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平花腰傣     
在新平县境内的戛洒江、漠沙江约100平方公里的红河狭长流域,生活着一支古朴的傣民族——花腰傣,相传是傣民族迁徙的落伍者、遗留在哀牢山腹地的古滇国皇族后裔。神秘的花腰傣是我国傣族的一个分支,以服饰斑斓、色彩绚丽、银饰琳琅满目如彩带层层束腰而得名花腰傣。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德宏傣文传承发展历史的梳理,并结合德宏傣文在当代佛寺教育中传承和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德宏傣族地区当代佛寺教育式微下的傣文传承教育现状,同时期望能够引发语言教育学界对德宏傣文传承教育危机的关注,并为探索出一条适合当代德宏傣文的传承和发展之路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花腰傣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对花腰傣的民居、服饰、宗教信仰、饮食习俗、水稻耕作方式等民族文化生成有很大的影响,使得花腰傣文化与傣族其他支系的文化相比有着异样的色彩。  相似文献   

4.
我国傣族的两大聚居地,一是滇南的西双版纳,再就是滇西的德宏地区。德宏地区的傣族,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在社会思想方面有一些不同于西双版纳地区的特点。 德宏地区自古就是我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交通要道。公元前二世纪开始形成的南方丝绸之路,就是从永昌郡经德宏,再经缅甸至印度的。如此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德宏地区与内地的交往,联系十分频繁。大量的汉族群众迁入该地区,并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带入。与此同时,随着南方丝绸之路的发展,大批商人不断经过德宏而来往于内地和东南亚之间。  相似文献   

5.
德宏傣族信仰南传佛教。南传佛教传入德宏之初,德宏傣族信仰原始宗教。经过排斥、撞击、融合之后,南传佛教最终形成与原始宗教和平共处的局面,佛教文化直接影响着德宏傣族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强化了德宏傣族伦理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正>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陶器起源于遥远的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上万年的历史。在云南,陶器的制作技艺源远流长,这种古老的制陶工艺至今仍然在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中延续着,玉溪市新平县、元江县等地的花腰傣原始制陶术也一样,相比较而言,这里的傣族制陶术比西双版纳的傣族制陶术还显得  相似文献   

7.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27(1):F0002-F0002,F0003
在新平县境内的戛洒江、漠沙江约100平方公里的红河狭长流域,生活着一支古朴的、傣民族——花腰傣,相传是傣民族迁徙的落伍者、遗留在哀牢山腹地的古滇国皇族后裔。  相似文献   

8.
田坝心小组是一个壮、傣杂居村寨,这个小组的壮族稳定使用母语,母语文活力非常强,而傣族有接近一半的人将壮语作为第一语言,母语使用处于衰退的状态,母语文活力比较低。其原因主要是壮族人口占优势,有着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且存在普遍的同族婚姻和境外壮语;而傣族人口少,对壮语的有着高度认同感,且对本民族文化不重视。  相似文献   

9.
引言 西双版纳傣族自制州,位于云南省最南边陲,南与老挝、缅甸为邻,地理位置在N21°8’~22°36’,E99°55’~101°50’之间,总面积为19690平方公里。全州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是亚洲大陆南延到中南半岛的过渡地带。由于西双版纳境内生长着茂密的热带森林。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特别是它神奇、富饶和绚丽多姿的热带森林景观及生态环境,具有多种学科综合研究的价值,历来为国内外科技工作者所注视,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较好的一块宝  相似文献   

10.
傣族谚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傣族人民的生活风俗、民族心理素质和语言风格,是我们认识和研究傣族传统社会道德规范的珍贵资料。德宏傣族民间谚语作为一种传播傣族传统社会伦理和生产生活经验的民间语言精品,是傣族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了解傣族社会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的重要载体。了解蕴含在德宏傣族谚语中许多良好的道德规范,不仅可以发扬和传承傣族优秀文化,而且可以为我们在边疆民族地区培育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谐稳定边疆提供有益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1.
正德宏与缅甸三面接壤,是云南省重要的侨乡之一。境内的傣族、景颇族与缅甸掸邦掸族、克钦邦克钦族同宗同族,语言相通,信仰习俗相同。学校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华文教育工作。几年来,在省州侨办的大力支持下,经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同意,招收缅甸学生到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入学就读:以"请进来"的形式培训缅甸华文中小学教师1200多人;以"走出去"的方式,选派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心理学、小学和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舞蹈等专  相似文献   

