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古井》     
[作业分析] 《古井》课后作业是按重点训练项目怎样读懂一篇课文的四点要求安排的。第1、2题是读懂词句的训练,第3,4题是读懂内容的训练,第5题要求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抓住中心.体会怎样做人的道理。 [训练方法]课后作业的安排顺序体现了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即依次读懂字词→句子→段落→内容,因此,可在教学过程中,逐题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2.
《挑山工》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组的训练重点是“怎样读懂一篇课文”。教学中须注重读书指导,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凭借教材,引导发现学习目标1.揭示课题,揣摩学习目标。由题激疑:由课题《挑山工》你知道课文...  相似文献   

3.
第一组课文,连同“看图学文”共五篇,训练重点是“怎样读懂一篇课文”,基本要求是:1.掌握字词;2.读懂每一句话;3.能概括段落大意;4.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怎样才能做到这些要求呢?第一步,初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扫清字词障碍,得到初步印象。第二步,精读课文,一句一句地读,弄懂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读一层,想一想;读完了,再想一想,以加深印象。第三步,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抓住课文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第八册在阅读方面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掌握读懂一篇文章的方法,即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能给课文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作文训练的重点是“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和“一要真实,二要具体”。通过以上两个重点训练项目的系统学习,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观察与表达的能力得到提高。围绕以上训练重点,本册第一、二组教材分别安排了看图学文《小球门手》、《颐  相似文献   

5.
六册教材第三组的读写训练重点是“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侧重于训练阅读能力。教材安排这个训练重点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怎样连句成段,初步学习分析自然段,读懂自然段的内容。为了落实这个训练重点,讲读课文《海底世界》和《三棵银杏树》课后的“思考·练习”第2题,都安排了有关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之类的训练内容,阅读课文《雨》的“思考·练习”安排了“课文用几句话讲‘雨中’的景象,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训练题,在《基础训练3》中安排了阅读短文,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说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训练题。同时,在《三棵银杏树》课后安排了“练笔”,要求学生观察一种花草树木,写一两段话,内容要具体,“句与句要连得起来”,进一步落实这个训练重点。  相似文献   

6.
何伦忠  周航 《四川教育》2001,(10):39-40
11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题旨说明] 1第一题是指导学生由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深入到对文章中心的理解.是对学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读懂课文内容之后,再通过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的能力的训练.首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从整体入手,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看看课文是怎样一步步描写董存瑞是怎样炸掉暗堡的;然后引导他们抓住描写董存瑞思想情感的句子进行理解;最后再说说董存瑞当时为什么这么做.  相似文献   

7.
正确地理解教材,是备课的首要一步,准确地把握一个学期的读写训练重点,是能否按教材编写意图教学的关键,教学一册书首先要明确这册书的训练重点。八册是中年级最后一册。从这册起安排重点训练项目,对学生进行系统地读写训练。 一、抓住阅读训练的重点,训练掌握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 八册的这个训练重点,是在七册重点进行分段、概括段意的基础上安排的,是五年级概括中心的基础。这一训练重点不仅体现在八册,而且体现在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中,在以后的阅读实践中还要加强训练,以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读懂一篇课文主要指读后能明确课文主要说的是什么,即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训练的重点是借助段意,能用一段比较简练、流畅的话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 这册的八组课文在阅读方面都体现了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和步骤,重点配合的是二、五、六、七组课文。教学时要抓住提出这个训练项目的第二组,要通过重点课文《古井》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和步骤。教学这课抓住三点:1.正确理解词语读懂重点句子,可以以课后作业题1.2提示重点,联系课文重点理解比喻句,如,“古井像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9课《黄山奇石》是一篇看图学文。内容主要介绍黄山风景区的奇石。教学时,要通过指导看图,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感情;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学习表达方式,从而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一、...  相似文献   

9.
六年制语文第九册在阅读能力的训练中,是关键的一册,因为在这一册的语文阅读中,要训练学生掌握怎样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训练学生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进而学会概括中心思想.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课文中心思想,这是语文能力中两个最重要的能力.因此,在这一册的总复习中,就要紧紧抓住这个重点.  相似文献   

