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玛丝洛娃18岁那年,和她的养母的侄子聂赫留朵夫发生了关系。随后,聂赫留朵夫就抛弃了她。以后,玛丝洛娃作过帮工,又被主人调戏、占有。她还作过别人的固定情人,最后到了妓院,作公开的、为当时俄国法律许可的、报酬丰厚的妓女。这样生活了七年,玛丝洛娃被控在一起杀人案中投毒,被关进监狱。6个月后,她被押解到法院受审。聂赫留朵夫现在以禁卫军中尉的身份作了陪审员。要不是在这件案子里碰上玛丝洛娃,他差不多已经完全忘记十年前被他抛  相似文献   

2.
【内容概述】聂赫留朵夫公爵是莫斯科地方法院的陪审员。一次他参加审理两个旅店侍役假手一个妓女谋财害命的案件。不料,认出她原来是他青年时代热恋过的玛丝洛娃。当年他占有了玛丝洛娃,并抛弃了她。现在,他意识到自己的罪过,良心受到谴责。其他法官、陪审员都心不在焉,空发议论,结果错判玛丝洛娃流放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聂赫留朵夫找庭长、律师设法补救。律师告诉他应该上诉。聂赫留朵夫为了帮助她改善处境,分散土地,奔走  相似文献   

3.
熊琴 《教育教学论坛》2013,(47):132-133
《复活》女主人公玛丝洛娃一生的成长历程是以纯洁美丽、受难、复活这几个阶段来展现出来的。玛丝洛娃形象分析在此借鉴了古希腊罗马神话,同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对古希腊罗马神话的熟悉是分不开的,可以看到他精通神话叙事艺术,其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场景、意象和主题等常常包含着丰富的神话因素。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在此从神话-原型批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玛丝洛娃形象的魅力,可见列夫·托尔斯泰创作之高深。通过上述的解读,我们把伊娥与玛丝洛娃密切联系,玛丝洛娃也找到了她的原型归宿-伊娥。  相似文献   

4.
列夫·托尔斯泰在其小说(愎活》中刻画了一个被侮辱、被损害、走入迷途的玛丝洛娃形象。迷途使单纯善良的玛丝洛娃这一艺术形象具有多侧面性,更显丰富。迷途并未使其沉沦,她不断探索人性“复活”之路,最终走向自我救赎。这在一定程度上寄托了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他要与主人公一同追求道德上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5.
<正>《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聂赫留朵夫年轻时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沦为妓女之后的故事。聂赫留朵夫的愧疚是整个故事的导火索,也是支撑他行动的力量源泉[1],如果说聂赫留朵夫是作者托尔斯泰的一部分自我的化身,那么他的愧疚则是他心灵中善念的化身。为了给自己的愧疚赎罪,聂赫留朵夫与现实生活的种种矛盾进行碰撞,虽然最终上诉失败,但其中寄寓的人性理想却绽放出无与伦比的光辉。统编版高中语文课本节选了《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去监狱探望玛丝洛娃的情节。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谈玛丝洛娃如何从天真可爱、不谙世事、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到后来沦落、最后再走向良知的觉醒,灵魂的觉醒,精神的复活;另一方面,从玛丝洛娃的生活历程看俄国上层社会的黑暗,底层人民的屈辱生活。揭示俄国生活矛盾;从玛丝洛娃的复括。讴歌人性的美。  相似文献   

7.
《复活》是托尔斯泰长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结果,被认为是托尔斯泰创作的高峰。托尔斯泰在小说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情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小说通过卡秋莎·玛丝洛娃以及监狱中其他“囚犯”蒙受的不白之冤的描写,对沙皇时期的法律、法庭、监狱、官吏和整个国家机器的反人民本质作了广泛而又深刻的揭露。卡秋莎·玛丝洛娃是一个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被压迫、受凌辱的下层妇女典型。她的一生经历了“生”———“死”———“生”三个阶…  相似文献   

8.
吴珂 《中文自修》2022,(3):24-25
<正>我这样理解《复活》:聂赫留朵夫灵魂的复活,玛丝洛娃生命的复活,革命者对一个时代的复活。小说的一开始,聂赫留朵夫公爵在一次庭审中遇见了自己曾经亵渎过的美丽少女玛丝洛娃,他见着她明明无罪,却因为庭审人员的荒唐而背负了苦役,出于良心的不安,聂赫留朵夫下定决心婚,想"洗白"自己的罪孽。我想,一时的冲动脑热谁都会有,而聂赫留朵夫却付诸了行动,也正是在聂赫留朵夫的申诉途中,他一次又一次地见证社会对百姓的压迫,由此开始了灵魂的复活之旅。  相似文献   

9.
《复活》第三部第二十五节结末,玛丝洛娃终于拒绝了聂赫留朵夫的求婚而选择了西蒙松。这是小说最后定稿中对男女主人公关系的结局描写。然而我们知道,在小说近十年的创作过程中,托尔斯泰并不是一开初便如此构想的,甚至在初稿中他完全相反地写了俩位主人公的结合,还写了他们婚后的生活。于是,为什么托尔斯泰要如此干预这一情节,我们究竟该如何理解玛丝洛娃拒绝聂赫留朵夫的真正原因等问题便引起人们的注意,理解也不尽相同.就笔者接触到的教材和有关资料看,大略有以下几种认识.  相似文献   

