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支持变革性研究(TR)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科学资助政策的重要制度创新,也是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在"十三五"期间计划加强的工作。在深入分析NSF对变革性研究的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重点考察NSF对变革性研究的资助机制与管理政策,提出对我国NSFC支持变革性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融合研究是一种以复杂问题驱动、学科深度融合、创新研究领域和多元主体协同为核心特征的全新科研范式。目前中国的融合研究资助实践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亟待形成完善的遴选机制与科学的资助渠道。为此,选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为典型案例,在分析融合研究概念内涵及核心特征的基础上,对NSF资助融合研究的战略定位和具体举措、融合研究项目和成果转化设计的资助政策等展开系统研究。分析表明:NSF通过战略规划和投入计划保证资助融合研究作为战略优先事项之一,对融合研究及其成果转化相关项目的提案要求、审查标准与处理流程等都形成了较为规范、具有融合特色的资助政策。在其具体资助机制中,通过“C-Accel计划”融合研究加速课程设置将融合研究的主题创意加速到社会实践中;通过“不断增长的融合研究”和“C-Accel计划”促进融合研究成果转化。NSF对于融合研究从创意产生到成果转化的全过程资助机制对促进中国融合研究发展提供如下启示:融合研究项目的布局应对接国家战略需求;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融合研究文化;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培养融合研究人才;增设融合加速项目、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等。  相似文献   

3.
1 面向全世界的NSF科技信息系统STIS 成立于1950年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是美国政府为发展科学和科学教育事业而设立的科研资助机构。它每年资助大量的研究项目,并通过各种助学金、教育发展计划等为美国培训大批高级科技人才,对发展美国的科技起了很大作用。NSF还通过科技情报的收集与分析,对美国政府制定科研政策与科技规划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力  冯勇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3):128-135
NSF管理绩效评估是依据联邦立法要求,采用"自下而上"的多层次评估,比照绩效目标计划评估机构管理绩效成果并提出绩效改革方向。聚焦于NSF的目标-成果模式,结合NSF绩效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从"战略规划-年度绩效计划-绩效成果报告"3个层面,描述NSF绩效目标体系及相应的绩效成果评价,并对近期NSF绩效计划的改革方向和NSF资助结构进行分析,以期获得对我国科学基金管理绩效评估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美国科学基金的监督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 1988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按照美国《总监察长法》的有关规定建立了总监察长制度,成立总监察长办公室(OIG),对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的项目以及相关的工作进行监督。OIG是独立于NSF之外的,它的经费来源是由国会直接拨给的,因此,它直接对美国国会负责。NSF总监察长办公室的使命是,进行独立的客观的审计和调查以及其他方面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研究中各个学科间不断交叉融合及对变革性技术的追寻,前沿交叉探索性研究不断涌现,这些前瞻性、创新性甚至颠覆性的研究需要通过不同于常规项目的原创探索类项目获得资助。本文介绍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资助的早期概念探索项目(Early-concept Grants for Exploratory Research,EAGER),并通过部分受资助项目作为实例,分析阐述NSF原创项目的设立目的及资助范围。通过分析对比中美两国科学基金原创探索类项目设置的差异,结合我国自身基础研究发展的特点,针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原创探索类项目的组织实施提出若干设想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开始实行新的项目评议准则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对项目同行评议准则的修订工作是从1995年开始的,经过近两年慎重的研究和讨论,才确定通过了最终的修改方案,并在1997年7月10日由NSF主任向全国高等学校校长和所有受资助单位发出“重要通知”,宣布NSF将从1997年10月1日开始使用新的项目评议准则。  相似文献   

