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新闻宣传要总结经验,深化改革,在‘三贴近’上取得新进展。”李长春同志去年8月在一次讲话中进一步指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三贴近’,深入生活,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宣传思想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实现途径。”我们在学习中一致认为,这是以胡  相似文献   

2.
“管它‘小康’不‘小康’,与我们有何相干?”抛出这种令人愕然的冷语。与一个人民解放军战士应有的基本思想政治素质太不相符了。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寓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这一重要论断科学地揭示了与时俱进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做好当前的新闻宣传工作,要求我们必须着眼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始终坚持与时俱进,让我们的新闻工作充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努力在新闻实践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李斐 《出版科学》2003,(4):67-67
“逻辑”看似神秘而遥远,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它。如2001年4月11日某报登载的一篇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近年来‘考博’的热度不亚于‘考研’,从今年北师大报考的人数逾千的事实就可略见一斑。”这句话的句子结构没有什么毛病,但其中隐藏着逻辑错误,那就是并列不当。“研究生”既  相似文献   

5.
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在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中,把大同、朔州、忻州、吕梁三市一地的28个县(区)作为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加以整体开发,符合“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中部地区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目前不少媒体中“跑”新闻的记者多,“想”新闻的记者少,要提高媒体的整体素质,就要下功夫改变这种状况。有人说:“年轻人是‘跑’新闻,成熟了就应该‘想’新闻。”“跑”新闻的记者只会“报告今天发生了什么”,而“想”新闻的记者“能够预见到明天会发生什么,不该发生什么,怎样让它不发生。”前者是事实的记录者,后者是观察家和预警者。记者由“跑”新闻型向“想”新闻型过渡是成长的必由之路,又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记者年轻时缺乏经验,大多数业务功底不厚,以“跑”新闻为主。要紧的是要早日养成在跑新闻中自觉地把“跑”与“想”有机…  相似文献   

7.
罗维扬 《今传媒》2003,(2):16-17
看了《南方周末》的新年特刊,以为可以作为报纸策划的范例来谈一谈。 《南方周末》新年特刊六张专页24版,每版天头都打上一个特别的印记“向西50里”,乍一看莫名其妙,读了头版文章就明白了编者的用意。文章先交代此期报纸策划的背景和立意:“新的一年,是中共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后的第一年。我们没有回避‘全面小康’和‘公正社会’这么严肃的话题,哪怕在本该轻松的新年第一天。因为我  相似文献   

8.
今年“七一”,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明确提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作为党委机关报来讲,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办报为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办报为民”成为我们主流媒体的旗帜。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是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之年,也是广播迎来良好机遇,加快发展之年。改革、发展和创新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将按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各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改进新闻宣传,开拓广播市场,促进技术进步,创新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电台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全面完成‘广播发展年’提出的各项任务”的基本思路,抓住机遇,善谋实干,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切实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0.
李洪启 《新闻界》2001,(6):17-19
意境,是我国古代文论特别是诗论中涉及到美学范畴的一个重要问题。后来移植到新闻中,也成为新闻批评中大家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意境究竟是什么?解释尽管相当纷纭,具体所指不尽相同,但文章必须具有思想震撼力、艺术感染力,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和联想,获得心灵的滋润,思有所得,情有所通,有所提高,这些都是大体相同的。(一)我们先以诗歌创作来说明“意境”的内涵。作为文艺范畴的诗歌,十分重视意境的营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  相似文献   

11.
在全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同志们:这次全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是经过中央办公厅批准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对做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作了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做好‘三农’方面的档案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档案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问题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加大工作力度,扎扎实实为‘三农’做好服务工作。”王刚同志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  相似文献   

