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题型中,常有关于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针对这一问题,现将其比较的依据及规律归纳总结如下: 一、依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1.金属活动顺序: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置越后的金属,金属性越弱,原子的还原性越弱,其对应的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即还原性:K  相似文献   

2.
金属活动顺序表是中学化学判断溶液中金属的置换顺序,即金属活动性的判断依据。然而,通过教材比较可以发现,不同国家教材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属的排列顺序略有出入,如表1。  相似文献   

3.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中学化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归纳如下:   一、判断金属原子的还原性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越位于前面的金属,其原子还原性越强;越位于后面的金属,其原子还原性越弱。从前往后,金属原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二、判断金属离子的氧化性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越在前面的金属其简单阳离子氧化性越弱;越在后面的金属,其简单阳离子氧化性越强。从前至后,金属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三、判断金属与盐的反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可将其后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K、 Na、 Ca例…  相似文献   

4.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在整个中学化学知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以判断未知金属活动性的强弱,判断金属在酸和盐的溶液中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对应金属离子的氧化性强弱顺序。现将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的题型归纳如下:一、判断型1.判断金属跟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例1下列各组物质能发生置换反应、放出氢气的是()。(A)铁和稀盐酸(B)铜和稀硫酸(C)锌和稀硝酸(D)铝和浓硫酸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相似文献   

5.
在比较金属离子Fe3 与Cu2 氧化性强弱时,容易误认为氧化性Cu2 >Fe3 .其原因是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Fe比Cu活泼,而金属活泼性越强,其对应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根据标准状态金属在水溶液里失去电子形成低价水合离子的难易程度,按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由小到大排列的一个顺序表.是判断金属、水、氧气、酸、盐反应规律的依据,使学生在探索与之有关的知识及内在联系时,体验到化学规律的科学与严谨. 现将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学教材使用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Ag Pt Au这个表对于研究常见金属的某些性质比周期表要方便的多。 一、判断金属单质是否能与非氧化性酸反应而置换出酸中的氢。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非氧化性酸的溶液反应而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例如: Fe+2H~+=Fe~(2+)+H_2↑ Cu+H~+→不反应 二、判断什么样的金属与什么样的盐溶液才能反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镁以后的金属其单质均能将排在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  相似文献   

8.
金属活动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 H、Cu、Hg、Ag、Pt、Au在中学化学中多次出现,现将其应用总结如下. 1.判断金属与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氢前金属可与非氧化性酸发生置换反应.如Zn+2HCl=ZnCl2+  相似文献   

9.
张明启 《辅导员》2009,(24):24-25
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解决金属和酸、金属和盐的置换反应,是初中化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这部分题目设计的特点往往是让学生自己探究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或者根据已知的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而且还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实验设计的能力,因此,  相似文献   

10.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是中学化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主要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而不是取决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当然还跟反应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一、根据金属、非金属活动性判断 (1)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 金属原子还原性:K>Ca>Na>Mg>Al>Zn>Fe>Sn>Pb> (H) >Cu> Hg>Ag>Pt>Au. 对应阳离子氧化性:K+<Ca2+<Na+ <Mg2+<Al3+ <Zn2+ <Fe2+ <Sn2+ <Pb2+<(H+) <Cu2+<Fe3+ <Hg2+<Ag+.  相似文献   

11.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对此我们不仅要学好,更重要的是用活. 一、表的识记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排出了常见的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其中插入了判断金属与酸能否发生反应的非金属——氢,共有15种元素;  相似文献   

12.
氧化──还原反应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教材,它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对这一问题的教学作如下探索。一、介绍基本概念按教材顺序介绍各个概念,接着以如下图示把各个概念联系起来。二、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的关系:三、氧化剂的氧化能力、还原剂的还原能力大小的判断方法:1.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2.非金属元素的氧化能力,其阴离子还原能力的判断。3.同一元素在不同价态的氧化、还原能力。一般规律:同一元素价态越高,氧化能力越强;价态越低,还原能力越强,如氧化能力时“>时“;还原能…  相似文献   

13.
事实表明,简单应用金属活动顺序表来判断反应能否发生和推测反应的产物,是片面的。由于反应类型复杂,影响因素繁多,在金属和盐溶液之间的反应不仅有置换反应,还有其他反应及影响,如水解、络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本文拟结合上述知识来讨论一些表面看来不符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的化学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Na、Ca、Mg、Al、Mn、Zn、Cr、Fe、金属活动性减弱,原子失电子能Ni、Sn、Ph、(H)Cu、Hg、Ag、Pt、Au力减弱,阳离子得电子能力增大表中金属元素的活动性由强至弱是渐变的,但大致又可分成五类:(1)K、Ca、Na等元素,常温时就能和水、空气迅速反应,称为极活泼金属;  相似文献   

14.
1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判断 常见金属原子的活动性顺序为:K CaNa Mg Al Mn Zn Fe Cr Ni Sn Pb(H)Cu HgAg Pt Au ①从左到右,金属原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对应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②Fe3+氧化能力介于Hg2+、Ag+之间.2 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判断 常见非金属原子的活动性顺序为F O ClBr I S P C Si  相似文献   

15.
酸的氧化性是指酸的水溶液中电离出的H^+呈现的氧化性,为H^+得到电子的性质.2H^+ +2e^-=H^+↑,从这一角度来说,一切酸溶液都具有氧化性.再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可看出H^+的氧化性强弱:Fe〈H^+〈Cu,所以H^+能将Fe、Zn氧化成Fe^2+和Zn^2+,而不能与Cu和Ag等反应,从这点说明它仅是具有酸的氧化性而不属于氧化性酸,且H^+只能氧化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氧化性弱.  相似文献   

16.
初中化学教材中介绍的金属活动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_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它是判断置换反应进行方向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但是,任何规律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金属活动顺序表也不例外。在运用它时,必须根据具体条件、具体环境,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应用金属  相似文献   

17.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除金、铂等少数金属外,几乎能与其他所有金属反应,反应形式多样、涉及知识面广、考查角度丰富等,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下面按金属活动顺序表,对常见金属与硝酸反应情况分析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是有条件的。常用的金属活动顺序表是根据金属在水溶液中电极电势值由小到大排列而成的,通常情况下不特别指明溶剂是“水”。然而,溶剂不同时,金属的电极电势也不相同,应予注意。以碱金属在液氨中的活泼性问题为例,讨论溶剂本身的氧化还原性对金属活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置换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可用A+BC=AC+B的形式表示,其中A、B是单质,BC、AC为化合物.下面就初中化学涉及的内容,分类谈谈置换反应的一般规律以及注意事项.一、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置换反应1.金属与酸溶液的置换反应这类反应与金属的化学活动性有关,可利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进行判断,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活动性逐渐减弱只有排在氢以前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应用上述规律写化学方程式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①金属:一般是指在活动顺序表中H前Mg后的…  相似文献   

20.
一、金属和金属材料1.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判断金属能否与酸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注意:①一般不使用特别活泼的金属(如钾、钙、钠等)与酸反应制取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