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快速的拳法和腿法是散打比赛取胜的关键。本文采用实验法将28 位受训的青少年队员随机分为负重护具击打训练和不戴任何护具击打训练。实验研究表明:负重护具击打训练可以提高动作的速度,改善和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力量的稳固性;保护和帮助青少年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和正常成长。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散打单一动作得分技术入手,以后鞭腿作为研究重点。通过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和观看各类散打锦标赛录像,借助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对后鞭腿技术在比赛中的具体运用情况进行技术训练以及要点分析。同时结合现代格斗项目进行技术比较,寻找散打后鞭腿技术的得失之处,旨在为散打技术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散打运动中“鞭腿”引发的损伤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专项问卷调查法对散打运动中“鞭腿”这一动作引发的损伤进行了研究,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和文献。结果发现,在散打运动中,因“鞭腿”引发的损伤种类主要为下肢关节、韧带、软组织的扭伤、拉伤与劳损;引发的损伤原因主要为局部负担量过大、准备活动不足、技术动作错误、功力训练不够、身体疲劳及不健康心理状态等,据此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武术散打鞭腿技术动作防守方法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散打鞭腿技术动作结构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散打鞭腿技术动作的预见性防守、应急退让性防守和应急抗击性防守的防守方法,为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提高散打运动员对鞭腿技术动作的防守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测试与分析,从运动学的角度描述出优秀散打运动员后中鞭腿技术的动作特征,为鞭腿动作的训练提供原则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运用电刺激技术对散打运动员进行电刺激训练,以探讨电刺激对散打运动员下肢力量及鞭腿的影响。30名男性散打运动员随机分成对照组(15人)和实验组(15人),对照组和实验组执行正常的散打训练计划,实验组另附加每天1小时电刺激,共10周。结果表明: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所有指标均有显著变化(对照组p<0.05;实验组屈p<0.01,伸p<0.001,深蹲p<0.05,后鞭腿力量p<0.01,终速度p<0.05,15秒连击p<0.001)。实验组所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屈p<0.05,伸p<0.01,深蹲p<0.05,后鞭腿力量p<0.05,终速度p<0.05,15秒连击p<0.01)。结论:电刺激训练能显著提高散打运动员下肢力量,改善鞭腿效果,建议在散打传统力量训练的基础上可适当安排电刺激训练。  相似文献   

7.
以武汉体育学院和湖北省体工大队8名优秀小级别男子散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其不同技术动作组合预见能力进行测试分析。研究显示:散打运动员在不同的预见能力条件下,实施接腿摔技术成绩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接后鞭腿成绩高于接前侧踹腿成绩;鞭腿作为主动进攻的技术使用应变为防守反击使用,鞭腿的使用尽量结合组合动作技术来运用,鞭腿、侧踹腿在进攻时要注意打击高度上的变化;不同高度腿法动作直接打击时,散打运动员水平距离变化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拳法直接打击时,散打运动员水平距离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研究认为:加强预见能力的训练可明显提高散打摔法的运用效果,对掌握散打技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散打鞭腿力度训练及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围绕武术散打鞭腿实战训练的击打效果,对武术散打的技术结构,技术要领和比赛中鞭腿运用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对于一个运动员技能学习的快慢,训练水平的高低,比赛水平的高低,比赛时发挥的好坏而言,运动员运用灵活多变的步法不断调整有利于鞭腿进攻的位置和角度,虚实结合,尽量多运用组合动作,在实战中充分发挥鞭腿的威力作用。文章就此提供一些散打鞭腿的训练方法并讨论了这种方法在比赛中的应用及发挥,以提高运动员的临场比赛的应战能力。  相似文献   

9.
