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表现性目标导向的活动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提出一些开放性的任务来评价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反应。本文通过对表现性目标的综述分析,论述了表现性目标导向活动的实质,进而对网络环境中表现性目标导向的活动设计的具体环节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网络课程的科学目标取向和实践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课程设计中有三种不同的目标取向,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的课程观:行为目标和结构主义的课程观、生成性目标和建构主义课程观以及表现性目标和人本主义课程观,科学的目标取向是网络课程设计的前提。目标导向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模式是科学目标取向下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该模式的主要设计环节包括:内容—媒体设计、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支持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3.
生成性目标导向下以问题为中心的网络课程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课程中的生成性目标是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生成的课程目标,强调学习者与问题情境的交互作用.生成性目标导向下的网络课程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设计的,在问题情境的内容设计和呈现方式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网络课程中学习资源、教学策略、学习支持系统、学习评价和教学活动等五个要素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杨靓 《教学与管理》2024,(11):57-60
表现性任务是教师依据学生所学知识或技能开展的能促进其巩固、内化、运用的教学活动。然而在日常教学中,课堂表现性任务创设缺乏主题性、目标性和逻辑性,这与新课标所倡导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背道而驰。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课堂表现性任务首先需要教师制定可测可评的任务目标,然后围绕文本主题意义设计系列化、层次性任务;最后将任务评价贯穿表现性任务始终,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表现性评价任务指学生在问题驱动下,以多元的方式和路径解决问题并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表现性评价任务的开发应包含目标、活动和标准三要素,其中目标设定是前提,应进行整体性的梳理并整合局部,设定富有层次的大目标;活动开发是核心,要立足儿童现实世界,设计能表现素养又保有童趣的活动;制定标准是依托,应定下体现学习进阶、有个性表达空间的评价标准。完成表现性评价任务的过程既是学生表现素养的过程,亦是学生素养养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对如何进行表现性评价感到疑惑。如何发挥计算机辅助测评技术的优势,构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表现性评价活动支持系统.帮助教师开展有效的表现性评价活动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表现性评价的流程。分析了计算机支持系统在评价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了表现性评价活动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7.
理解是个体内部的心理现象,可根据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外部行为衡量理解的特征与水平。为了促进理解,需要构建基于核心概念等理解的表现性评价质量框架,进而使评价活动变得有效与可靠。表现性评价质量框架包括表现性目标、表现性任务、表现性规则及表现性教学,教学实施中应设定理解目标,关注评价的整体性;紧扣理解要素,凸显评价的针对性;着眼理解层级,发挥评价的发展性;贯穿理解过程,促进评价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目标导向网络课程的课程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标导向的网络课程设计理论认为:网络课程设计包括了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两个阶段,课程设计针对的是课程的形成,研究网络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和活动。目标导向的网络课程在课程设计阶段的工作包括: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确定内容的组织方式、设计网络课程的结构、计划网络课程中教与学的活动。本文对以上环节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对如何进行表现性评价感到疑惑。如何发挥计算机辅助测评技术的优势,构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表现性评价活动支持系统,帮助教师开展有效的表现性评价活动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表现性评价的流程,分析了计算机支持系统在评价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了表现性评价活动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课程中的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形式加以陈述的课程目标,在本质上体现了学科中心课程观.行为目标导向下的网络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展开设计的,在"内容-媒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网络课程中学习资源、教学策略、学习支持系统、学习评价和教学活动等要素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目标导向网络课程设计的原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辨析了网络课程的概念,界定了构成网络课程的6个要素。提出了目标导向的网络课程设计原理,认为:网络课程设计是目标导向的,包括了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两个阶段,网络课程的目标是"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内在逻辑统一;目标导向的网络课程设计具有理论基础的统一性,网络课程的6个要素依据课程目标在具有相同认识论和价值观的理论指导下设计和展开。论文最后详细论述了三种网络课程目标的内涵和相应课程观。  相似文献   

12.
表现性评定可划分为大规模测验中的表现性评定和课程嵌入型表现性评定两大类。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课程嵌入型表现性评定在校内学业成就评价领域的地位不断提高。课程嵌入型表现性评定任务的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步骤,在任务实施中须把握五个环节。将课程嵌入型表现性评定应用于教学过程,需要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共同变革,表现性评定任务应当及时进入学生教科书及教师指导用书,且其实施需要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表现性评价的含义、特征、类型;以"硝酸的性质及应用"为例,展示表现性评价开发过程中有关学习目标分析、选择表现性任务类型、描述表现性任务、评估表现性任务、研制评分规则的方法;同时还表述了案例实施的指导方法、评价过程、实施结果和存在的困惑.  相似文献   

14.
基于“任务导向、小步调式学习”的课程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课程聚合了多种学习资源,远程教育的教与学又相对疏离,如何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将学习资源与教学过程高度耦合,引导学习者有效实现学习目标成为网络课程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构建以"任务导向、小步调式学习"为主线的课程设计模型是远程教育理论新发展的实践尝试,远程教育课程设计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UbD理论。阐述UbD理论指引下表现性任务的设计原则,即强调迁移性、凸显真实性、突出完整性、注重统领性、体现趣味性。结合译林版初中《英语》8A Unit 3 A day out的教学,探索如何在UbD理论的指引下设计初中英语表现性任务,即提炼单元大概念,逆向设计表现性任务;开展子任务,围绕表现性任务构建课程框架;利用信息技术,增强表现性任务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16.
目标导向的学习环境(Goal-orientated Learning Environments,简称GOLEs)设计原理认为:学习环境与学习过程共生共存,学习目标贯穿整个学习活动过程,持续指导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者通过一定的技术中介与学习环境建立互动关系;学习环境设计围绕学习活动全面展开。笔者据此建立了学习目标导向的学习环境工作图、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的互动模型和目标导向的学习环境设计流程图,并详细阐述了GOLEs设计原理及其各个要素。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侧重于培养职业性、应用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课程教学中注重能力本位与工作任务情境,传授“功能性知识”,课程学业更适合采用表现性评价以衡量学生的认知思维与推理技能,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现实、有意义的问题的能力。表现性评价设计的核心包括评价任务设计与评分量规设计。评价任务设计框架包括主题内容、行动或实践、情境、意义,以有效地引发学生“证明其习得功能性知识”的表现。评分量规设计框架包括评分指标、指标权重、质量水平层次、水平分值、标准描述,可作为表现性评价设计具体步骤的参考,最终促进高职课程教学实践更好实现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8.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评价方法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学生评价改革的重点。表现性评价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评价方法。表现性任务的设计是实施表现性评价的关键,本文试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并通过具体的案例进一步阐述小学数学表现性任务设计与开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综合与实践”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学习领域,如何开展“综合与实践”学习评价是亟待解决的课题.表现性评价对“综合与实践”学习领域具有适切性,“综合与实践”表现性评价是指: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整合运用数学和其它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综合问题或完成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以应用评分规则对学生的过程表现与学习结果做出判断.在构建起“综合与实践”表现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以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为例,针对表现性评价设计阶段,阐释了“目标—任务—规则”3要素的设计过程与方法.以期表现性评价在“综合与实践”教学决策链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职项目化教学课程考核模式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本文将表现性评价与纸笔考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与高职项目化教学相适应的课程考核模式,并重点对表现性评价中的表现性任务的设计、评价标准的制定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