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骏 《新闻传播》2010,(5):143-143
所谓博客现象是指人们在网络上利用博客工具创建博客网站、写网络日志的现象。作为继电子邮件、BBS和ICQ之后的第四种互联网沟通工具.博客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外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较早。有“博客教父”之称的丹·吉尔默(Dan.Gillmor)针对博客这一现象提出了“草根新闻学”,并推出了个人新作《个人媒体》。而国内自从“木子美现象”以来,博客也进入了广大网民的视野,成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传播方式。那么,这种媒介技术的发展究竟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2.
作为公众在网络中话语权自由表达的载体,博客的作用正日益增强,博客著作权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本文从法律的角度解析"死亡博客"案,重点分析与该案博客著作权相关的问题并探讨博客著作权的合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牛客”.英语newsblog(新闻博客)的译音,指在网络以博客日志的形式发布新闻、提起论争的新闻传播个体。  相似文献   

4.
徐晓波 《新闻界》2006,(6):55-56
一所谓博客,是指在互联网上基于web2.0技术建立、由个体自主决定其内容主旨、按时间序列不断更新并通过链接与其它网站相互联系的个人网站。在众多博客中,有一类博客被称为“新闻博客”。所谓“新闻博客”,一般是指那些以发布新闻为主的博客网站以及网站的主人。随着近年来博客  相似文献   

5.
博客时代谁做主——浅析博客传播中的“把关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文华 《记者摇篮》2006,(10):37-38
2003年6月19日,木子美的个人性爱日记《遗情书》通过“博客中国”网站广泛流传后,成为全国各地媒体争相报道的新闻,木子美性爱日记打破了传统媒体垄断信源的现状,让人们获得了在传统媒体无论如何都得不到的信息,不仅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大打折扣,而且人们开始对传统媒体中“把关人”理论提出质疑。本文将从博客传播特征入手,分析网络时代博客传播如何进行把关。博客传播中仍然有“把关人”的存在,只不过在传播过程中由于网络传播的特征而存在“把关人”弱化和缺失的现象。一、博客,一种新锐的传播力量(1)什么是博客?“博客”一词源自英文Blog,…  相似文献   

6.
博客世界的发展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客(blog),作为继E-mail、BBS、ICQ(IM)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以其“每40秒钟就会产生一名新博客”①的强劲发展势头成为目前互联网上最热门的词语。这样一个发展态势明显的网络新形式,受到它的追随者极大的赞誉,如硅谷著名的IT专栏作家吉尔默曾提出:博客代表着“新闻媒体3.0”。1.0指的是传统媒体或就媒体,2.0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新媒体或跨媒体,而3.0就是以博客为趋势的个人媒体或者叫自媒体。博客自2003年步入中国以来,以其迅猛的发展势态引起了业界和学界的极大关注,关于论述博客的研究型论文层出不穷。而2005年10月7日,发生在新…  相似文献   

7.
论博客的网络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耀龙 《新闻知识》2006,(10):70-72
近年来,在博客的快速增长改变网络生态的同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目前对于博客的称呼乃至博客网络存在状态等一些基本的问题还缺少系统性的研究,而这些研究将成为博客现象深入研究的基础。这正是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博客,目前还没有一种严格的学术角度的定义,大多是对于博客这种事物的一种描述。基本上将博客看作是一种技术层面的网络存在物,有的认为是网站、网页;有的看作是一种新兴的媒体;有的看作是一种个人日记;有的看作是一种网络出版方式。在使用博客的文章中和现实的称呼中,国内对于博客到底是指一类人、一种网络行为还是网…  相似文献   

8.
美国新闻博客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春晖  贾甲 《今传媒》2005,(6):53-53
“Blog博客”是英文单词“Blog”的音译,来源于“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简称网志。是继Email、BBS、ICQ(IM)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它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在网络领域中新兴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产生于美国。目前美国博客人气继续高涨,浏览量大幅上升,类别很多,比如战争博客、日记博客、知识博客、新闻博客、专家博客、技术博客、群体博客、移动博客、视频博客、音频博客、图片博客、法律博客、文摘博客等。新闻博客是博客形式中的一种。美国著名的新闻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网站从报道克林顿绯闻开始,将“博客”引入人们…  相似文献   

9.
江坪 《新闻实践》2006,(4):47-47
如今,一些省级新闻网站陆续开辟了“博客”专页,为网民提供了更多的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博客”(Blog),指的是一种十分简易的个人信息网络传播方式,人们借助互联网,可以像免费电子邮件的注册、写信和发送一样,完成个人信息内容的创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语】作为网络新兴事物的博客(blog),自进入中国起,便备受关注。随着博客数量的骤增及博客身份的多元化,“博客文化”已然成为新媒介下的焦点文化现象,诸如草根体验、博客图书、知识分子的网络生存等问題也日益凸显。本期刊发的这组文章,试图将目下尚止步于经验、技术层面的“博客文化”研究提升至学理思辨的高度,当然,这仅仅是个开始。  相似文献   