12.
郑重 《青年记者》2005,(10):1-1
前几天几位“圈内老朽”茶座小聚。谈兴正浓,刚近三十的赵公忽曰:“诸位在新闻圈混了数年,可曾想到我们这些‘名记’吃的同样是‘青春饭’,与‘名妓’的后半生几无差别?”做记,有个七八年经历的绝对能称得上是“老人”了。赵公服务于一家市场化程度极高的媒体,自身极其勤奋,好稿颇多。加之所在媒体影响极大,圈内公认为“名记”。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12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当前正在新闻界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是针对新闻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要扎扎实实抓出成效。”我们新闻宣传工作者  相似文献   

14.
党报与时俱进 回答“为什么”比反映“是什么”更重要 新闻学把媒体上的报道分为三个层面:“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早在20世纪中叶,一位美国新闻学者曾经说过,“‘为什么’与‘是什么’同样重要的时代来临了。”进入21世纪的今天,对于党报而言,我们则要说,“为什么”比“是什么”更重要的时代来临了。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深度报道?《新闻学简明词典》给出了这样的定义:“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势的报道形式.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是新闻五个‘W’和一个‘H’的进一步深入的报道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是要在‘Why’和‘How’中进一步深化.要求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  相似文献   

16.
面对“第四媒体”的挑战,传统传媒当自强 为应付“第四媒体”的挑战,传统新闻传媒的对策,核心是两个字:自强。既要强身固本,以免被提.前淘汰;更要变革图强,早作适应知识经济的谋划,抢占制高点。 《深圳商报》复刊8年多来取得了超常规的发展,被业内誉为“创造了中国报业发展的‘深圳速度’、‘深圳效益’”。我在《报业崛起三基点》的论文中,尝试着揭示“深圳商报现象”的内在规律:政治家办报;企业家经营;创业者开拓。 关于政治家办报。我们致力于建设一个“政治  相似文献   

17.
“从这片风景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春风得 意马蹄疾,一日摄尽闽都花’的壮观场面;通过这片风景,使广大读者领略了一幕又一幕‘榕城春风殿,影坛百花开’的盛况。……从这片风景里,我们也看到了‘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美好前景”。这是福建省文联党组书记、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张宇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撰写的读福州晚报《摄影大观》百期有感中的一段话。 如同“摄影”不只是写真,更是心灵感应的道理;“大观”也不只是走马观花的浏览,更是细细咀嚼生活的意蕴。七载共出200多期的福州晚报《摄影大观》,让各种镜头向层层叠叠…  相似文献   

18.
我的自述     
王益 《出版史料》2004,(1):48-52
1933年,我没满16岁,在无锡县立初级中学读初三。那时离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文已有14年,我们的语文课(那时叫国文课)还尽教些《古文观止》上的东西,引起了同学的不满。有些同学怂恿我向老师作些表示,让我在上课时提出质问:“什么是‘时代’?什么是‘潮流’?”我傻里傻气地照办了。老  相似文献   

19.
姜海燕 《新闻三昧》2000,(11):44-45
所谓“散文式”新闻,就是提倡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向散文式方向发展,要求“新闻要像散文那样讲究‘立意’,努力创造出深邃的‘意境’,尽量使用白描手法,结构要像散文那样富于变化,语言要像散文那样生动凝练……”本文试就“散文式”新闻在立意、意境方面作一探索式的诠释。散文式新闻贵在立意.以意取胜。所谓立意、即一篇新闻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也称为主题思想,它是新闻的主体和核心。立意是新闻记者在  相似文献   

20.
桑木 《新闻记者》2003,(5):16-18
战争,是和平时期的一种断裂。那么,战争时期的大众传媒是特殊的吗?英国学者苏珊·L·卡拉瑟斯(SusanL.Carruthers)在《西方传媒与战争》中提出:“‘战争不应当被看作是媒体运作的一个特殊案例’,而更应当被看作是和平时期所发生的事情的一种强化和反映的显微镜———虽然会以比较夸张的形式反映出来。极端的例子也许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审慎地观察日常所发生的事情。”①但是,更多的人倾向于把传媒的战时运作视为“特殊的”,因为,战争中的大众传播与日常的传播实践相去甚远,什么“客观”、“真实”、“全面”之类的新闻理念大都会发生一定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