8.
成立科学基金资助机构是世界范围内支持本国基础研究发展普遍采用的途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不但对美国科学发展影响深远,也是各国科学基金发展的学习典范。基于基础研究特征与科学基金形成的必然性,从"核心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三个层面对美国NSF的发展战略进行梳理;分析了NSF核心价值、资助战略中追求卓越与兼顾包容性的特点,并进一步基于统计数据分析了NSF不同项目类型的区域分布特点,以期为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制定发展战略、统筹区域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关于NSF资助研究生创新活动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施研究生研究奖学金、研究生参与K-12教育系统教学项目奖学金、综合的研究生教育和研究受训津贴等重大资助项目,NSF对美国的研究生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美国高级科技人才的培养以及全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借鉴NSF的做法,我国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可以设立类似奖学金项目.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龚旭 《中国科学基金》2005,19(3):160-160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主任小阿登·贝蒙特博士于2005年2月7日公布了向国会提交的NSF2006财年预算,总计为56亿美元。与2005财年54.7亿美元的预算相比,2006财年NSF的预算拟增长2.4%。2006财年NSF的资助重点定位在解决国家迫切需求的同时,加强对各学科研究与教育活动的支  相似文献   

11.
《Research Policy》1999,28(2-3):179-193
This paper examines motives, 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inter-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modes of entry fo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The paper is based on a detailed empirical survey of laboratory sites established by 32 large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domiciled in 5 countries. Findings indicate that FDI in R&D has risen considerably over the last 40 years and that firms invest in R&D sites abroad in order to augment their knowledge base or in order to exploit it. The former motive leads to establishment of facilities primarily close to universities while the latter type leads to establishment of facilities close to existing manufacturing facilities and markets. The paper also finds that greenfield investments are the dominant mode of entry and that firms establish multiple R&D sites in their home countries before investing in such sites abroad.  相似文献   

12.
企业开展基础研究是提升企业原创能力、建立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基础研究与研发模式、产业发展的相互影响出发,以2007-2017年的我国企业相关数据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合作研发对企业基础研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独立研发、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影响不显著;我国企业基础研究对产业发展阶段中的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阶段具有正向的作用效果;独立研发对基础研究促进企业技术开发、成果转化阶段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合作研发对基础研究促进技术开发阶段具有负向影响,对成果转化阶段影响不显著,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对基础研究促进产业化的两个阶段影响都不显著。本研究将研发模式、企业基础研究、产业发展阶段纳入同一研究框架,全面的探讨了三种研发方式对企业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阶段的作用机理,为企业在不同阶段的研发模式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电力科技是面向电力产品和市场的一整套科技体系,电力企业研发投入的合理布局和效益最大化是企业构建先进科技体系的核心原则和目标,而通过科技规划和管控机制实现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是实现科技成果数量、质量及效益最大化的关键。因此,为保证电力科技成果培育的科学性和连续性,基于技术生命周期理论及TRL技术评价等方法,结合科技成果的概念及培育体系的研究现状,提出对企业内部科技成果培育周期采用技术调研阶段、技术研发阶段、产品研发阶段、产品市场化阶段的四阶段划分方法;同时,利用技术生命周期理论描述企业科技成果培育的外部技术环境,通过内外部双周期理论模型及相关周期评价方法,引入面向电力企业重大科技成果的技术域概念,提出通过构建动态技术域地图支撑面向重大科技成果精准定位和培育策略制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绿色设计是在深刻认识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对规定绿色目标函数进行的预先策划和具有可操作创意的综合性智慧活动。包含了对传统设计实施观念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工具创新的全过程。绿色设计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经济活动和社会消费中的集中投射,是实现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绿色财富持续增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的现代设计潮流。绿色设计实质上是通过设计寻求"自然绿色、经济绿色、社会绿色、心灵绿色"的交集最大化。国际公认绿色设计遵循5大基本原理:(1)生命周期原理;(2)3R原则(Reduce,Reuse,Recycle);(3)PRED(Population,Resources,Environment,Development)和可持续发展"拉格朗日均衡";(4)黄金分割美学规则;(5)人体工学与柯布-道格拉斯变体方程。绿色设计以新一轮的"绿色创新红利"抵消传统设计的边际效益递减;以"绿色创新内涵"降低粗放式生产的外部成本;以"绿色创新智慧"重塑现代产业体系的新秩序;以"绿色创新工具"开创研发体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R&D activ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in other advanced economies, are geographically concentrated in certain types of locations. This study presents data on the location of four dimensions of R&D in the U.S.: industrial R&D laboratories,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engaged in R&D,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employed by the federal government, and research universities. Industrial R&D is much more concentrated in large urban areas than the other dimensions, and appears to locate more in response to the location of manufacturing activity than to the location of research universities and federal research facilities. The location of R&D employment, which includes government university, and industrial employees, is associated with facilities for all three types of R&D. Because of these factors, R&D in the U.S. is found on a significant per capita basis in 44 of 177 urban areas, most of them in the northeastern portion of the country. When two dimensions, industrial R&D laboratories and R&D employees, are combined as a measure of R&D concentration, the locational pattern is less clustered regionally. Ten urban areas in all regions of the U.S. are identified as important complexes of R&D. Since the location of R&D is a major indicator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for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 and the economic potential of urban regions, only a few areas of the U.S. are likely to remain important in the generation of innovations.  相似文献   

