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研究从主体差异性的不同维度的角度, 深入分析了不同合作主体差异性对学习意愿和吸收能力对知识转移直接效应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11家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企业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产学研合作主体目标差异对于学习意愿和吸收能力与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效应,主体合作目标差异程度越大,企业学习意愿和吸收能力对知识转移的促进作用越低;合作主体知识技术差异对吸收能力与知识转移的关系具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高程度的知识技术差异减弱吸收能力对知识转移的影响,而知识技术差异程度过低也将负向调节吸收能力对知识转移的影响。基于以上研究结果, 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取优势技术的知识转移过程中,可能遇到诸多阻碍因素,不同的并购方式可能降低这些阻碍因素对并购的负向作用。本文选取鸣志电器收购AMP进行案例研究,采用半结构访谈法分析其并购模式并总结,借鉴渐进式制度变迁理论,提出渐进式跨国并购的概念,对影响知识转移的前置因素进行梳理,逐层介绍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揭示了渐进式跨国并购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基于原有合作基础的渐进式跨国并购通过某种强关系的建立,弱化了制度距离、知识距离对知识转移效果的负面影响,从而增强了双方的人际信任,通过情感信任和认知信任,构筑稳健的信任关系,而稳健的信任关系使得并购双方知识转让意愿和知识接受意愿更为强烈,减少阻碍因素的不利影响,知识吸收能力得以提高,进而提升知识转移效果。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合作中的成功知识转移是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途径,以正式契约和信任为代表的合作治理机制是影响校企知识转移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两种契约维度(契约协调和契约控制)、信任与两类知识转移(显性知识转移和隐性知识转移)关系的理论框架,并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对其探讨,从中归纳出相关的理论命题。研究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中信任对隐性知识转移的正向影响大于对显性知识转移的正向影响;契约协调仅与显性知识转移存在正向关系,与隐性知识转移没有直接关联,而契约控制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转移均产生负面影响;企业的学习意愿和吸收能力对两种契约维度、信任与两类知识转移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契约协调和信任的共同使用会增加校企知识转移,而契约控制和信任的共同使用会减少校企知识转移。这些结论为现有研究的矛盾观点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刘伟  邸支艳 《科学学研究》2016,34(12):1865-1874
IT外包是一个知识密集的过程,知识转移是影响外包绩效的关键。本文基于IT外包接包方视角,构建了以关系质量中的三个维度:信任、满意和承诺以及知识缄默性为影响因素,以接包方的知识接受意愿和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的概念模型,研究这些因素对IT外包知识转移的交互影响。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对收集来自规模较大的IT外包公司的217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关系质量对IT外包知识转移的作用过程中,接包方的知识接受意愿和吸收能力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信任、满意和承诺对接包方的知识接受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信任和满意对接包方的知识吸收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缄默性对IT外包知识转移具有负向影响,关系质量中的信任和满意维度对知识缄默性与知识转移之间的路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边界巡视者跨界管理对合作机构一体化机制和合作方信任的调节作用,它以216家产学合作机构为实证样本,探讨了边界巡视者、一体化机制、合作各方信任与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跨界管理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边界巡视者在一体化机制和知识转移之间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当跨界管理水平较低时,一体化机制和知识转移呈现正向的关系,当跨界管理水平较高时,两者是负向关系。但是,合作各方的信任对知识转移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与跨界管理一起也没有形成显著的双向调节影响知识转移。结论为进一步研究产学合作体知识转移和知识商业化提供了新视角,厘清产业界和学术界在合作背景下对知识转移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研究认为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对知识转移、企业创新至关重要,但较少有研究探讨这其中的作用机理。分析信任这一构念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以及知识异质性在这一过程的调节作用,证实:关系越紧密,知识转移活动越多;基于善意的信任和基于能力的信任在关系和知识转移之间有着显著的中介作用;相互间的知识异质性越大,则基于能力的信任、基于惯性的信任越能促进知识转移活动。  相似文献   

7.
为实证研究回任人员情感承诺对知识转移的影响,探讨知识传播动机和人际信任倾向在上述关系中所起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并检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对全国不同地区的26家跨国公司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127份有效问卷。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情感承诺对回任人员知识传播动机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且知识传播动机对知识转移产生正向影响;知识传播动机在情感承诺与知识转移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人际信任倾向在知识传播动机与知识转移之间起着调节作用。拔靴法分析结果表明:人际信任倾向越强,知识传播动机在情感承诺与知识转移之间所起的中介效应就越强。  相似文献   