散打运动损伤的训练学致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体育学刊》2007,14(6):119-122
对我国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现状、特征及训练学致因进行了探讨.我国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较为普遍,但其损伤程度轻微;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专项训练、准备期的后期和竞赛期;常见于鼻、腰、耳等部位;受伤类型多为扭伤,病程为急性损伤;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与年龄、训练年限、文化程度、比赛次数成负相关,与运动等级成正相关;规则的变动、身高、套路训练等与损伤程度不显著相关;造成运动损伤的训练方法主要有比赛训练法、重复训练法、持续训练法等,而技术动作主要为摔法;散打运动员受伤的主要原因包括技术要领不正确、准备活动不合理、局部负担过重、恢复时间及措施不合理、注意力不集中等.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的目的是判断在冰上曲棍球比赛和训练中牙齿和上颌面损伤的发生率、原因、性质及评估防御面具的作用。收集了1991~1992年间芬兰冰上曲棍球运动中发生的牙齿和上颌面损伤的资料。这些资料均来自这几年已被保险公司报道的冰上曲棍球运动员的损伤情况。其中包括479例在冰上曲棍球运动中损伤的队员.他们受到650种不形式的损伤。最常见的牙齿损伤是简单的牙冠骨折,它几乎占上颌面和牙齿受伤病列数的43.5%,所有这些简单牙冠骨折.大约70%是在比赛中由棍球棒致伤的人数大约是训练中的3倍。在受伤人数中只有10%的受伤戴了一些有保护性的护具。可以认为,在冰上曲棍球比赛中硬性使用护齿、面部护具或加紧实施一些保护规则是可以减少牙齿和上颌面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散打鞭腿与跆拳道横踢腿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实验仪器Motion Analysis System对散打运动员的后腿鞭腿技术与跆拳道运动员后腿横踢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找出两种不同技术各自优势与不足,为相关的技术训练提供高理论依据,以提高散打后鞭技术和跆拳道后横踢技术的科学化训练程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高校散打运动员的竞赛技术运用水平,文章采用观摩、实地考察、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吉首大学散打运动员进行研究。结果认为,吉首大学散打运动员竞赛腿法运用特点为腿法的得分较高,但也从中表现出腿法在竞赛过程中使用太过于单一,主要以鞭腿为主。拳法的运用特点为直拳和摆拳的使用率和成功率最高,勾拳位略低,这也充分展示出吉首大学散打运动员在近距离作战时拳法比较薄弱。摔法的运用特点为,接腿摔的技术使用较高,但是在贴身摔时,运动员的运用和成功率较低。影响吉首大学散打运动员技术形成的因素主要有运动员个性因素、训练经历、身体素质、战术意识。文章提出了提高散打运动员在训练当中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应加强条件反应实战的练习、组织有效的交流比赛,增加战术运用实战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通过全程录像回放统计,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技术统计与分析依运动员各种类型的腿法和得分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各项基本技术运用中,横踢仍然是核心技术和比赛得分的主要手段,其使用率均占50%以上;后踢、旋风踢和后旋踢虽然在比赛中的总比重相对较小,但是实际的得分效果也相当显著,3局比赛中,运动员应根据对手的不同情况安排战术和体力分配。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摄像解析法,以2003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2006东亚运动会散打比赛以及2008北京奥运会散打比赛的比赛录像为基础资料,从中选出典型有效后摆踢技术8人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了散打转身后摆踢的规范技术参数,为今后我国较高水平的散打运动员训练转身后摆踢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DaeDo电子护具对男子竞技跆拳道比赛技战术特点的影响,以参加2012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男子58kg级共44场比赛的4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竞技跆拳道比赛男子运动员的技战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三个回合中,技术运用次数逐渐增加,第一回合技术运用成功率最高,第三回合技术得分最多;下劈是得分最多的技术,占技术总得分的41.0%,横踢是运用最多的技术,使用率达44.9%;击头得分占总得分的61.2%,明显高于躯干得分,下劈是击头次数和得分最多的技术;各战术运用中,直接进攻、直接反击的使用率和得分率较高,而防守反击、攻防转换的使用率和得分率偏低,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浅谈柔韧素质在武术套路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当前国内外武术发展形势,武术新规则的实施,武术事业正在朝向“高、难、新”的方向发展。为了迎合武术发展的大潮流,武术运动员根据规则的制订在不断的完善自我,武术运动员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柔韧素质是武术运动员必备的基本专项素质之一。为进一步掌握技术动作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柔韧素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文章针对武术套路柔韧素质的现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跆拳道于1988年汉城奥运会首次亮相,2000年悉尼奥运会正式成为奥运项目至今已经经历了4届奥运会。跆拳道也从裁判主观打分步入了电子护具时代。2008年无缘奥运的电子护具,也将在2012年正式进入奥运赛场。本文将参考2012年全国跆拳道冠军赛中男子58KG、68KG、80KG三个奥运会体重级别的半决赛及决赛,共9场比赛的12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总结使用DaeDo电子护具的我国男子跆拳道奥运级别运动员技战术特点,为跆拳道技战术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查找相关文献资料,记录比赛录像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中国散打运动员王洪祥和日本空手道运动员冈本铁也在2010年武林风中日挑战赛上的散打攻防综合技术、单个技术、组合技术动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王洪祥综合技术运用成功率较高,穷追猛打,攻防兼备,而冈本铁也则在防守方面非常严密,抗打硬拼;王洪祥单项技术以右手后冲拳、左高鞭腿为主,冈本铁也则以防守、低鞭腿、灵活顶抗为主;王洪祥拳腿闪躲组合技术运用灵活巧妙,凭借精妙组合KO对手,冈本铁也组合运用凶猛,但在力量方面有所缺乏。这场中华百姓英雄KO全日本空手道冠军经典之战的技术分析,为今后中国散打运动员训练和参加国际对抗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散打是一项竞争激烈的竞技体育项目,组合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频率和得分效果,都远大于单个技术动作,是运动员在比赛中获胜的主要手段。当前散打比赛,组合技术动作以2次和3次击打为主,以4次组合为辅。简单组合技术运用的成功率低于复杂组合技术的成功率。依靠经验选择的"常用训练组合动作"与实际比赛中的"实用比赛组合"还有较大差距,许多实用比赛组合在训练中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以吴松录"得意技"——前刺后鞭组合技术特点及在比赛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散打竞赛训练理论的完善及教练员执教和运动员训练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复杂多变,对抗性较强的项目,运动员的发球技术对比赛成绩的影响比较大。就乒乓球发球技术在第50届世乒赛中对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影响,运用体育统计学的有关知识,分析乒乓球运动员的发球技术特点以及当前发球特点的发展趋势,旨在为乒乓球训练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