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新工科建设中的先进工程教育理念,详细分析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将实践课程分门别类,优化实践内容,建立了以工程教育为导向的电气专业实践体系。实践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配合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实现学生多种工程素质能力的提升,满足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教育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高校工科专业建设及其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以创新教育为抓手的电气类专业特色建设新举措,包括:确立"富有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国际化电气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将教师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和实践教学资源;构建"人文素质教育、理论教学、工程实训和创新实践四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课程实验、工程实训和创新研究一体化"的电气工程学科综合实践基地;建立以"创新实践"课程和"大学生科技竞赛"引领的一般创新人才与拔尖创新人才协调培养机制;通过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着力建设一支"富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双师型教学科研团队"。  相似文献   

3.
新工科计划提出了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对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未来新工科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基于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如何开展思政教育进行了探索。最后,以“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了借助课程教学实现隐性课程思政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新工科"建设和工程专业认证指导思想下,本文分析了智能控制课程特点、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融合成果导向教育与对分课堂理念的智能控制课程教学模式,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环节、以学生为中心的拓展环节、以成果为导向的考核环节等互相耦合的教学活动体系.中北大学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可有效提升智能控制课...  相似文献   

5.
探讨在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通识性课程建设的一些问题。对于计算机通识性课程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必须建立新的计算机教学指导思想,彻底摆脱原有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的束缚,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标准,以提升可持续竞争力和国家实力为目标,大力推进新一轮的计算机教育改革。在此基础上,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基本要求》,从教学实践层面讨论了相应的教学体系原则和课程建设标准。同时对于使用MOOC推进大学计算机课程建设,将新工科建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培养高层次的电气工程学科创新人才为目标,提出了电气工程专业"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给出了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在新体系下的实验课程建设及实践教学经验。"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课程递进为课程实验、综合实验、课程设计以及实践创新4个层次,课程安排由简入深,循序渐进,逐层深化,使学生以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4个层次的实践课程训练,掌握独立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以提升实践教学效果为目标,针对每个层次给出了相应的课程实施内容、改革举措以及实践效果。实践证明:进行体制改革,建立"递进式"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关注点,对于电气学科工程实践教育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传统《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现状与研究进展,分析了该课程与"新工科"建设的关系。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以培养"新工科"人才为目标,强化专业特色教育,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展课程创新教学、社会实践、科技服务等,促进不同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认知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8.
新工科建设已进入深化阶段,新的工科专业和工科专业的新要求均需要通过课程建设来落地。本文以人工智能专业为例,介绍了基于知识图谱构建的新兴领域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模式。通过这种方式,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完成了教学资源的建设目标,为新专业和新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充分保障,同时也探索了一条新兴领域课程资源建设的新途径,对于新工科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MOOCs背景下,以微课形式进行教学设计的课程越来越多,但是对于专业课程,尤其是电气工程类专业课程的微课程设计却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以电气工程类专业课程《工厂供电》为例,介绍了该课程微课形式设计的思路,希望对工科专业微课程设计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传统课内实验加课程设计的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精尖、综合应用能力的国家人才需求,新工科建设是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目标与新要求。本文以新工科建设对创新实验室管理的提升为重点,从明确服务于新工科的实验室管理创新工作思路、基于学校特色和国家人才需求的实验室管理创新目标及任务设定、创新面向"新工科"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创新面向"新工科"的实验教学改革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以期为相关院校创新实验室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深入开展新工科课程思政教学,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工科人才至关重要。当前新工科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着课程思政目标聚焦度不够、课程思政元素选择精准性不够、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供给度不够、教学方法改革性不够等问题。新工科课程思政教学应以全局思维确立课程思政目标,以引申转化融通课程思政内容,以多重维度挖掘课程思政资源,以量身定制设计思政授课方式。  相似文献   

12.
从2016年开始建设"新工科",给青年教师指导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本文在总结"新工科"建设以来指导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基础上,试图探讨"新工科"研究生培养新范式,既可为青年硕士导师提供新的培养思路,也可为电力系统提供更高质量的"新工科"电气工程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新工科要求培养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对计算机大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能力提出了针对性的要求。实践教学作为工程性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必须采用有别于传统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思路,才能设计符合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教学模式。秉承成果导向教学理念,采用"穿透式"的教学改革思路,构建竞赛驱动的"四类型六环节"实践教学体系,从课群组成特性、实践案例模块化构成、金课建设标准的角度出发,设计了符合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特性的竞赛类实践课程,使不同阶段的实践课程共同服务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以模块化案例实践教学为课程灵魂提升课程教学效率,以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为课程形式和案例内容的建设标准,提升了计算机大类学科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效能。  相似文献   

14.
"新工科"是高等工程教育实践的新理念,人工智能已进入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阶段,正推动"新工科"人才培养向智能化、自动化和类人化等目标转变。为了适应教育改革新形势,本文首先分析了我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的不足;其次分析了STEAM教育内涵,阐述了STEAM教育模式的主要特征,即:突出多学科融合,重视创新能力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最后基于STEAM教育模式,并按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计划增设与艺术及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优化课程配置,实现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重构。  相似文献   

15.
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为电气工程学科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介绍了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学科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模式,提出了以培养高层次电气工程学科创新人才为目标,以国民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强行业背景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课程是工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为满足新工科和工程教育认证对土建类毕业生的具体要求,在“房屋建筑学”课程建设中,引入校企协同育人模式,针对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重塑课程体系,拓展教学资源,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形成了以“产业需求和人才产出”为导向、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体系。课程建设的实践结果表明,校企协同育人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了创新性思维,推动了教育创新,实现了校企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电子技术是工科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加强课程团队建设,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使该课程教学方案更适应"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探究创新能力,从而有利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电气工程领域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8.
"大学物理"是工科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通识课程。"新工科"建设内涵对该课程提出了革新要求。文章以三峡大学土木工程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改革为例,详细分析了课程改革举措及改革成果,将为相关高校类似专业"新工科"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是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校工科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针对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工科专业的学科特点,从更新教育理念、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和学生创新性活动指导、加强校企合作提高社会实践活动质量、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等方面提出对策。本文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以面向工程为导向、以项目驱动为手段、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全面发展为目标,推进工科专业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166-168
以应用型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通过建设大学物理实验的3个子平台,即层次性真实实验平台、微视频课程辅助教学平台和虚拟实验平台,阐述了创建适合地方性应用型工科院校的多通道、立体化、网络化大学物理实验平台建设的思路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