11.
“博客”英文为“weblog”,简称为“blog”,就是发布在网络上的日志。blog的中文名称并不统一,较常用的是方兴东和王俊秀提出的“博客”,我们也就沿用这一译法。随着博客的应用和研究,“博客”的含义已经涉及了与网络日志相关的服务、内容、技术和文化现象。从服务的提供来看,博客具有空间免费、界面友好的特点;从内容及结构来看,博客具有文体自由、三维立体的特点;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来看,博客具有个体凸显、结群自愿的特点。①正是以上特点,赋予了博客鲜明的新闻传播功能。在社会学理论中,功能是一个中性概念,它泛指构成某一社会系统的要…  相似文献   

12.
<正>近几年,大众文化在中国盛行:“超女”火爆、网络恶搞、选秀泛滥、博客论战……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在大众文化日益崛起并赢得话语权的今天,文化对现代社会的渗透更加深入,并逐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但是,与此相悖,作为大众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博客及博客文化正成为互联网的热点,被称为是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甚至被称为“互联网时代的2.0版应用”或“新闻媒体3.0”。但在这种对网络的乌托邦式想象中,博客的功能和意义被无限制地扩大,尤其是在资本力量的推动和一批网络/技术狂热主义者的吹捧下,使得博客似乎具有了改变世界和社会结构的力量。但这种倡导更多的是一种基于理想的型构过程,加之少数网络技术精英的垄断式诱导,使得众多论者和博客写手都在理想中沉浸,而忘记了博客背后的技术社会因素,也忽略了人自身,而将所有的想象寄托于并不可靠的技术之上。博客…  相似文献   

14.
王静  边文婧 《兰台世界》2013,(17):19-20
本文在剖析网络博客的含义和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网络博客在档案领域中的发展现状、网络博客推动档案研究和发展的作用,提出了部分博客已经具有了档案价值,具有了被保存的必要性这一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博客文化:网络文化的新美学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教授在《全球化的文化挑战》一文结尾中这样写道:“全球化”不是一个普世的福音,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全球化也不是“历史的终结”的乌托邦,而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巨大“问题”。我们既不能简单地抗拒,也不能简单地认同。在批判和反思中探索应该是我们的目标。虽然这种反思和批判面对着巨大的困难。我们会发现中国的前途只能依靠我们自己的明智和敏锐。我的问题是:全球化会把我们带向何方? 本文不是回答张颐武教授的问题,而是试图根据他介绍的“解构主义”“新美学”观点分析“博客文化”特征。在展开论述之前,先定义几个各词的含义: “新媒体”这个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8年提出的,所谓的新是和旧相比较而言的,“旧媒体”指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等,“新媒体”指互联网。“传统媒体”主要是以文字、图片、声音和流动的画面作为它的传播的一种载体方式,“互联嘲”作为一种多媒体,兼并了传统的三种媒体即文字、图片、声音和画面,它是一个多媒体的形态。“博客文化”是指“互联网”中的一种网络发表——Weblog(中译名之一“博客”)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加以考察,它是“网络文化”的一种。“新美学”指把传统美学从神坛上请了下采,把大众生活中的美学理论化、高雅化  相似文献   

16.
Blog的全名是Web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Blog,中文译为“博客”。博客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也是网络时代的“读者文摘”。因此还有人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讲,博客是一种将个人思想、网络链接等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并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以上是对博客定义的基本阐述,博客广告就在此基础上诞生了。  相似文献   

17.
李晓梅 《今传媒》2016,(5):26-29
因“死亡博客”和网络社区讨论而不断被放大传播的姜岩自杀事件,因其对话语权结构性变迁的承载,引发道德震荡及凸显性别政治,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进程中备受瞩目的新媒体事件之一.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动态文本进行回顾和分析,发现:围绕姜岩之死的BBS讨论与她的博客日记相互映照,立体地呈现了事件景象,折射了社会风貌;而以报纸为主的传统媒体对此事件的报道手法,依然在复制女性的刻板印象,其缩减的事件样态与网络上的议题景象存在诸多差别.  相似文献   

18.
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讯息”理论曾被誉为媒介研究的“哥白尼革命”,是“麦氏整个议程中最核心的洞见”。网络诞生后,博客、播客、维客等网络新媒体不断涌现,本文试以web2.0时代的“三剑客”对麦氏理论做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数字化信息时代,“博客”已成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形式,这对于高校图书馆加强与读者的交流、拓展读者服务工作,也提供了一种崭新的途径。本文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建设和推广“馆员博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介绍了国内外馆员博客的现状与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广馆员博客、拓展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几点构想。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与写作》2006,(5):28-28
“博客”作为一种互联网的技术功能.被越来越多的网民追捧.成为众多网民追求的时尚和潮流.“博客”是一个公共开放的平台.为网民行使话语权提供了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它的出现是一种社会进步。温家宝总理在两会后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高度肯定了广大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对政府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这说明包括“博客”在内的媒介对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