10.
本分析比较了苔丝与玛丝洛娃这两个名女性形象出身地位、生活经历、表现的社会意义及结局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说爱称·猜书名在外国文学作品中,人物姓名常有爱称、正名之别,变化很多,不一定有什么特殊规律。如歌德的诗剧《浮士德》中,女主人公玛甘泪,有时称为甘泪卿,这是爱称,相当于我们讲的小名。在英国荒诞派戏剧家贝克特的剧本《等待戈多》中,有两个主要人物,一个叫爱斯特洛冈,这是他的正名,其爱称为戈多;另一个老头正名叫弗拉季米尔,其爱称为狄狄。在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小说里,女主角玛丝洛娃竟有四种不同称呼,其中玛丝洛娃是姓,卡秋莎是爱称,正名为卡捷琳娜。你能说出托翁这部小说的名字吗?  相似文献   

12.
玛丝洛瓦是托尔斯泰三大长篇小说之一的《复活》的主人公,他是在俄罗斯帝国时期,受尽压迫,受尽侮辱的下层劳动妇女的典型。《复活》主要情节围绕主人公玛丝洛瓦和聂赫留朵夫而展开,玛丝洛瓦在16岁时被聂赫留朵夫公爵奸污,怀上了小孩,后被公爵姑母赶走。她在社会走投无路,跌入妓院的火坑。十年后,玛被诬告为杀人犯,被关进了牢房,押到法庭受审。聂凑巧是陪审员,他明白女方的堕落是他一手造成的,决心以行动赎罪,为减轻她的判决而到处奔波。并决定与之结婚。玛被冤判到西伯利亚做苦工,最后决定和政治犯西蒙生结婚。她恢复了生活的信心,懂得了生…  相似文献   

13.
杨荣 《九江师专学报》1995,14(2):80-86,90
本文作者认为:《复活》的主人公玛丝洛娃的“复活”与聂赫留道夫的“复活”,殊途同归,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是托尔斯泰“乌托邦式的理想”之产物,体现了沙俄时代宗法制农民的文化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咬文嚼字",语文教学的一种普遍的真实存在。本文基于习作教学领域的视角,试着从其概念认识、原则把握、价值与意义的探寻及其有关实践操作,例谈做些思考和研究,旨在对它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在教学中有更好地把握和实践。一、概念及其原则先来看两则案例——[案例一]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对女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形象的塑造过程。第一次的描写是:"她是一个瘦削而丑陋的黑发女人,她所以丑陋,是因为她那个扁塌了的鼻子。"随后,他又改为"她的一头黑发梳成一条光滑的大辫子。有一对不大的,但是黑得  相似文献   

15.
读过小说《复活》的人,想必都记得那些描写被流放的革命者的章节.他们当中,有一个十分惹人喜爱的年轻女子玛丽亚·巴甫洛夫娜·谢金尼娜.正是她在监狱里首先对女囚犯玛丝洛娃表示关切,并促进了卡秋莎精神上的复活.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描写的那样,她是一个“体态丰满,面色红润,相貌美丽的姑娘.长着一双大眼睛,穿着灰色的连衣裙,披着短披肩……这个姑娘处处都长得很美丽;那双又大又白的手,那波浪似的短发,那端正的鼻子和嘴唇……不过,她脸上最动人的地方,却是那双羔羊般的褐色眼睛,善良而又真诚.  相似文献   

16.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为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令世人瞩目的文学巨匠,《复活》是他的杰作,它以其独特的“心灵辩证法”为后人称道,并成功地塑造了两个丰满而鲜活的人物形象——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大师以如椽的巨笔揭露了法庭、监狱和政府的腐朽,控诉官吏们无耻而残暴的行径以及法律的反动本质,向世人昭示出19世纪末期俄国人民头上厚重无比的阴霾。  相似文献   

17.
安娜和卡秋莎(玛丝洛娃)是托尔斯泰笔下两个不朽的妇女典型.她们既有聪明、自立的“内才”,又有天姿、风韵的美貌.德与容的结合,使她们集美于一身,达到了美的最高境界.但长期以来评论安娜和卡秋莎形象时,几乎都忽略了构成她们形象的外貌因素,似乎这种天生丽质与她们的不幸命运无关,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偏颇.美貌,是造物主赐给她们的珍宝.  相似文献   

18.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为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令世人瞩目的文学巨匠,《复活》是他的杰作,它以其独特的“心灵辨证法”为后人称道,并成功地塑造了两个丰满而鲜活的人物形象——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大师以如椽的巨笔揭露了法庭、监狱和政府的腐朽,控诉官吏们无耻而残暴的行径以及法律的反动本质,向世人昭示出19世纪末期俄国人民头上厚重无比的阴霾。  相似文献   

19.
汤显祖《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生命的“复活”与托尔斯泰《复活》中的女主人公玛丝洛娃的精神复活,在表现形式上是两种不同的复活。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复活含义是不同的,有着本质上的差别;但在促成复活的因素上也有不少相同之处。这就是说她们的复活有许多可比之处,这会使我们受到许多启发,去进一步认识两位作家所生  相似文献   

20.
塔加帕然拍了两下手掌,院子的隐蔽处出来五六个穿黑衣的人,她们个个手里握着明晃晃的匕首,向玛丝佳娃逼来。“嗖嗖”,“嘭”,“啪”,几个人短兵相接了。打斗中,玛丝佳娃感到对方全是女的。她们的动作,个个狠毒,可是仿佛谁也不愿意弄出声响。玛丝佳娃身形像闪电,但终因寡不敌众,身上挨了几匕首,于是她来了几个飞跳,逃之夭夭了。“哈哈哈,教训教训就够了,你们干得不错!”塔加帕然大声地笑着。翌日中午下班的时候,大家全离开了大厅,只有阿瓦西里一人留在了这儿。他的心里充满惆怅和哀伤。玛丝佳娃受伤了,可还不能公开住进医院,只能在家暗中疗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