8.
基于组织学习理论探讨跨国并购中的管理控制策略与中国企业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三家中国企业的案例比较研究发现,对目标公司的弱控制会促进中国企业知识转移的进程,提出了管理控制与跨国知识转移的理论模型,并认为管理控制策略主要是通过作用于员工的合作意愿和文化差异对知识转移的有效性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9.
张力  刘新梅 《科学学研究》2011,29(5):756-763
 作为知识转移和知识商业化“前哨”产学合作机构,其知识转移究竟是依赖于边界巡视者,还是取决于合作双方的信任和内部的一体化机制。通过对216家“产学合作机构”的知识转移绩效及其相关数据的收集,运用计量模型分析了边界巡视者、一体化机制、合作各方信任与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并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机理。结果显示:一体化机制和边界巡视者均能显著影响合作体的知识转移,并且边界巡视者在一体化机制和知识转移间有明显的中介作用,但是,合作各方的信任只是一体化机制的前导变量,并不能直接影响合作机构的知识转移。研究结论为进一步研究“产学合作体”知识转移和知识商业化提供了新的视角,推进了在产业界和学术界合作背景下对知识转移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以从事共建实体合作创新的210名知识员工为被试对象,对共建实体模式下企业合作创新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协调机制和知识转移效果之间关系的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知识特性、组织学习、合作情景和组织管理等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对知识转移效果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同时存在,总效应都非常显著。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对知识转移效果直接影响作用较小,其中合作均衡和默会性对知识转移效果的直接作用最为不明显;而协调机制在知识转移影响因素与知识转移效果之间的中介作用非常显著,其中协调机制在学习动机、合作均衡和激励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中中介效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吉鸿荣 《现代情报》2010,30(7):16-19,23
组织间信任对组织间知识转移的正向影响非常显著。文章从信任对虚拟企业组织间知识转移的影响分析入手,探讨虚拟企业组织间知识转移信任机制的构建:建立了虚拟企业组织间信任——知识转移的得益矩阵;将虚拟企业的组织间信任分为初始信任阶段、信任发展阶段、信任维护阶段、信任再发展阶段等4个阶段,并建立了虚拟企业组织间知识转移的信任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12.
基于知识观理论视角,以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人员为样本对象,对信任、知识共享、组织学习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信任对知识共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信任与知识共享对组织学习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学习对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信任和知识共享对商业模式创新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必须通过组织学习对商业模式创新产生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要促进商业模式的创新,首先要构建起组织信任的环境;在此基础上,通过信任来促进组织成员间的知识共享和提升组织学习的能力,从而提升商业模式创新的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3.
高霞  其格其  曹洁琼 《科研管理》2019,40(9):231-240
利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999-2010年间ICT产业的专利数据,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并提取2603家企业的大样本面板数据,探讨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中企业合作开放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发合作开放度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存在一个边际合作效应递减的学习效应曲线的U型区域。从动态能力的角度看,开放度对创新绩效的作用可能会出现动态循环的态势,表现出类似波浪形的学习效应曲线。  相似文献   

14.
企业集群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企业集群知识转移的关键影响因素,即知识特性、相互信任、激励机制和吸收能力.借助于SPSS15.0和Amos 7.0,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上述因素对企业集群知识转移的影响程度和大小,结果表明,知识特性对企业集群知识转移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相互信任、激励机制和吸收能力均对企业集群知识转移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田庆锋  杨清  刘辉 《科研管理》2006,41(1):119-129
本文以控制理论、资源交换理论以及组织学习理论为基础,研究了非正式控制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探讨了知识转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组织学习能力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了174家IJVs的有效问卷。通过逐步层次回归法、验证性因素分析和被调节的中介模型等方法,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模型。研究表明,非正式控制对隐性知识转移以及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隐性知识转移在非正式控制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组织学习能力在非正式控制与隐性知识转移以及隐性知识转移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起到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隐性知识为企业技术创新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共享、整合和利用企业内外部隐性知识的研究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现有文献对如何促进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的关注甚少。本文选取中国东部地区的186家知识密集型企业为调查对象,探讨开放情境下核心企业的知识治理与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的关系。研究发现:知识治理对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具有正向影响,组织开放度在市场型和层级型知识治理对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中均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但在社会型知识治理对组织间知识共享影响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该研究可为企业在创新网络中获得基于知识治理的创新和竞争优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社会网络关系为创业者习得储备知识和创业经验提供了大量资料来源,对新创企业的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而知识获取来源、方式的各异也对企业成长绩效存在一定影响,故本研究沿袭社会网络中的逻辑思路,从向谁学、怎么学、学习结果如何层层递进关系中构建创业网络关系强度和信任、创业学习与新企业成长的关系模型,并分别就创业认知学习、创业体验学习和创业实践学习的中介效应做出探讨。据此,本文收集656份新创企业问卷数据,对理论假设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创业网络关系强度正向影响新创企业绩效;(2)网路关系的强度和网络信任影响着创业者对获取知识不同途径的选择;(3)创业认知学习、经验学习、实践学习三种学习方式,在创业网络关系嵌入与创业成长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尤其创业经验对新创企业成长绩效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苏荣  王文平 《软科学》2011,25(1):24-27,36
运用演化博弈论的方法,建立企业间合作演化博弈模型,研究知识更新对企业合作策略选择的影响。模型分析表明,企业均选择合作策略的概率与知识更新的收益系数及相互间的信任水平正相关,与知识更新的合作成本系数和风险系数负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激励企业通过知识网络开展合作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