10.
《小交通员》课后第一题既提示了行文思路,又暗示了课文的层次,要求学生循着问题,抓住“怎样”二字,通过有关词句,逐层读懂课文内容,这是教学的重点。第二题要求理解和积累词语。第三题要求通过练习朗读,深入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朗读能力。这三个作业题,是围绕“顺序”这一单元训练重点设计的,要着重指导对第一题有关问题的理解与回答,注意体会作者是怎样叙述事情的。  相似文献   

11.
《黄继光》是本册教材最后一组的讲读课文。这一组的读写训练重点是有顺序地记叙事物。要求在第三组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条理性。课后作业第1题的四个问题是按课文四段设计的,它不仅有利学生分段和概括段意,还提示老师要抓住战斗的经过顺序安排教学步骤,组织课堂结构。因此,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读议  相似文献   

12.
小学低年级学生读懂课文的首要标志是阅读课文后能大体说出课文讲了什么内容,教材编排时课后练习一题都是从这一要求出发设计的。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第一册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后一题有三问:谁在雪地里画画?它们都画了什么?青蛙为什么没参加?这三问就集中体现了大纲、教材对一年级学生读懂课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问: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的训练点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其训练好目的是什么?教学的应汪意什么?答:这是侧重于读的训练项目,是由四年级“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篇的初步训练开始转入以篇为重点的训练。通过这一项目的训练,使学生明白阅读一两文章,不仅能理解内容,还要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并且,初步懂得怎样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在今后的阅读中,自觉地训练这种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通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的…  相似文献   

14.
说明:这篇课文共三课时教完。第一课时教学生字新词,指导学生初步读懂课文,给课文分段。第二课时重点讲读第三段,半扶半放第一、二段;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朗读、语言训练。第三课时让学生讨论比较第一、二、三段在写作上的异同,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写。下面是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相似文献   

15.
8册教材第4组的读写训练重点是“一要真实,二要具体”,侧重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材继续安排了让学生在读懂自然段的基础上进行分段并归纳段意的训练。教材安排这个训练重点的目的是:要在理解内容的同时着重了解作者是怎样具体地记叙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认识到内容真实、具体是写好文章的基本要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爱美的情操。为了使这个训练项目训练扎实,讲读课文《我们家的猫》课后思考·练习第1、2题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把握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猫的性格“古怪”,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学生通往知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学生从低年级进入高年级,面临的第一个新课题就是“怎样读懂一篇课文”。因此,第七册第一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就是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这项训练应贯彻到整个学期。目前,不少学生读一篇课文,仅仅停留于大声、反复地朗读和背诵,而这种“不动脑筋,没有思考的阅读,只能使儿童的头脑变得迟钝”(苏霍姆林斯基)。要  相似文献   

17.
《麻雀》     
[作业分析] 《麻雀》课后作业题,总的要求是学习抓事物的特点。第1题提示了阅读的方法,要求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握事物的特点,读懂课文内容,受到思维训练。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第2题的三个句子,反映了事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各自的情状与相互的联系,暗示了课文的段意,要求在抄写与说意思  相似文献   

18.
小语第八册期终复习题浙江洪志明一、对照读懂一篇课文的四点基本要求,逐篇读课文。“怎样才算读懂一篇课文?对即将进入高年级的同学来说,就是要理解字词,读懂每一句话,能给课文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见教材第23页读写例话《怎样读懂一篇课...  相似文献   

19.
第八册第五单元一、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新出现的词语及有关句子。2.初步学会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通过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习革命前辈英勇无畏、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二、单元教学构想1.本单元训练重点项目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掌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在学习第16‘17两课时,要指导学生通过对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品味,去把握各自然段的内容,分段和概括段意,进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第六册     
八角楼上犤题旨说明犦1.第1题,是对学生进行观察、阅读和思维能力培养的练习。教学中,应把指导学生看图和学文紧密地结合起来。首先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上画的是谁,在做什么?人物的衣着、动作、神态怎样?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桌上有什么东西?然后指导学生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有关句子是怎样表达图画意思的,整体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再指导学生勾画、思考:课文的重点句说明了什么?本题的重点是承接上期读懂每一句话的训练,可以用“说”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2.第2题,是理解句子意思的练习。所列的两个句子是理解课文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