贯穿始终,对机器人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进行创新性研究。选取分别代表三个阶段的典型实践应用项目进行实践,实践效果表明,该课程体系有助于培养高质量创新应用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5.
采用快速原型控制技术,搭建了一套电液多维力控并联机器人半实物仿真系统。利用该平台进行实验教学,可解决机械工程专业液压控制系统、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以及机器人技术等课程理论脱离实践的教学难题。结合上述课程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应工程案例,探索电液多维力控并联机器人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该实验平台的实验教学,增强了研究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研究生实践能力,为机电液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6.
作为高职制造类专业群的一门共享课程,"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对培养智能制造类复合型应用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为了实现专业群内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深入剖析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专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必要性。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课程精准定位、教师队伍建设、专业教材开发、教学方法创新等四个维度就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与实践,为"双高"建设背景下推进专业群共享课程,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与创新提供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创新研究型实验"课程的建设思路,目标是让学生自主设计制作的机器人完成一项指定的工程任务,推动学生思考、发现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在介绍国内外高校机器人创新教育情况的基础上,说明了课程的产生背景和历史沿革;从多种具体工程任务备选的授课模式、面向机器人对象的教材丛书的编写情况、以智能机器人为主体的多媒体数据库设计和制作、自主选课的学生选拔、以学生为中心的讲授方式、重视实践环节的考核方法以及全自主全开放实验管理等多个角度,阐述了课程的教学改革内容;尝试在课程中引导学生参与到机器人创新实践活动中来。列举了详实的数据和实例展示了课程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8.
机器人课程是集创新与技术为一体的实践课程,与培养学生技能的课程不同,它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和技术素养。目前,全国很多中小学校都开设了乐高机器人课程。辽宁省抚顺市综合实践基地为创新课程建设,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也针对市辖区内4至6年级学生开设了乐高机器人课程,并成立了乐高机器人工作室。  相似文献   

9.
在强调高等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背景下,针对我国高校以智能机器人技术为载体所开展的高等工程教育和工程实践在学科交叉、学科前沿和工程实践三个典型方面存在的不足,论文结合我校开展机器人教育的现状,对我校在开展机器人教育中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实践效果进行了展示,在建立层次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环节,代表性的专题讲座和阶梯式的科研团队等方面对以机器人技术为载体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实践表明,多方位的工程感知、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及多样化的实践教学过程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其效果更为直接的表现在师生共同参与的实际工程案例中,同时也为高校开展以机器人教育为载体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模式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为贯彻"双创"和"新工科"政策对培养创新人才和加速工程实践教育改革的要求,采用优傲协作工业机器人系统,搭建机器人工程实训课程平台,设计和实现机器人工程实践课程专业类实训项目,以此期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升工程应用能力,为本校机器人相关学科在工程实践方面的发展提供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1.
"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新工科"等一系列行业背景和国家政策,对高职机电类人才提出新需求,培养具有交叉知识背景的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成为主方向。实践表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人,一定是具备多学科理论基础和很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机器人技术涉及机械、电子、自动化、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是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最佳载体。鉴于此,在机器人课程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传统的机器人课程的教学形式,借鉴案例教学的理论和经验,将机器人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合理融合。  相似文献   

12.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系列课程是在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起着其他课程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现有"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程体系存在着教学思想和目标对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强调不足、课堂理论教学比重过大、实验和实践教学仍未能改变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缺乏课堂互动交流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以学生为主体,以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教材建设为基础,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以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的改革为手段对课程教学开展了实践改革,经过几年的建设,构建了集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课外创新小组和创新基金项目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嵌入式系统是计算机学科中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如何提高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也显得的十分关键。机器人技术是当今研究热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把机器人技术引入到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中,从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3个方面,建立结合机器人技术的嵌入式实践教学内容和实施方案,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嵌入式系统课程的兴趣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不断推进,无论是新的工科专业还是工科专业的新要求,都将人工智能相关知识融入学科专业教育之中。河南工学院机器人工程专业以“新工科”内涵与要求为建设理念,以机器人技术为载体,以智能技术融入知识体系为切入点,以智能工程应用为落脚点,构建多平台、层级递进的“1+2+6”课程体系,打造实践课程“工作过程六步法”教学模式。通过专业创新改革,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创新意识明显增强,为进一步探索“智能+X”跨学科跨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机遇,机器人相关课程教学将更加注重和强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分析现有的机器人方向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指出了存在的问题。随后根据机器人课程教学需要具备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性的特点,尝试引入了项目教学法,阐明了项目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思维等方面的作用。在项目教学法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教学实践情况,设计了机器人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在引导学生设计并搭建一套相对完整的机器人系统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学生对机器人技术和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数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该文所提出的机器人实践课程体系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课程的改进是做好工程教育认证的基础,本文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为载体,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理念为指导,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围绕教学内容优化与调整、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分层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设计和创新能力培养、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和时代发展的需要,"理论力学"课程可以定位为既是各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又是具备独当一面的应用型基础课程。文章面向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出围绕力学建模,数学建模、求解和分析,具体工程应用等3个方面能力的培养,重新审视本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教学和工程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并提出大胆革新的思考和谨慎实践推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综合性大学不同专业工程训练与创新实践需求,构建了"工程认知与工程基础实训""工程技能与工程设计训练"和"工程综合与科技创新创业实践"3个层次的教学体系,搭建了9个实践教学平台,组建了跨学科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完善了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了"创新与实践""动力工程装备技术实践""智能制造实训"和"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金课,实践教学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机器人技术是一门综合学科,它包含数学、物理、电子、编程、机械等各种技术。在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运用不同的方法和理念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新思维,提升其科学精神。文章详细讲述了学校机器人教育开展的课程框架模式、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构建了中小学机器人教育体系,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维度阐明了两者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为学校进行机器人科技教育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对学校机器人教育普及和创新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凯  黄丹  檀秋芬  彭佩 《科教导刊》2023,(20):55-57
文章基于基础力学课程的现状,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力学课程为例,开展强化知行统一、工程应用、自我适应的教学理念、加强新编创新教材建设、采用“三主、三助”教学模式、吸纳丰富教学案例和运用科学考核方式等一系列改革与实践探索,结果表明:基础力学课程改革实践实施效果良好,可为高职院校工程类基础课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