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王瑞 《考试周刊》2011,(43):85-86
一、分析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是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5章《一次函数》第5.5节内容.前面已经分别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组(数)和一次函数图像(形)的关系,是这两章知识的综合运用.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强化了知识与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为今后研究方程、不等式和函数间的关系及高中解析几何的学习奠定基础.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2.
一、利用函数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会画它们的图像.能结合图像讨论这些函数的基本性质.能利用这些函数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通过讨论一次函数与方程(组)及不等式的关系,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用函数的观点加深对已经学习过的方程(组)及不等式等内容的认识.构建和发展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注重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融合,其中一次函数、方程(组)、不等式(组)的整合,就是新教材不同于旧教材的一个尝试。现在各个版本的教材中都有所体现,在中考中也出现了融合一次函数、方程(组)、不等式(组)的题目,下面就列举一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伟 《数学教学通讯》2010,(3):24-25,61,62
方程与不等式都是能够有效刻疸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它们是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也是中考必考内容,在其他数学知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方程(组)和不等式(组)常与函数、几何等知识综合出现,其中不少题目都需要通过建立方程(组)或不等式(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通讯》2010,(7):54-62
初中学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重点考查用不等式表示常见的不等关系,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解集的几何表示,涉及已知不等式的解,确定不等式(组)中的字母取值(范围),同时探求不等式与方程、函数的关系,熟练掌握解不等式的一般步骤是前提.  相似文献   

6.
函数思想,是指用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方程思想,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中的条件转化为数学模型(方程、不等式、或方程与不等式的混合组),  相似文献   

7.
1 教材分析 人教版实验教材对方程与函数的编排打破了传统的“先出方程,再出函数”的做法,代之以随数量关系的变化循环有序地安排一次方程、一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函数。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螺旋上升的知识体系中不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也便于从联系的角度认识方程和函数。就“一次函数”这一章而言,教材除了介绍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探讨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外,还专门安排了一节“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组)及不等式”。由此可以看出本章在全套教材编写体例和意图中承上启下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在不断向前发展,中考应用题由刚开始只单独用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等中的一种来解决,发展到今天综合运用这几种数学工具来解决.下面就其中综合运用方程和不等式的有关知识,列混合组来解决的应用题举例说明.解这类问题,应审清题意,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和不等关系.再设未知数,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根据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组成混合组.然后从方程中  相似文献   

9.
【选题意图】本专题一是直接考查方程(组)与不等式(组)中的有关解法;二是将该部分内容与其他知识相结合,考查其知识在其他问题中的应用,主要出现在应用问题、函数问题和几何计算题中。尤其方程思想就是利用方程(组)解决其他问题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0.
初中数学教材中方程(组)、函数二者同属于数与代数的范畴。从难易程度和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上的顺序:方程(组)即等式→函数,符合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1.
考点分析中考数学涉及的数与代数知识主要有实数、数与式的运算、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函数及其图象等.  相似文献   

12.
不等式与方程、函数等都是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的数学模型,它也是教学和考试的热点问题.关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最重要的是建立不等意识,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应认真分析数量间内在的不等关系,构建不等式(组).现以青岛市中考题为例,分析一下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策略,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方程思想,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中的条件转化为数学模型(方程、不等式、或方程与不等式的混合组),将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适当设元建立起方程(组),然后通过解方程(组)或不等式(组)来使问题获解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可以归结成为一个代数问题,从而建立函数和方程(组)或不等式(组)求解,可以使数学问题解决起来更为容易。  相似文献   

15.
在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数量远远多于相等关系的数量,不等式(组)的应用是解决现实世界实际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近年来,不等式(组)的应用、不等式与方程、函数等相结合的题目在中考试卷中所占的分值逐渐增大,预计在今后的中考中,这方面知识的考查力度还会加大。解决这类问题,除了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需要学生具备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分类思想、转化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  相似文献   

16.
《代数式》是初中数学的重点章节之一,本节内容是对第二 章《有理数》的概括和抽象,是第一节《字母表示数》的延续,是 以后学习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的基础。这节课主要内容 是用代数式反映数量之间的关系,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 概念。因此,该节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应给予 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1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中的“数与代数”部分,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大小比较、整式加减、等式及其性质和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学习的.涉及的数量关系有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两种.方程与方程组是研究等量关系的工具,而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则是讨论不等关系的工具.教材从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思考等活动,了解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不等关系,是以后学习不等式(组)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换元法、不等式法、函数法给出一些无理方程、多元方程与高次方程(组)的另解和巧解,以开拓读者思路.  相似文献   

19.
综观近年来的中考试题,方程、不等式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依据课标,注重基础”,约占总分的20%,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以及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和解集的数轴表示,根据条件求整数解等内容,题目小巧,灵活新颖,是考查的热点;解答题主要考查列方程(组)、不等式(组)解应用题,往往与函数、三角形、四边形等内容相结合,有一定的难度,加上涉及面广、方法灵活,备受命题者青睐,成为历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一、复习重点及策略实数的概念、运算,代数式的运算,方程,不等式(组),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综合题等.方程、不等式、函数为代数的三块基本内容,函数统领代数知识,能够把方程和不等式有机地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