16.
杨青  邱菀华  张静 《科学学研究》2006,24(2):249-255
本文提出了项目全寿命期精益价值的概念,分析了其特点和构成要素,指出了实现项目精益价值管理的流程及价值流优化的主要措施。为保证项目价值流传递过程的无缝流动,针对价值流优化过程中各活动重新分解、集成和排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设计结构矩阵(DSM)法进行价值流优化的新模式。最后,将精益价值管理方法用于航天某新型装置研发项目中,缩短项目周期约90%、降低成本30%左右。  相似文献   

17.
刘辉  滕浩 《科研管理》2006,41(1):193-201
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利用沪深A股技术密集型上市公司2011~2015年面板数据,探讨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企业的研发投入有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但提升效果在各生命周期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处在成长期和动荡期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分别存在三重和单一门槛效应。研究结果一是对企业研发投入管理有较好的启示作用,二有利于推动企业通过研发战略来顺利突破周期极限。  相似文献   

18.
强化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促进金融资本支持企业创新投资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首先,本文从理论机理上梳理了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投资两阶段边界影响,认为超过一定边界的金融规模或金融效率不利于企业的创新决策和创新投资。其次,运用三阶段DEA-Malmquist指数、HECKIT模型和门限模型实证检验发现:(1)金融规模影响企业创新投资具有双门槛值,深化不足或过度扩张导致金融发展偏离企业创新投资过程,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投资影响更多体现在扩展边际,而非集约边际。(2)金融效率影响企业RD投资具有单门槛值,金融业纯技术效率水平提升以及金融业前沿技术向前推移,越有利于企业创新投资。(3)金融发展边界相对于私企、中低技术企业更高。提升金融效率是跨越企业创新投资过程中规模瓶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旨在探究美国社会资助创新的研究计划、发展脉络及创新集群,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数据库中奖助创新的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知识图谱文献计量方法进行基础文献统计分析。研究发现:(1)NSF奖助的研究计划主要集中于三类:中小企业发展;人工智能;新能源。(2)发展脉络顺序:发展中小企业;环境与人工智能;超算与新能源。(3)四大集群分别是:教育创新集群,系统科学创新集群,工程项目创新集群和创新训练集群。以期为我国的创新战略提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技术知识作为核心基础零部件研发的重要资源,研究其转化过程利于提高企业知识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创新技术引领与跨领域发展。[方法/过程]从技术知识转化视角出发,结合多年的工程实践与理论研究,利用系统分析、知识挖掘、知识溯源与节点评审等方法和工具,提出一种面向核心基础零部件研发的技术知识转化模型。[结果/结论]借助模型研制出的新型高承载推力轴承,为工程机械企业在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方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