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每一篇好的文章,都充盈着作者的情感,奔涌着作者的思潮,在一字一句之间,情感被渗透,被传达,被倾诉。教学中必须牢牢抓住文本中的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每一篇好的文章,都充盈着作者的情感,奔涌着作者的思潮,在一字一句之间,情感被渗透,被传达,被倾诉.教学中必须牢牢抓住文本中的情感因素,通过对字词句的品读,与作者、与文本中的各种人物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引发学生的内在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心灵和完美的个性.下面,笔者以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为例,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行走于文本"世界"之中,与作者对话,与文本中人物对话;心灵与心灵碰撞,情感与情感激荡;感受人文思想温暖的阳光,沐浴人格魅力的雨露,体验精神家园的构建和洗礼,使之也能成为文本阅读者的一次幸福旅行,这是语文教师追求文学类文本教学的一种境界。作者认为,文学类文本教学通过内容确定、  相似文献   

4.
散文的教学就应该在关注文本语言的基础上,强化对情感的观照,引领学生以散文的语言为载体,促进学生与作者情感的融合。在教学中,要依托画面,激活学生情感;要紧扣文眼,让学生体悟情感;聚焦对比,让学生融合情感;利用模仿,让学生表达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让散文教学更有效。  相似文献   

5.
文本是语文教学的依据,每篇文本的存在对学生的健全发展,对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所以,走进文本感受作者用文字所表达的情感,所传递的思想,走出文本来用文字、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体会就成为了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以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为例,对如何有效地走进文本,又如何走出文本,传递文本中的情感进行了论述,目的就是要确保语文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同时,也为学生的健全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要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探寻出文本表达的主线,根据作者创作文本的情感思路、情感价值这一主线进行教学。只有紧扣文本的思路,学生才能进一步明确阅读的方向,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原点,在紧扣文题中确定教学主线;要依托核心,在关键语句中确定主线;开掘情愫,在文本动情处确定主线;契合需求,在认知疑难处确定主线。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7.
陆燕 《广西教育》2014,(41):45-45
正借力,就是借助有效途径达到预期目标的有效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受教材篇幅所限,学生获取信息相对不足,因而对文本的理解也会出现偏差,对此,教师可以借助有效教学资源,带领学生拓展教学空间,突破文本教学难点,开阔学生视野,实现有效的学习目标。一、借力背景资料,理解文本情感教材安排的文章或隐含着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倾向,或是需要联系历史背景和民族文化等因素才能理解文章内涵,这需要教师巧妙借助背景资料,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8.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语文课程要达成的三大目标。语文课程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正确导向。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文章都寄托着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潜心领会文本,走进文本深处和文本、作者对话,把一篇篇文章读到有血有肉、鲜活生动起来,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从而推动学生生动活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只有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才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世界中,和作者、文本进行鲜活、生动的心与心的对话交流,获得对文本本真价值和意义的真切体悟。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情境,熏陶浸润;品析语言,涵泳体味;以情融情,诱发情感;链接生活,升华情感。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文本是作者的思想与精神的展现,闪烁着先贤的智慧与情感。表达着人性的真、善、美。我们应以语文文本为依托,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和谐的人格。  相似文献   

11.
带领学生进入文本,亲历语文实践活动,与文本"亲密接触",才能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能激发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本文以《第一次抱母亲》的两次教学为例,说明只有在具有相同经验,或者相同的情境时,才能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才能让学生走入作者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2.
语文的魅力之一在于作者透过文字蕴含着丰富而深沉的情感,而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感悟和体会作者的内在情感,为此,我们语文教学,应着力引导学生吃透文本,体悟文本,深度感受作者的内在情感,从而真正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品鉴语言,构建互动式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始终沉浸在生机与活力之中。  相似文献   

13.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之作,渗透着深厚的情感,寄托了作者的独特思想,那么,我们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注重和作者的对话,通过走近作者也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好地走近文本,受到情感的熏陶,实现深度阅读文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阅读教学中,或缺乏正确的情感导向,或情感如空穴来风,使学生无法体会文本的思想情感,影响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情感氛围,诱发学生的"接受心境";要让学生体验语音变化,领悟情感涵义。这样,才能使学生沉入文本,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文本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5.
<正>收入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篇篇都是经典。作品或喜,或悲,或高兴,或无奈的情感无不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品读能有效引导学生走进作品、走进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语文教学如何抓住文本特点,让品读扬起情感教学的风帆,让学生在品读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呢?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一、品读文本"对比点",在揣摩中感受情感纵观各类情感题材的文章,每个作者所用的写作方法都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如有些文本通过鲜明的对比,能使读者的情感在对比中受到强烈的震撼。教师如何抓住这类  相似文献   

16.
让学生爱上英语阅读课堂最好的办法是运用策略让学生能亲历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阅读课堂中亲历情感体验是促成教学目标实现的内驱力,是文本作者和学生之间情感的纽带,是课堂教学质量达到一定高度的自然升华。  相似文献   

17.
邱兴宇 《教学与管理》2012,(30):117-118
教学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基本途径,而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如何利用饱蘸着作者情感的文本进行亲情教育,是需要探索的课题。因为语文在育人方面有其独特的性质和作用,语文教育所用的材料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对学生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影响直接而深广。中小学语文教育就是为人打"精神  相似文献   

18.
王凤兰 《现代教学》2009,(11):67-67
语文教科书中一篇篇课文就是一个个敞开的文本,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的情感。教师要找准切入点,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使学生感悟文本、与文本对话从而情感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文蕴含着作者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和丰富的情感。教师应巧妙运用文本“空白”,结合具体的学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发现并填充“空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品味文本,从而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进而产生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20.
教师对教材文本内容和作者情感要素展开深入研究,确认鉴赏阅读起点,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提示,可以有效激活学生阅读思维和情绪。本文以史铁生《我与地坛》教学为例,探讨从情感角度作阅读指导的路径,引导学生深度解析文本内容,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阅读情感与作者文本情感达成共鸣,取得深度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