12.
聚居于云南西双版纳和德宏两大地区的傣族,在文化上同时接受着佛教与儒家文化,它们共同对这一地区发生了重大影响.探索两种文化在这一地区交融并行的基本轨迹.  相似文献   

13.
据史料记载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一带,是傣族集聚居住的区域。这次的田野调查,目的是对德宏周边地区的傣族村寨进行调研,结果发现经过几十年的历史变革,居住在这里与德宏同属西部一支的傣族,虽然与德宏主居住区有一定距离,长期没有多少往来,但仍然保留原有语言,而其语音声调、生活习惯、居住环境、建筑特点、迁徙情况虽发生一定变化,存在与其他民族不同程度的同化。为此,我们进行了初步的田野调查,梳理出了相关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4.
傣族除分布在我国云南、东南亚和南亚等世居地外,在美国也有少量分布。美国傣族大多是从我国经东南亚中转后抵达美国的移民,他们保留了传统的民族文化,但也在西方基督教社会中处于文化"孤岛"的境地。目前,国内傣学界对美国傣族的研究还处在空白阶段。国内傣学会要加强对美国傣族的联系和调研,帮助美国傣族更好地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并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为对美国傣族的理论研究做好前瞻思考和学术准备。  相似文献   

15.
一、傣掸泰等民族的地理分布 傣、掸、泰等民族的共同文化特征这一论题,不但内容繁多而且关系比较复杂。这是因为它不仅涉及到我国云南及东南亚诸国众多的同语支民族,还要涉及古代中国与东南亚主要国家的历史关系。为了简明起见,本文仅从中国的傣族,缅甸的掸族和泰国的泰族的主要文化特征进行扼要论述,偶而兼及老挝和越南的泰族和泐人。由于他们族源相同,语言一致,风俗习惯相似,加上傣、掸、泰等族都自称“傣”,因而在本文中统一简称为“傣语民族”。  相似文献   

16.
玉溪要真正把旅游业发展起来 ,在资源开发、改造、提升、包装等方面 ,必须从基础着手 ,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改变特色不特、热点不热、旺季不旺、长期徘徊于旅游市场边缘的状况 ,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具体说来 ,应抓住以下 4方面 ,寻求突破点 :1.着力塑造花腰傣奇特民俗文化。“花腰傣”是傣族的一个支系 ,约 7万人 ,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依山傍水、景色秀丽的新平、元江的河谷地区 ,保存着古朴、自然的文化和风俗。“花腰傣”的饮食文化、宗教文化丰富多彩 ,特别是服饰文化更是别具一格。可通过图片、文字、录像、宣传资料、旅游光盘等…  相似文献   

17.
滇中通海县高大傣族彝族乡的傣族在语言、饮食、居住、节日等方面已基本汉化、部分彝化,但仍保留着"竜林"文化。对高大乡摆夷寨及代办村祭竜的个案研究说明,傣文化的根、傣民族的魂或许就是"竜林"文化。  相似文献   

18.
从类型学角度看,傣语、汉语和英语同属SVO语言。但从这三种语言的名词性短语的语序来看,傣语完全符合语言类型学中的普遍性和蕴含性原则,而汉语名词性短语结构与傣语正好相反,常见修饰语置于核心名词之前。至于英语,其修饰语的位置则比较灵活,有的置于核心名词前,有的置于其后。而从句法、语义层面对三种语言名词性短语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异同,充分认识三种语言的特有现象,对母语、汉语熟练的傣族学生学习英语名词性短语则会大有裨益,并能促进他们的英语习得。  相似文献   

19.
德宏傣族家有家神、寨有寨神、勐有勐神,并有"家无家神,家不成家;寨无寨神,寨不成寨;勐无勐神,勐不成勐"之说,充分显示了其在傣族心目中的地位。因此在傣族人虔诚地赕佛施舍修来世的同时,也在虔诚地祭祀祖先——家神、寨神、勐神。  相似文献   

20.
通过访谈、母语能力等级划分和400核心词汇测试,实施傣汉双语教学项目的学龄前儿童都拥有较高的母语和汉语水平。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商品经济的影响,傣汉双语教学的首要意义已经不在于帮助学前儿童克服汉语语言障碍,而在于促进傣族语言及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